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逆袭成男神》15、知青的遗腹子(15)

    正如文化水平决定了眼界,人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也和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戚戚相关。
    不管是阿婆也好,还是李幺妹也罢,穷惯了苦惯了,所以即便日子越来越好,也仍然免不了事事精打细算。人前育人,背后教妻的说法可不是假的,想要她们有所改变,都免不了季言之的细说教导。
    好在对于自己在乎的人,季言之一贯很有耐心。当下就跟李幺妹微微透露了一下,首都科研院院长对于他的看重,并道:“即使到时候因为住房紧张等等的因素,没有分配到房子,我也有钱有法子在首都买套房子。”
    说道这儿,季言之突然笑了笑,像是打趣一般的询问。“四合院怎么样空间大,就算阿婆和你想种菜种花,也是可以的。”
    李幺妹先是一愣,继而笑了起来。
    “阿言的本事,我是相信的。阿言,我和阿婆等着住你口中所说的四合院。”
    季言之没再说话,他接过李幺妹递来的毛巾擦了擦手,然后将毛巾随意的挂在了墙上特意打上钉子,通过两颗钉子扯直、用以晾晒东西的铁丝上。
    李大哥的媳妇已经做好了饭,叫了李大哥来喊人。李大哥来的时候,季言之和李幺妹刚好出门,准备把院门给栓上。
    “幺妹,季言,吃饭了。”
    季言之应答一句,很熟练的问李大哥阿婆和王大婶上坟回来了没。
    “回来了,就等你们。”
    李大哥回答着,却是往季言之手上拎着的麦乳精看了过去,不禁有些眉笑眼开的道:“叫你去吃饭,你拎着东西去干啥子。”
    季言之笑笑没有说话,李幺妹却是冲着李大哥翻起了白眼。
    “眼皮子浅的货,又不是拎去给你的,你瞎客气啥。”
    被骂‘眼皮子浅’的李大哥讪讪笑了笑,便灰溜溜的领着季言之和胳膊肘往外拐的妹子回了家。
    这时候阿婆正在院子里放着的小板凳上坐着,同也没有摆脱兴奋劲儿的王大婶以及相邻住着的大婶大娘们唠嗑。拎着两罐麦乳精的季言之一露面,大娘们立马停止了交谈,用很难于形容的眼神打量着季言之。
    甚至有的大娘还用赞叹的口吻询问阿婆是怎么养出季言之这个文曲星出来的。
    阿婆乐呵呵的回答:“言娃子随了他爸,从小就聪明。”
    “也是。你家言娃子他爸是地道的城里人,肯定像他爸一样会读书。”大娘随口附和道,并对王大婶表示极大的羡慕嫉妒恨。“还是你有眼光,早早就为小闺女把季言给定下了,可见你家小闺女是个有福的。”
    王大婶喜气洋洋,并且昂首挺胸,很骄傲的道:“那可不,我的眼光一向是最好的。当初独具慧眼的挑中死了爹妈还饱受万恶地主欺压的我家那口子,生了一子三女后,娶的媳妇也是一个塞一个的棒……这不是眼光好是什么。”
    大娘们纷纷捧场的恭维,就连阿婆也是乐呵呵的看着,不发表异议,一时之间季言之都以为自己现身大型彩虹屁现场了。哦,不是以为,而是真的已经现身大型彩虹屁现场了。
    季言之在心中微微摇头,面上却沉着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微笑的将手中拎着的两罐麦乳精亲自教给王大婶,让她吃着补补身体。
    王大婶很受用,面上却要谦虚几句。
    “哎哟,这么好的东西,你留着给你阿婆补身体也好啊,给我做什么。”
    正准备进厨房帮忙端菜的李幺妹闻言劝道:“阿娘,阿言一片孝心,你收着便是。家里…我是说阿言家里还有呢。”
    ——死妮子,人还没嫁过去了。就把未婚夫家当做自己家了。
    李幺妹即便很快改口,但自认身体不输年轻的李大爷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别说王大婶了。
    王大婶含笑的看了一眼如同花朵一样含包怒放的李幺妹,便开始送客。末了跑来闲唠叨的大妈大娘们都告辞走光,临上饭桌吃饭的时候,王大婶突然和阿婆谈论起了提前举办婚礼,好让李幺妹有名有份跟着一起去首都。
    “幺妹跟着一起去首都的话,言娃子也好专心读书,不会为了照料婶子而分心。”
