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童话》185

    《小故事,大成功》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目标是成功的源动力,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任何成功都始于目标。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努力的方向,才会不断鞭策自己去追求成功。”
    李时珍是明朝医药学家,李家时代行医,祖父是”铃医“,父亲也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辱。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有朝一日取得功名,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14岁中了秀才后的9年中,他三次到武昌参考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愿望想专心学医,于是便向父亲表明决心说:”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儿志,至死不怕难。“父亲在残酷的事实面前终于觉悟了,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没几年,李时珍果真成了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有一天,李时珍出诊回来,渔民老庞焦急地把他请去。老庞说他的妻子得了急病,让一位行走江湖的医生开了方子,不料服下药湖,病情反而更加严重了。
    李时珍摊开江湖医生开的药方,看了一遍,再给病人把脉,又看了两遍方子,觉得方子上的药并没有开错。他随机倒出药罐里的药渣,发现方子上有”漏篮子“,药渣里却没有,这就是说,药铺里配错了药。
    老庞气得破口大骂,李时珍说:”闹出这个乱子,要怪那本旧《本草》书,上面说“漏篮子”又名“虎掌”。药铺老板熟读旧《本草》药书,误把虎掌当成漏篮子了,因此就配错了药。
    后来,李时珍发现许多讲药物的书并不是都可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
    一次,李时珍对父亲说,自己要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父亲说,重修《本草》,只靠私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许多旧《本草》都是历代皇朝官家修撰的。李时珍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编写出一本新《本草》,使百姓少受一些苦。
    于是,李时珍从31岁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
    有一次,他问父亲“医术上面的24块斜方块的花纹,是什么意思?”他父亲说“我们这地方就出白花蛇,你到山上捉一条看看,不就知道了吗?”于是,他独自登上凤凰山,在山洞附近捉到了一条白花蛇。他仔细观察发现,白花蛇确实有24快斜方块的花纹。
    在他父亲的启蒙指导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n 你现在所看的《平凡的童话》 185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 进去后再搜:平凡的童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