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朝》第一百二十七章 班师

    这其中最不高兴的就要数魏忠贤了,这么大一场胜仗,竟然不是由自己的人打的。而且还让朱由检那小子给掺和了一笔,歼敌近万啊!
    这么大的一份功劳在手,恐怕会让更多的人对他生出异样的心思,暗中想给信王下注的估计会更多了。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魏忠贤拍着脑门,连连懊悔着。
    可现在后悔还有什么用?战功已经立下了,连天启帝对自己的皇弟都是大加赞赏,魏忠贤也不可能再在这上边动什么手脚了。
    懊恼之余,魏忠贤只能将心腹叫来商议善后之策,毕竟这么大一份战功,不能没有自己人去分点,都给了外人,那岂不是太可惜了?更何况如今这统帅之位还是空着的,傅宗龙只不过是个副帅。
    经过手下的一番讨论,崔呈秀和王体乾分别作为统帅和监军,立刻动前往西南前线,接手大军的指挥权,分这一杯羹。在此期间,傅宗龙不能再有任何行动,一切都要等崔呈秀和王体乾两个到了再说。
    你说朱友建的监军之职?都这时候了还监什么军啊,如今京城都已经开始给他进行如火如荼的选妃活动了,你还待在西南干嘛?快回来发表发表你对此次给你选妃的意见和建议吧,毕竟你才是正主儿!
    接到这么一封旨意后,朱友建和傅宗龙等人全都是啼笑皆非,这摘桃子的行径已经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对此朱友建只能说一句“见过不要脸的,还没见过这么臭不要脸的”,其它的也没什么办法。
    不过好在傅宗龙等人的功劳是不可能被埋没的,至于朱友建自己,他根本就不担心,以后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干嘛要去争这点功劳?而黄得功和吴六奇等人,就算现在得不到封赏,实在不行等自己当了皇帝再好好封赏就是,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的。
    既然选妃已经开始了,现在又要自己回去,那还是赶快回去的好。这已经出来了差不多四个月还多了,京城里现在的况也只能通过孙娜恩和高启潜等人的信件来了解,早一天回去,朱友建也早一天放心。
    于是朱友建从泸州卫来到永宁,稍加停顿,将承诺下的事安排好,便带着自己的队伍匆匆拜别了傅宗龙秦良玉等人,北上返回了泸州,再乘船沿江而下,望武昌而去。
    只不过来的时候自己这千余人的卫队,现在加上伤病号,也只堪堪才过七百,这其中还有近百人都是不可能再上战场的残废之人,整体损失高达五分之二,朱友建十分痛心,这可是自己耗费了很大的心血,再加上十多万两的银子打造的亲兵啊!
    不过好在有了这么一次实战的经验,相信这剩下的六百人与京师留守的五百人交流后,成长的肯定会更快。而且一旦能够扩编,他们一定可以带出一支一万人甚至更多的精兵,相信这将会是朱友建的一支拳头力量。
    而此时的京城中,早在五月底的时候,就由礼部正式奏报了天启帝,在民间选出了百多位淑女作为备选,给信王下进行选妃。一个月之后,就在泸州卫前线战事正酣时,天启帝正式下旨为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进行选妃。
    依照大明的惯例,这种为宗亲大婚进行的选妃,一般都是由皇后主持,外加两名贵妃陪同,这规格是仅次于给皇帝和太子的。
    不过这次虽然只是为亲王选妃,但由于朱友建是当今天子唯一的亲弟弟,那待遇就又不一样了。想拍信王下马的人也是有许多的,毕竟在表面上魏忠贤还是要装作与信王下很和气的。因而在这种事上魏忠贤是不会去作梗的。
    更何况在许多有适龄少女的人家看来,当不成皇妃,若是能做个王妃,也足够飞黄腾达,富贵一生了。所以在大明的祖制之下,不知道又进行了多少黑暗中的交易,才选出了这些备选的淑女。
    不过孙娜恩倒是根本不用担心,天启帝已经金口玉言诺了朱友建,所以这些对于她来说大概就是走个过场,这倒是与历史上的不太一样了。
    而这选妃的标准,虽然不像选皇后那样严格,但也是有着极为讲究的一流程的。毕竟大明从开国到现在,真正经历过选皇后的,加上天启皇帝一个,也没有超过一只手的数量。其他的皇帝都是在登基前就已经有了正室的。
    选妃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看淑女们是否美丽动人,而是要看材、举止、谈吐、气质等等,最重要的就是看生辰八字是否合适。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海选出来的淑女们,还真找不出哪个是丑的,毕竟这最后都是要让皇后甚至信王本人过目的,太丑的话岂不是要搞事?
    选中的淑女,则由皇太后或份类似的长者,用青纱布蒙盖着她的头,再在她手臂上上金玉手镯之类的吉祥物,算是信物。
    而那些未被选上的淑女,则将庚帖塞回她们的袖中,赐些银两,劝慰一番就遣还家乡。这样的经历,对落选的淑女而言,不仅无伤大雅,或许还会给后的婚嫁挣些资本,因为她们毕竟是被召入宫过的淑女!
    这些淑女,在几天的时间内先后被一一召进宫中,由张皇后及刘老太妃和陪同的两位贵妃过目,最后被选中的是江苏苏州人氏周奎的女儿周氏。而孙娜恩却是因为天启帝之前就有了旨意,张皇后和刘老太妃只能让她做了一个侧妃,这倒是和历史上的结果是一样的。
    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在召见了孙娜恩之后,张皇后和刘老太妃都觉得这女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如此倾国倾城,若是年纪再大一点,岂不是该祸国殃民了?所以两人都不同意立她为信王正妃,但又不得不给皇帝和信王这哥俩交代,所以就封了她做侧妃了事。
    而选择周氏的原因,大约是觉得这女孩儿带着一丝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而且从她的经历来看,应当是个会持家之人。不过张皇后觉得这位周氏看上去有些弱小,有些不风的样子,大概是担心她不像是个能够多生多育之人,所以还是有些犹豫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