    李幺妹早就因为王大婶主动谈起的话题羞红一张脸,躲到了厨房里头吃饭。季言之和着未来老丈人,大舅哥坐在一起,嘴巴吃着菜,手上也没空闲的给阿婆夹些松软好消化的食物。
    饭桌中间摆放的硬菜炖肉,是切的五花肉炖得烂熟,特别适合阿婆吃。因此季言之都没怎么吃,夹的炖肉都放在了阿婆的碗里。
    “言娃子你也吃,别光顾着阿婆。”
    阿婆满足于季言之的孝心,却也怕孝顺孙儿光顾着她,自己却没吃多少,所以开口让季言之也吃。
    季言之只是笑笑,等下动筷子的时候依然故技重施,甚至为了避免未来岳家的人说他厚此薄彼,季言之更是动筷子给李大爷、王大婶夹了一大块子的炖肉,惹得老两口笑合不拢口并且赞不绝口,说季言之是个孝顺又有出息的好娃。
    饭桌子上,王大婶继续和阿婆谈论起季言之与李幺妹的婚事,最后吃饭吃到尾声的时候,双方长辈都有意,就把婚事定在了七日后。
    “会不会太快了一点。”李大嫂有些迟疑的道:“而且从黄历上看那天的日子可没有大后天的那天好。”
    “那就大后天。”阿婆拍板道:“大妹(王大婶的名字)啊,我家言娃子娶媳妇的聘礼,我早就攒在那儿了。”
    “我这个老婆子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别的不怕,就怕到时候攒的钱不够言娃子上学的费用…”阿婆阻止了王大婶即将脱口而出‘聘礼没多少也没关系’的话,继续说道:“好在市里来的领导告诉我这个老婆子,读大学不止不花钱还给钱票的补助。所以啊,老婆子我也不用亏心,定会让幺妹儿体体面面的嫁过来。”
    “老婆子保证,会像疼言娃子一样疼爱幺妹儿的。”
    “原来读大学不要钱啊,我还以为……好好好……” 王大婶喜得连连说好,赞同阿婆的话道:“婶子怎么样的人,我还信不过吗。就按照婶子说的,婚礼就定在三日后。”
    李大嫂没想到自己多了那么一句嘴,会害得早就铁板钉钉的婚事变成三日后举行,顿时只想扇自己几个大耳光。她不是不想李幺妹嫁人,而是不想把婚事办得这么快。
    先不说季言之、李幺妹这一双人儿年龄还小的问题,就算不小,这么急着不是给人说嘴李幺妹恨嫁吗。李幺妹的确恨嫁,但也不能给外人说嘴不是。而且三日后就办嫁女的喜事,时间上太赶会忙坏人的好不好。
    王大婶可不管唯一的儿媳妇会不会因此忙坏。
    王大婶嘴皮子厉害,泼辣又爽利,但人确实不坏。自从李大嫂进门以后,她可以对得起良心来说,她没有苛刻过李大嫂,甚至李大嫂身亡孩子做月子,王大婶也是好生伺候,让李大嫂做足了一个月日子。
    这时候的妇女,生完孩子以后哪个不是只休息几天,就下地干活了。由此可见王大婶是个好婆婆。
    不过再好的婆婆,在涉及到心尖尖一样的小闺女,都会变得格外的较真。
    王大婶不止给了李大嫂安排了活儿,吃完晚饭,季言之搀扶着阿婆回住所,准备整理彩礼的第二天,王大婶一大早,天都才刚刚擦亮,王大婶就赶紧‘撵’李大爷起床,架着牛车去隔壁村接嫁到那儿大闺女大女婿,二闺女二女婿一家子回娘家帮忙。
    就这样在老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三日后,李幺妹当真算得上风光大嫁。不管是王大婶私底下交给李幺妹压箱底的钱儿,还是摆在明面上够买一胎缝纫机的钱和票,或是李幺妹出嫁这天穿的这一身颜色正得不得了的红嫁衣,都惹得村里小姐妹的羡慕嫉妒。
    “幺妹儿,你这一身衣服可真漂亮。”有进新房参观新娘子的小姐妹发出感叹道:“如果不是你嫁给季言后,就要跟着一起到首都生活,我结婚那天一定跟你借这身衣服来穿。”
    别着红花,打扮得格外喜庆娇艳的李幺妹抿嘴含蓄的笑笑,算是作为回答。
    李幺妹不想开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忌交浅言深,她可不想一开口破坏自己大好的心情。说起来因为说话的这姑娘家风不好的缘故,她们总共没有说几句话。说是小姐妹,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村子里一起长大的同龄人罢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