《大宋好时光》第二十章 宰相与破石板

    祥瑞便是吉兆,天有彩云,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都属于祥瑞的范畴。
    唐朝甚至还有专门规定,由礼部员外郎专门掌管图书、祥瑞之事,而且对各种祥瑞类型,甚至是等级,都有详细划分。
    在讲究天人感应的古代,诸多自然现象被认为是天意的表达,对封建王朝,皇家帝王意义重大。
    后妃们梦日而孕,皇帝们出生时室有红光,香气四溢,甚至神光照室,龙游屋外,凡帝王降生必有异象,乃二十四史最普遍的祥瑞记载。
    祥瑞之兆出现在太平盛世,便是四海承平,天下大治的佐证,为帝王的丰功伟业锦上添花。
    某些时候,祥瑞亦是改朝换代的合法凭证,王朝更迭,新君上位总要有个天命呈现的迹象才行。
    比如武王伐纣时,有“凤鸣岐山”的瑞兆;曹丕篡汉之时,有麒麟降生、凤凰来仪和黄龙现世等祥瑞。
    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基前,亦有洛河献碑之说,这也是华夏历史上祥瑞最泛滥的年代。
    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阻力相当大,但当渔夫从洛河里捞上来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石碑时,就成了天命所归的凭证,登基为帝理所应当。
    开了这个头,朝野民间跟风者无数,有个叫朱前疑的人上书说:“梦见陛下统治天下八百年。”武则天闻讯十分高兴,立即任命其为“拾遗”,堪称是以梦升迁第一人。
    监狱里有个犯人立即被问斩,于是在墙边制造了一个巨人足迹,层层上报后惊动了武则天,并遣内侍询问。
    犯人称夜见巨人至,身长三丈,面色金黄,周身溢彩,口称:尔等蒙冤,勿忧,帝必敕令赦天下。
    验证巨人足迹之后,武则天将其视为祥瑞,顺从神意,布大赦令,赦免天下死囚,并将年号改为“大足”。
    据说尔还有人在乌龟腹上漆书“皇帝万万年”字样,被识破之后,武则天亦以“初心善意”为名将其赦免。
    貌似荒唐,但女皇确实这样做了,她是年老糊涂吗?
    说白了,祥瑞其实是一种政治需要。
    皇帝需要以此彰显天命所归,臣子借献瑞投机谋利,以至出现“两汉多凤凰,光武信谶书”的奇葩景象。
    大宋也有过一段祥瑞泛滥的时期,就是前朝真宗皇帝在位之时,因其父赵光义皇位来路不正,自己能力威望也一般。
    出于稳定地位的需要,真宗皇帝授意制造了不少祥瑞,献“嘉禾”,有人称“龙见于云中”,陕州官府竟将“黄河清”作为祥瑞上报,真宗皇帝则借着这些由头,闹腾着泰山封禅。
    杨浩低头看了一眼滚滚黄水,忍不住腹诽吐槽,官府献瑞真是毫无节操啊!
    不过有什么可说的呢?而今自己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小月东边走,此物一出天下安”,毫无节操,直白至极的奉承,也相当粗糙。一块来不及精雕细刻的石碑,生生被说成了祥瑞。
    这是自己的主意,想想杨浩有些脸红。
    不过,还是很有必要。
    尽管大宋这些年“拨乱反正”,已经鲜少提及祥瑞,但杨浩相信,献瑞的奏疏到了东京,圣明天子赵祯,以及两府正直的宰辅们会欣然接受。
    一块祥瑞石碑,安定万千灾民惶惶之心,彻底击败弥勒教图谶惑民的不良用心,绝对物所值。
    那些掘土挖碑,满脸愕然的工匠已经被控制,官府借口他们现祥瑞,乃是有功之人,要前往东京献瑞受赏。
    其他青壮工匠羡慕不已,纷纷叹息这等好事怎么没让自己遇上?全然没有注意到,那几人湿透的后背,以及下意识颤抖的大腿。
    尹洙长松了一口气,一个劫难算是过去了。
    有此祥瑞,弥勒教就很难再捣鬼了,祥瑞现世,若再生出现什么图符谶语,完全就是笑话。
    手段无甚差别,但先来后到很重要。
    祥瑞现世,白老者也身着官府来到现场,信誓旦旦一番称赞,命人即可将石碑运往东京,向官家献瑞。
    随后赶去灾民营地,声称代表皇帝来慰问灾民。
    直到此时,杨浩才彻底搞清楚白老者的身份。
    京西路宣抚使李迪,两朝老臣,两度官拜宰相,真宗朝便是太子太傅,为当时的太子,而今的官家赵祯讲学授课。
    祥瑞现世的氛围下,宰相、帝师这两重德高望重的身份,以及白苍苍的年龄,和蔼可亲的态度很有“治愈功效”。
    李迪只是在营地转了一圈,如沐春风地几句笑语慰问,并允诺朝廷会妥善安置,灾民们顿时安心不少。
    好消息接二连三,些许不着根基的流言蜚语顿时烟消云散。
    毕竟朝廷官府施粥粮,安营扎寨,赈灾救助是不争的事实,何况年过七十的宰相亲自前来慰问,足以说明问题。
    待秩序井然之后,沈放与杨浩陪着李迪回了沈家庄,救灾安民之事彻底交给尹洙。到了这个地步,他要是再办不好,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沈放喜滋滋道:“外公啊,阿姐说的没错,您亲自出马,效果非比寻常……早知如此,该让您早些来慰问的。”
    李迪叹道:“你呀,想的忒简单……你以为没有那个祥瑞,老夫跑一趟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不是吧?外公曾是宰相,难道宰相的身份还比不上一块破石板?”
    沈放感慨之际,难免有些口不择言,话音落地这才反应过来,讪笑道:“啊,外公勿怪,孙儿失言了。”
    “知道就好,平素好好跟你姐姐学学,还有这位杨小哥…”李迪目光悠悠,若有所思地看向杨浩。
    沈放笑道:“是啊,杨三郎,你不错,连我阿姐都夸你聪明了,这次多亏了你现端倪,想出这祥瑞的主意…”
    “哪里?沈公子谬赞了,这也是令姐的计策…”杨浩笑道:“最重要的是李公德高望重,出面安定人心。”
    “此事要紧的是料敌于先,后制人,否则老夫出面作用也有限。”
    李迪看着杨浩,笑道:“其实放儿说的没错,有些时候,宰相之名是不如一块破石板管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