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赴荆棘》第17章 把盏言欢

    任行阳早防着管力这一招,见剑光刚一闪烁,就一脚踢在管力手腕上,直把那剑踢飞出去,又一脚将管力也踹飞几步,围观众人忙不迭闪避。
    那一人一剑正摔在听到骚动前来查看的几名教官脚下。
    为首的孙教头黑着一张脸,看着自己最恨铁不成钢的徒弟任行阳露出闯祸后的招牌陪笑。再看那边尉道渊把人打趴下了还不停手,人形沙包蒋庆良一动不能动,只在挨了拳头时冒出点哼唧,表示还有气。
    老头怒得声音都劈岔了。“你们几个,今天都别想回去!”
    龙骑营禁止私斗,尤其是带兵器的斗殴,抓住了都要罚个几天禁闭加苦力。管力那小子藏的还是个暗器,于是立马被丢进了小黑屋,今年的出营资格估计也保不住了。
    蒋庆良躺地上死活起不来,叫了家丁抬回去验伤。
    就剩尉道渊和任行阳。问清缘由后,两人被罚擦拭全营的训练装备。
    “小兔崽子,有力气没处使是吧?给我好好地擦,擦不完不准走!”孙教头罚得毫不客气。
    任行阳是老油条了,平时就大架小架不断,软磨硬泡求告了半天,孙教头也不肯“减刑”。又训尉道渊:“怎么连你也学会惹事了?是不是被他带的?”
    任行阳直叫屈。“不是!这次真不是我啊!”
    尉道渊却是一言不发,也不解释,卷起袖子就开干。
    任行阳看着几屋子兵器,外面三个马房的马具,还有里里外外各种装备,脸都皱了。心道这小子真够硬气的。
    两天过去了,活都干完了,两人也成了哥们。任行阳对这个少年郎刮目相看。
    原先以为尉道渊只是个腼腆寡言的武学天才,相处几日才发现,这少年人行事克己审慎,又不乏率性,大部分同龄人已不能及,倒有几分古时君子做派。
    这样的人竟会为姚锦之出手揍人,要不是亲眼看到,任行阳是打死也不相信的。看来这少年对他那好友还真是用情颇深。
    一出了营,任行阳就以洗洗晦气为由,硬拉着尉道渊去了酒肆。大碗肉大罐酒上来,尉道渊很有点局促。
    他家教很严,年纪又轻,从没在外面喝过酒。一开始放不开,拗不过被任行阳灌了几杯烈酒下肚,渐渐也觉得爽快。任行阳也不欺他年少,两人从功夫拳脚聊到营内趣事,又谈及北疆战事,竟是十分投机。
    末了,任行阳拿出一个锦囊放在桌上。
    “这是姚公子托我还你的!他还让我转告你,谢谢当日相救。”
    这熟悉的锦囊让尉道渊一愣,里面是什么他马上就明白了。他的神色黯淡了几分,并没有去拿。
    任行阳见状了然一笑。其实当尉道渊气场放开地揍蒋庆良时,任行阳就闻到了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那是姚锦之给他的信上带的味道。看来这二人结契是无疑了。
    这两天里他处处观察试探尉道渊。瞧他虽年轻,也是极稳妥正派,重情重义。如今姚锦之既已与他结契,能在一起对双方才是最好的。因此他也有心促成这两人。
    而尉道渊却还有另一层顾虑。那天,任向阳带坤泽来看比武的事在营里传的沸沸扬扬。后来信武府赴宴,姚锦之对任行阳也是亲密无间,还亲手为他盛汤夹菜。这一切尉道渊现在想来,仍是十分在意。难道姚锦之拒绝自己是因为这个人?
    见尉道渊不动,任行阳也不急,给他又斟了一杯。
    “我与锦之从小一起长大,就像兄弟一样。他啊和别的坤泽都不一样,总爱四处乱逛,我便只好陪着。别看他性子娇纵任性,其实最没有城府戒心,稍微熟稔些就掏心掏肺对你好。有时候也爱闹点小别扭。碰到这时候,你对他好些他很快也就忘了。”任行阳说着又夹了一筷子肉给尉道渊。
    “尉二公子既然与锦之结了临契,更应该常常相处,熟了自然就知道他的为人了。等下月我去了北疆,还望尉老弟多多关照关照他。”
    尉道渊听明白了意思,心情豁然开朗,感激任行阳的坦诚,他伸手将那锦囊揣入怀中。之后在任行阳的询问下,将当日如何发现刺客,如何救得姚锦之的事和盘托出,果然与任行阳之前所猜不差。
    真正让任行阳大吃一惊的是,尉道渊竟然是因为姚锦之的信香而分化,这传说中才有的“天应之合”没想到是真的。看来这两人还真是天生一对,他撮合他俩果然没错。
    “只不过我还没告诉他。”尉道渊红着脸又加了一句。任行阳知道这孩子是不好意思了,不过这件事还是本人亲口说比较好,便笑着拍拍尉道渊肩膀。
    “没事,以后有的是机会。”
    酒到酣处,二人俱是畅所欲言。说到将来,尉道渊两眼炯炯有神,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终结这百年战祸,使我永昌之北疆再无硝烟。”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豪气万千。
    任行阳不由举杯:“说得好!果然少年多壮志,愿君跃马复凌云。”
    “还有,”尉道渊又羞涩道:“如我大哥那般,封侯拜爵,再堂堂正正,风风光光地迎娶他。”
    任行阳一愣,又哈哈大笑,“这个容易!到时候吃喜酒可别忘了我!”
