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第一百三十章 买苇子

    ♂? ,,
    父女俩有问有答,很快来到卖苇子的地方。
    真的是物以类聚,这里卖苇子的很多。有装在大车上的,有卸在地上的。人却寥寥无几,买的没有卖的多。
    问了几个摊儿,大多都是论车卖,要的少的抡捆儿。有十块的,有八块的,最少的要五块。都是根据苇子的好赖和车的大小。
    王长锁相中了一大车,这车的苇子又高又粗,是打苇箔的上好材料。
    卖苇子的是两个人,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一个老者,显然是生产队上的了。
    “多少钱?”王长锁问。
    “十块。”中年男人说。
    王长锁:“十块?太贵了吧?”
    中年男人:“看我这苇子,又高又粗实,满集上找不到第二份儿。车又大,没多要。”
    “这苇子确实不错。”腊梅凑过来说:“但要卖不出去,落在手里,也是一把草!”
    中年男人:“这小姑娘,人儿不大,怎么说话这么损!就知道我卖不出去?”
    腊梅:“看看这大集上,卖苇子的不少,有几个成交的?我们是真心想买,才拣着好的买的。五块钱,卖不?”
    中年男人瞪了腊梅一眼:“给我打叉呀,擦擦鼻子一边儿里玩儿去!”
    腊梅:“才不是呢。我是看着这车苇子好,糟蹋了可惜了得,才给啦价儿的。卖了是苇子,卖不了是草。看的样子像是队干部,比我清楚。”
    “小姑娘,这话什么意思?”一旁的老者问道。
    “爷爷,还不知道吗?苇子一经夏天,虫蛀雨淋,就成了柴火了。今年的苇子卖不上价儿,是因为盖房的少。
    “过集体了,吃食堂了,人们都盼着过共产主义生活哩,谁还盖房?苇子就是盖房用的,没人盖房了,卖给谁去!”
    老者:“那买苇子干什么?”
    腊梅:“盖房啊!”
    老者:“还是的,盖房别人就不盖房了?”
    “我是个个例,因为我家等着房子住。可以想想,们村里,去年秋后有几户打坯的?往常年下,到了冬天,地里一片一片的坯罗,今年冬天看见了吗?
    “人们说了,今年盖房,要比过去三停儿里便宜一停儿,我们是请神家算了卦以后,才兴心盖房的。遇见我们,算是们的福气!”
    老者:“这小孩儿,人儿不大,怎么这么会说。”
    腊梅:“不是我会说,是们的苇子告诉了我。一般人们盖房,秋后就买下苇子打苇箔了。因为今年盖房的少,所以们的苇子没卖出去。现在碰上实茬儿了,要再不卖,可就真砸了手里了。”
    中年男人显然被说到病根上,尴尬地望了望老者。
    老者笑笑,面对腊梅说:“这个小孩儿挺会说,就凭这张巧嘴儿,我们也豁出去了,八块钱卖给。”
    腊梅伸出一把手:“五块,多一点儿我也不要。”
    老者:“不行,不行,忒少了。七块,再不能往下落了。”
    腊梅见他自己落下一块,眼珠一转:“这样吧,我给们五块钱,再掏一块钱的运费,们给我送到家去。我们是王店村十一队的,离着不远儿。”
    老者:“合六块呀,还得给们送到家,不行,七块,不能少了。”
    “就六块,们要嫌少,我们把运气送给别的卖苇子的去。”腊梅说着,拉着王长锁就要走。
    “们是王店村十一队的?”中年男人忙搭讪道。
    看来有门!腊梅心中暗喜。
    王长锁:“是的,们呢?哪村的?”
    中年男人:“们东边儿的李家庄。”
    腊梅闻听又煽上了:“原来们在我们的东边儿呀,给我们送去是顺道,要是卖给我们,们可拣了大便宜了。”
    中年男人:“上等的苇子非给五块钱,拣了便宜还卖乖!这小孩儿,真会腌臜人!”
    腊梅闻听他决定卖了,笑笑说:“其实们落了六块,一点儿也没少卖钱。们要是决定了,咱就这样。
    “我刚才数了数,们这是十六捆。我们先走了,到家里等着们去,货到付款。”
    中年男人一愣神:“怎么着也得给个押金吧?”
    王长锁相中了苇子,价钱又便宜,心里高兴,便想掏钱给押金。
    腊梅见状忙说:“交押金都是有固定地点,固定厂家的事,咱们是在集市上,货又在们手里,要是路上反悔了,我们上哪里找们去?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陌生人做买卖的原则。我们即便不要了,货还在们手里,们也赔不了,怎么反倒给我们要起押金来。”
    中年男人:“我们老远的送了去,怕到了们再不要了呢?”
    腊梅:“我们既然相中了苇子,又真心想买,干什么不要!”
    老者见又争执起来,忙调节道:“我看们也是相中了这苇子,不交就不交,留下名字我们村里找人去。
    “们也别怪我们多心,现在的买卖不好做,买主也没有要求给送货的,都是集上交易。
    “偶尔有让送的,都是交清钱以后,买主押车走。哪有们这样大松心的?这个小姑娘算是开了先例。”
    腊梅:“我们来一趟城里也不容易,还有别的要买。们这老牛车也忒慢,我们不想耽搁时间。”
    老者:“那好,就这样定了,送到家以后再给钱,们说找谁吧?”
    于是,王长锁说了自己的名字。
    老者和中年男人开始套车。
    腊梅和父亲步行走出农贸市场。
    “腊梅,真会还价,要不是,我最少八块钱买下来,还得再单另掏运费。”
    一走出农贸市场,王长锁欣喜地对腊梅说:“以后干爹再买大物件儿,就带着,帮我讨价还价。”
    腊梅:“好唻,干爹,我一定奉陪。说,今天咱再捎点儿什么回去呀?”
    “捎点儿什么呢?”王长锁挠了挠头皮:“盖一处宅院需要的东西多了,只因太突然,我还没有思想准备。咱俩又下步走,说捎点儿什么回去?”
    腊梅:“有了苇子,还不赶紧打苇箔呀?”
    王长锁:“打,打,回去就开始打。”
    腊梅:“那咱就捎几斤麻经子走,打苇箔不得用这个。”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