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后是大明》第七十六章 寸心自许尚如丹(二)

    “明公,这个曾十三,看来确实是文官们的棋子了。玩制衡,是他们的老把戏了。而今任圜被贬斥,他们也不想看着明公你一家独大,所以才唆使曾十三出来。保住了任圜,后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顾惜文揪着下巴的胡子,拧巴着脸说道。
    “没错,只有那些心思深沉的文人士子们,才想得出这么歹毒又一针见血的话来。”安重诲坐在帐中座椅上,喃喃道。
    “这席话,让官家对我有了看法。”
    安重诲的话让顾惜文吓了一跳,他眼皮乱跳,压制着心底的急切,迟疑地问道:“明公,不会吧,我见官家对你的圣眷如故。”
    “不,我感觉得出来。官家只是斥退了曾十三,没做任何惩戒。你看吧,明天对这小子的褒奖诏书就会下来,不会错的。不过放心,还没到那个地步,官家只是不会让我把手伸进三使司,其它的,不会有事的。”
    “正好,三使司,我也不想去管。名义上管着天下财赋钱粮,权势熏天。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苦差事。我接手干什么?”安重诲一副很大度的样子。
    但顾惜文还是能在他的眼睛里看到几分不甘。三使司是份苦差事不假,但它手里掌握的钱粮分配权,却足以吸引人。钱粮早发一个月,和晚发一个月,对于各军各镇而言,就是不同的待遇。
    任圜跟安重诲的仇怨并不是最深的,但最先被搞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明公,如此看来,文官那边只是让任圜暂避一时,等机会再起复。我们不得不防啊。”顾惜文担忧地说道。一旦任圜复职,肯定要反扑清算。安重诲可能还奈何不了,但自己这个军师谋士却是可以揪出来祭天的。
    “我已经叫安乌尔带兵去了磁州,逼任圜自杀!”安重诲冷冷地说道。
    “明公,这...”顾惜文吓了一跳。官家只是叫任圜致仕退养,你却派义子带兵去逼人自杀,这有些过分吧。
    “任老贼是自杀的!再说了,人都死了,官家还会因此责备我不成!”安重诲瞪着那双三角眼,狠然说道。
    “官家以军国事托付与我,我当以全力报君。去年我想推进州县赋制变革,把征收钱粮的权柄一点点从地方收上来。可是任圜老贼,嘴里喊着‘治大国若烹小鲜’,实际上呢?还不是怕得罪镇州地方,威胁了他的官位。他不做,我来做!”
    “主公,这租庸使和三使司的差事,还是先不要沾边的好,孔谦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顾惜文的劝告让安重诲陷入沉思。
    孔谦是理财好手,在河东时就跟随先帝,凑集粮草,出力不少,后来担任租庸使。为了满足先帝的挥霍无度,重敛急征,甚至连军饷和文武百官的俸禄都克扣,结果造成了兴教门之乱。
    官家继位后,当即杀了他以安抚军民百官之心。
    安重诲思量许久,才缓缓道:“惜文所言极是,我们先处理更为重要的事,财赋租庸之事,先让别人头痛。”
    “而今天下心腹大患,在于藩镇林立。削藩,势在必行,而且是第一要务!可是官家宽厚温和,又念旧情。结果旧藩还未尽除,又出了孟保胤(孟知祥)、董璋这样的新藩镇!真是可恼啊!让坤(李严)君,死得冤啊。”
    说到这里,安重诲扼腕叹息道:“他借着出使蜀地王氏,暗察各处关隘险要,为朝廷出谋划策,献平蜀之计。后又见孟保胤强据西川,有不臣之心。自告奋勇,求为西川兵马都监,意欲裁抑孟氏,却不想死于非命!”
    他坐在那里,默然一会,突然又说道:“顾先生,孟氏盘踞西川已经有些日子了,你看还有谁能制住他?”
    顾惜文想了一会说道:“明公,谏议大夫何公(何瓒)为北都留后时,孟公在他麾下做马步军都虞候,素畏其威严。可举荐何公为孟公副使,钳制他。”
    “可!”安重诲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不过孟保胤素来奸诈,现在又拥兵自居一方,何公怕是制不住他了。还要另想他法。嗯,惜文,你记下,析遂州设武信军,析阆州设保宁军。使相夏邦杰(夏鲁奇)招讨荆南无果,就举荐他为武信军节度使。保宁军节度使,嗯,举荐左卫大将军李仁矩。再举荐武三哥(武虔裕)为绵州刺史!”
    顾惜文一一记下了,心里对主公的布置叹服不已。夏鲁奇生擒了前梁王彦章,虽然里面有众多玄机,但他还是一跃成为威震天下的名将。他坐镇遂州这东西两川连接的要冲,西川的孟知祥,东川的董璋确实要好好思量下。
    李仁矩却是与董璋素来不和,有他在阆州,正好可以就近监视和压制董璋。武虔裕是安重诲的表兄,而绵州是西川成都的门户,他出任绵州刺史,目的何在,不言而喻。
    “此外,去年推行的减少试摄官,改为朝廷正授官的举措,继续推广到天下各镇州。还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等藩镇的奏荐举官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嗯,就定为节度使观察使,管三州以下的,一年只能奏荐两人,管三州以上的,一年可举荐三人。防御使、团练使,一年只能奏荐一人。刺史则不能奏荐!。”
    试摄官是前唐末年,藩镇自行委任官员的制度,连中枢都懒得上报请示,直接加个试摄头衔就上任。这些官员只听从任命他们的藩镇节度使,视皇权中枢为无物。
    前梁朱氏开始,就一力裁撤,改为奏荐。就是你多少要给中-央点面子。想任命辖区的官员,可以,你报上来啊,肯定批复的,只是多加检校头衔。
    不过梁晋争战多年,政局不稳,为了笼络地方实力派,这试摄官制度时紧时松。到庄帝灭了前梁后,就真的开始大力取消。现在安重诲不仅要将试摄官制度“干净杀绝”,还要进一步收紧藩镇奏荐的权力。
    任命官吏的权力,尽收于上,这对于官家和中枢来说,是大好事。可是对于藩镇来说,却是坏事。可以想象,被收了这项重要人事权的藩镇军州大佬们,得有多恨安重诲。
    想到这里,顾惜文迟疑地问道:“明公,此事要不要缓一缓?这任圜才致仕,明公就行此举措,怕招人非议?”
    “时不我待啊!官家器重曾十三这小儿,心思何在,我已经猜出几分了。”
    宴会上,被曾葆华如此当面呵斥,却被官家轻描淡写处置的事情,让安重诲的心底深处产生了一种危机感。或许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需要加快步伐。
    顾惜文看了一眼在安重诲在烛光中忽明忽暗的脸,心里长叹不已,不再出声。
    突然,屋外传来声音。
    “禀告相公,洛阳城传来密报!”
    “递进来!”
    安重诲接过来一见,脸上露出阴森的笑容:“竖子,当以你为祭品,再树老夫的声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