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破江山》第四十九章 奸细

    方中锦与纪常安都以为会在吏部与夏原吉的住处监视很久。
    但他们都没想到,一道皇上的诏书这么快打断了按部就班的计划。
    这一天本是早朝的子,按说锦衣卫并不需要上朝。
    但是皇上命人立刻招方中锦与纪常安上朝。
    诏书下的紧急,方中锦与纪常安也只能放下手上所有的事,立刻整理了朝服向宫中赶去。
    当他们到达太和门时,却是见到文武官员已经乱成了一团。
    纪纲纪大人长得高壮,在众人中颇为醒目。
    更何况他此刻像是在同谁吵架,双眉高扬,面色铁青。
    他周围则是站了一圈文官,纷纷指着纪纲破口大骂。
    方中锦与纪常安都没料到会遇上这样的场面,赶紧加快脚步向内奔去。
    而作为皇帝的朱棣,则是手支龙椅扶手,疲惫的扶着额头。
    这样的模样,与过去方中锦过去见到那位精干自信的朱棣截然不同。倒像是被这群朝臣之间的叫骂声扰的头痛裂一般。
    方、纪二人对着朱棣行完朝臣之礼后,朱棣让他们起。而纪纲以及那些文臣们也都暂时停止了争执。
    接着高高坐在龙椅上的朱棣便问纪常安道“当年册封琉球女王一事,是你和郑和一同牵线的是也不是”
    纪常安没想到皇帝召见,竟然问的是这事。
    他看了一眼方中锦后,恭声对朱棣道“启禀下,确实是臣等受琉球国女王委托,将女王的上表带回京城的。”
    朱棣又道“如今郑和在海外不得回来。我只问你,如今在阳雪院住的那位,到底是不是真的女王”
    纪常安一听这话,便是张口结舌。
    他确实听说了江代赶来,并将自己两名手下护送入京的事。
    但是女王是何等尊贵的任,他作为男臣在没有召见的况下自然是不得求见的。
    再说纪常安也知道江代与方中锦之间的关系有些暧昧,他更不会去惹这一了。
    纪常安便老实回禀道“臣尚未有幸见到女王下,是真是假也无从说起。”
    他这话让站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纪纲听了稍微满意,他直言道“臣的手下已经去请女王,待女王上之后,所有真伪便一清二楚了。”
    这话一说出口,在围着他的朝臣中像是炸出一道响雷一般。
    这些文臣们都各自激动地吵将起来,竟然一时无法听清他们究竟在争论什么。
    此刻高高坐在龙椅上的朱棣,虽然面色仍旧平静,但是任谁都能看出他似乎在压制怒气。
    还是老臣解缙第一个高声叫道“都静一静”
    其他那些文臣一听他的话,倒还真的纷纷安静了下来。
    这时解缙直视纪纲道“女王上所佩私印是陛下亲授,纪大人无凭无据,怎能硬说女王份存疑。”
    纪纲也不理睬解缙,只对着朱棣高声道“皇上,臣有确凿证据在手但是朝中有些妄小人蠢蠢动,臣怕一旦拿出证据就会被对方寻机逃脱。
    如果不是女王亲来,臣绝不能轻易拿出还请陛下恕罪”
    解缙却是冷笑着道“如今孰是孰非皇上尚未下断论。你却忒也大胆,不等皇上旨意便让人去请女王。你眼中是否还有朝纲二字”
    纪纲仍旧是冷哼一声,并不理睬解缙。
    好在解缙本就是个油泼不进、火烧不得的子。
    纪纲虽然没有给他好脸,解缙依旧说道“这朝贡本是大事,有关国体。
    你说那女王有假,就胡乱把人捉来。若是事后证明女王是真无误,这责任由你纪大人来担当吗”
    纪纲终于像是注意到解缙一般,冷哼了一声道“如今在阳雪院中住的那位,容貌妖艳,人说有褒姒、妲己之风。更兼行为轻佻放dàng)。
    只要是男子,不论多大年纪,都被她惑得不轻。
    如今看来,此话果真不假。解大人家中虽有一妻一妾,如今仍旧不遗余力的为阳雪院中那位说话。这就已经可见一斑了。”
    解缙嘿嘿一笑,他作为文臣之首,最不怕的就是与人打嘴仗。
    就见他脸上恢复了揶揄的神色,道“我那一妻一妾哪里值得在朝堂上提起
    倒是纪大人思念亡妻,终不娶,让人好生敬重。
    我未有机会得见女王天颜,但也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能失了天朝的颜面。
    哪里像纪大人那样,天下女子早已不在眼中。自然不会被什么褒姒、妲己蛊惑了。”
    说罢这话,还挤眉弄眼的对着纪纲嘲笑。也不知他到底暗示了些什么。
    不知怎的,纪纲却像是被捅了马蜂窝似的,脸上忽然显出勃然怒气。
    他甚至朝前走了一步,双手握拳,简直像是要掐住解缙的脖子一般。
    这时朱棣终于发话了“都消停一些你们把这里当做什么地方”
    纪纲与解缙都发现自己做的有些过了。
    解晋收了嬉皮笑脸的神,向着朱棣躬而立。
    纪纲也不再看解缙,只是双拳仍旧死死地握着。
    朱棣又说道“纪纲,你到底有什么把握现在就说”
    纪纲沉默了一小会儿,终于说道“臣恐怕这位女王大人就算是真的,她来到大明疆土,也是为了不轨图谋。”
    这话倒是真的让朱棣动容了,他“哦”了一声道“细细道来”
    纪纲整容说道“据臣打探所知,阳雪院那位并非是刚来明土,她早就来了一年有余。
    当年华山那场大会,她也是去了的。”
    华山上那场图谋造反的大事,中并非是所有人都知。
    许多人听了他这没头没尾的话语,都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而朱棣听了他的话,则是重新靠回了椅背道“华山那事朕早说过,众英雄都是被蒙蔽而去。
    事已经过去,朕也既往不咎了。”
    纪纲却是不依不饶道“这位女王早早到了明土,既不禀报朝廷,又四处游dàng)。难道仅仅是为了游山玩水吗”
    这时朱棣好笑地看了一眼肃立在一边的方中锦,问道“那依卿所见,这女王如此作为,到底是为了何事”
    纪纲面上显出志在必得的神说道“那是为了替东瀛国做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