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档九八》第18章 女人花

    从工大回来,杨帆就找到了林瑶,把诺基亚511o塞给了她,“我这马上去宁城,你拿着手机,到时候好联系……”
    林瑶把手机推了回来,“这东西太贵了,我拿着又没什么用,如果想联系你可以打我家电话啊。”
    杨帆看着认真的林瑶,再次把手机塞进了她的手里,说道,“就是给你买的,是涿城的手机,我拿到宁城用起来很不方便!你要不想要,随便送谁吧。反正我是不接回来了。”
    杨帆说的到宁城不方便,自然是几年前的概念,不过九八年手机还属于高端商品,一般人还真分不出g**网络跟模拟信号网络的区别。
    林瑶也不知道现在手机已经可以直接换手机卡了,见杨帆说的信誓旦旦,也只能半信半疑,又见他说的坚决,最后也只能无奈的接了过去。
    晚上是郑浩他们给杨帆送行。
    昨天杨帆通知郑浩时,正好期末考试结束,郑浩非要坚持帮杨帆送行。顺便通知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高小毛,朱海波,刘琳娜,张菲……
    学校附近饭店不少,大家最后挑了一家档次还算不错的,郑浩还特骚包的要了一个最大的包厢,十三人的大桌子,光是沙他们几个都坐不完。
    包厢里还有这年代相当拉风的三十四寸大彩电,就是那种黑黑壮壮的,不是两个壮汉都抬不起来的那种,以及万利达的vcd,那种机存三千歌的vcd,没办法,这种机器省碟。
    这两年流行用vcd机唱卡拉ok,反正一到晚上,十点前有很多家里都会传出一歌,分贝还爆高,偶尔夹杂着音响的尖鸣声,反正大家这个时候基本没有扰民的概念。同样,这两年也相当流行的带卡拉ok的包厢。
    没错,边吃边唱,才是如今最流行的娱乐模式,至于量贩式ktv大概要在过个几年才流行起来。
    点完菜,杨帆挥挥手,示意服务员道,“就这些吧,再来一箱啤酒……”
    很快,酒菜就都上来了,虽然酒不多,但是一堆年轻人凑一起,热闹自然少不了,吃着吃着,就开始了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边吃边唱……
    张菲就提议大家每人最少要唱一歌。说着,她自己就拿起歌单选了一最近挺流行的《独角戏》。
    “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
    不得不说,张菲的歌喉还是不错的,独角戏唱的有鼻子有眼的,当然,在十七八岁这个年龄段,要唱出独角戏那点滋味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一曲毕,大家拼命鼓掌,反正大家都是业余的,好不好先不说,场先捧上。
    接着就是郑浩,哪怕杨帆和高小毛死命的阻拦,还是没挡住郑浩的一《北方的狼》,那是真的唱成了北方的狼啊……啊呜……
    杨帆哭笑不得,这郑浩的保留曲目,足足虐了自己十几年……
    “我靠,吓死我了……”在郑浩停止了噪音之后,高小毛心有余悸的说道,“林瑶,你来一,换换心情,郑浩这熊孩子唱歌太吓人了。”
    “对,对,对,林瑶来一。”郑浩丝毫不介意的说道。
    被大家赶鸭子上架的林瑶捧着厚厚的歌本翻了半天,才找了一《女人花》
    “我有花一朵……”
    林瑶一开嗓,声音里透着亮,跟后世听到的完全不一样,杨帆突然就有些恍然。在这一刻,猛然间的回忆,往事似乎突然就重合了起来。
    杨帆还记得,日后愈少的见面时,偶尔去已经流行起来的ktv,林瑶这歌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成了她的必选曲目,而随着年月,越唱越低沉,越低沉越有滋味。
    “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
    花开花谢终是空……
    缘份不停留,像春风来又走,
    女人如花花似梦……”
    杨帆还记得大概一零年左右,自己结婚前夕,最后一次听着林瑶唱这歌时,那时不像这时歌里还透着亮,最后一段几乎成了低吟……低沉,暗哑,泪花翻涌,总是透着一股孤寂感。
    回忆就像波涛……一打开就蜂拥而入。
    那时年轻,如果没有重回九八,听着这同一个女人截然不同的女人花,大概也不会想起,九八,零零,零四,零六,零九,一零,那些年间逐渐不一样的女人花。
    一遍遍的回忆,这不断改变的风格的女人花,似乎就是一个饱满的故事……想起来,自己确实挺像一个王八蛋的。
    没等杨帆感慨太多,就轮到他了……
    杨帆在歌单上挑了一会,这时他会的歌大多都还没出现,最后只能选了齐秦的经典曲目《大约在冬季》。