    之后二人又谈及刺客形貌及破案等事,直聊到月上中天才各自回家。
    尉道渊今天知道了不少姚锦之的事,又被任行阳鼓励了一番,心里飘飘然充满希望,连家里的门禁时间过了都不知道。一进门看到正堂中正襟危坐的父亲才慌了神。
    尉士英板着脸,正憋着一肚子气呢。
    两天前他收到龙骑营通告,说尉道渊营内斗殴,罚留营悔过两日,还在想是不是哪里搞错了。一向最省心的小儿子,怎么会惹事呢?
    今日上朝,又听到同僚嚼舌根,说尉家二公子把一个坤泽强行结契了,那坤泽还是他的死对头姚炳德的儿子。
    尉士英这个气呀,白胡子都捋掉了好些。但转头想想,孩子刚分化,控制不住也是有的。尉道渊一向稳重,不至于做出这种事来,怕是叫人误会了。于是忍着脾气,回了家就等着拿尉道渊是问呢,谁想一等就等到快子时,这混小子才回来,还带着一身酒气。
    老头子行伍出身,平日作风简单粗暴,此时怒火中烧,看到尉道渊第一句就是“来人,给我把这个孽子绑了!”
    尉道渊吃了一惊,也不知道所为何事,不敢抵抗,乖乖被绑了,跪在厅前。看到尉灵筠站在一边,两眼微红,不敢抬头,似乎是已经被父亲训斥过了。
    “才结业没几天,你就翅膀硬了,啊?又是结契又是斗殴,现在还酗酒晚归!你是想气死我啊!”尉士英一掌拍在桌上,冰凉的茶水泼了一桌。往日最听话的儿子如今捅了大篓子,他是又气又痛心。
    “不说清楚怎么回事你就别起来!说!”
    尉道渊忙低着头,把救了姚锦之,又不得不临时结契的事和之后打架等事交待了。末了道:“临时结契也是万不得已,若有什么后果孩儿担着便是。”
    “你担着?怎么担?你娶他吗?”尉士英冷笑。其实大部分事情他已从尉灵筠那问出来了,现在只不过要听尉道渊亲口说出来,好教训一下他。
    “就是娶他又有何不可。”尉道渊垂着眼睛,却一脸倔强。他本想说与姚锦之是天应之合,见父亲这种态度,便犟起了脾气,也不说了。
    “笑话!你个毛头小子懂什么!”尉士英只当他在赌气,“他年纪大你数岁不说,他父亲姚炳德身为丞相懦弱无能,好大喜功。自己治国无方,还非要插手军事。眼下北方形势大好,他去谈什么和亲,什么自退八百里,简直是灭我永昌大国之威风,荒谬之至!我尉家断不能和这种人家结亲!这个姚公子但凡识趣些,也不敢答应嫁给你!”
    尉道渊越听越心凉,然而更让他难受的还在后面。
    “我还听说,这个姚锦之在京城里可算是臭名远扬,不但四处抛头露面,还和乾元不清不楚,自古未闻有坤泽如此不检点。我看是你禁不住他的勾引才做出这么荒唐的事!这种不三不四的人不许进门!”
    “他不是那样的人!”尉道渊急切得申辩,“是那蒋庆良纠缠不休,还出言诽谤,才害他被人误解。”
    “哼,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的品行也好不到哪里去!”
    父亲一向固执己见,尉道渊也不打算说服他了。自顾自道:“我既然与他结契,就会对他负责,连认定的人都保护不了,还能有什么担当!”
    想到姚锦之若真如蒋庆良所言,因为婚前不节,将来只能伏低做小,委身于他人,他更不能忍受。
    “真看不出来啊,我这二儿子还是个痴情的。”尉老爷子气极反笑,“好好好,今晚你就给我到祠堂跪着去,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再出来!我倒要看看你但不担得起!”丢下这一句,尉士英便拂袖而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