    别说现在,哪怕到一五年,齐秦唱歌三十多年后,《大约在冬季》也绝对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歌。
    杨帆拿起了麦克风,先是清了清嗓子,才跟着节奏唱了起来……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
    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
    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
    ……”
    唱歌时,之后十几年里的一幕一幕在眼前划过……不知不觉的,杨帆找到了切合心境的东西,感情不由自主的就注入到里面,拿着麦克风的手都隐隐约约的颤抖。
    “没有你的日子里,
    我会更加珍惜自己。
    没有我的岁月里,
    你要保重你自己。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
    我也轻声的问自己,
    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想着曾经走过,现在却还没到来的岁月,杨帆用着微颤的声音把那股别离凄迷的味道唱的很足。直到最后,林瑶不知道何故,突然间就哭了出来。
    也许是那些年,等的人一直没归来。
    杨帆唱完后,满屋子的人一时沉浸在刚才的情绪中走不出来,略显低落,房间里有点沉寂。
    最后,还是恢复过来的林瑶,眼睛闪闪的看着杨帆,接着一姐姐妹妹站起来让气氛又回到了最初的热闹。
    这歌就像一个小插曲,之后谁也不关注刚才的伤感,大家就是闹哄哄的连吃带唱,最后闹哄哄的结束。杨帆偷偷摸摸把帐接了,三百二十七,老板收三百二。
    等杨帆把林瑶送回家在回到自己家后,行李也已经收拾好。他昨天已经跟家里说清楚了,父母也没有说什么,不过一个十七岁的孩子远行,看起来成熟,也很难让人放心。
    张芸在旁边检查着行李,还在不住的叮嘱着儿子,天气热了吃东西注意,一个人照顾好自己,天黑少出门,没事别乱跑,遇事要冷静,东西收拾好……絮絮叨叨说了一晚上,杨远志一直在旁边抽着烟,没吭声,最后离开时,使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就算是对他的嘱托,然后两人就离开了。
    一夜过后,李明光、赵峰、张鸿海三人为了抢时间,在七月一日就动了身,像是三道利剑扎向国内三座经济最达的城市,去那里打开市场……
    与此同时,郑国光也接上杨帆,踏上了去宁城的列车。
    列车上相当无聊,杨帆本就健谈,一路上郑国光也逐渐被他带动了起来,两人一路上谈了不少的东西,最后就谈到了国内经济。
    郑国光是经济学教授,造诣自然深厚。而杨帆又多了十几年经验,很多时候对郑国光是分析预测,对杨帆来说仅仅是总结回顾,说问题自然一针见血。
    郑国光本来跟杨帆聊经济,是存着指点指点的心理的,毕竟之前杨帆说过他略有涉猎。
    最初郑国光也就是随意说说,可一旦聊起来,他现杨帆确实只是略有涉猎,什么经济模型,经济逻辑之类专业知识完全不懂。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对国内经济形势,展趋势的分析却是极为锐利,一针见血,甚至一次一次刷新郑国光的印象。
    聊起经济,两人有分歧,也有争执,当时最后,多数时间都是郑国光被说服。这让郑国光相当想不通,最后也只能归结到个人天赋上!
    也许这人天生就适合搞经济!
    两人就这么不聊专业知识,天南海北的聊着现象,从国内经济形势,展趋势到国际经济形式,展趋势,中国经济的成长又会带来什么。之后聊到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展,以及对经济的影响。越说越让郑国光心惊,也让他越来越认真,聊着聊着两人就聊到了住房改革上。
    杨帆记得就是九八年七月,******的推出新一轮住房改革,开始彻底取消实物分房制度,推行了货币化。自此,国内房价就算进入了上昂的f1模式。
    虽然现在相关政策还没出台,但是也差不了几天了,相关内容对郑国光这种经济研究者自然不会再是什么秘密,尤其他父亲还是郑昆骥,这种中央偶尔都需要问策的专家,更不会是秘密了。
    对此,杨帆就之后十年的住房问题做出的预测,从国情,国人习惯,心理,政府需求各方面着手……最后的结论着实有点吓到了郑国光,但是仔细想想很多都有道理。
    大概这个时候,谁也不会想到房地产会爆出如此大的能量吧,郑国光感觉需要回去好好研究一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