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异姓王》第53章 起兵!起兵!

    ♂? ,,
    满地被杀者的鲜血还没有擦干净,朱棣就发表了有关于造反的声明,整个王府中的将士们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之中。
    他们知道,就要打仗了,得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去拚命。燕王的亲属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改变,不是从王侯升格为皇亲,就是降为死囚。无论如何,改变现状,特别是还不错的现状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毕竟大家都是人,都有自己的考虑,类似造反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值得庆祝的,特别在成功之前。即使是义正言辞的朱棣本人,心底应该也是发虚的毕竟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有一个人却是真正的兴高采烈。
    这个人就是道衍,对于他而言,这正是最好的机会。他已经六十四岁了,本该是安享天命的年龄。但是,为了等待这个机会,他已经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他的一生中没有青春少年的意气风发,也没有声色犬马的享乐,有的只是历经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孤灯下日复一日的苦读。
    他满腹才学,却未官运亨通,心怀天下,却无人知晓。隐忍这么多年,此时不发,更待何时!
    起兵吧!反了吧!纵然前路迷茫,纵然险阻万千,只要能够一展胸中抱负,就算是死无葬身之地也值得,有这么多人的陪伴,就算是黄泉路上也不会寂寞。
    王小明看着地上的血迹,内心一阵颤抖,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这都是第一次看见死人啊!那种人头落地,鲜血如注的场面,让王小明不自觉的颤抖起来。
    王府内部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起来,虽然张昺和谢贵这两个领头的死了,但是外面的大军可不是是素食长大的。虽然是朝廷那些没打过仗的老爷兵们,但是架不住人多啊!他们要是冲上来,一人一脚就能踏平王府。
    朱棣的料想没有错,王府外大大军的确能够轻松拿下自己。但是,却出了点令人意想不到的状况。
    要知道封建社会中虽然上司的命令就是天,但是别忘了还有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张昺谢贵二人可是军队的头领,在这些士兵们看来,这二人自然是进王府吃香喝辣了。可是他们的卫士还在门外等着,士兵们看见人一去不返,最先想到的问题倒不是两人有什么危险,而是自己的肚皮问题。
    毕竟士兵也是人,拿着刀跟着来拚命,就要管饭,但是很明显今天的两位大爷不怎么仗义。王府里面自然好吃好喝,却把兄弟们晾在外面喝风。时间一长,天也黑了,再等下去也没有加班费给,于是众人回家的回家,搞娱乐的搞娱乐,纷纷散去。
    但天下那里有不透风的墙?时间过了不久,张、谢两人被朱棣杀掉的消息就不胫而走,老大被杀,这还了得,于是众多士兵抄起家伙回去包围王府,一时间燕王府居然岌岌可危。但他们虽然人多,却没有主将指挥,并且朱棣麾下的大军也依旧来到。个别士兵虽然勇猛,也很快就被击溃。
    在解决了王府的围困之后,朱棣长长的松了口气。
    王小明说道:“殿下,不可放松啊,我们现在还没有取得优势。”
    朱棣点点头,对于战争中机会的把握他怎么可能输给王小明。只听他立刻下令“张玉,带领军队,马上夺取北平!该怎么做不用我教吧?”
    张玉微微一笑“末将领命!”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开什么玩笑?还用教?作为靖难第一大将的张玉,本领就算比不上朱棣,也差不了多少了,夺取一个小小的北平城,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入夜,整个北平城静悄悄的。朱棣干掉朝廷官员的事情还没有传出来,所以,北平城还是一片祥和的景象。
    不过,对于今夜在北平城中值守的士兵来说,今夜,必然是他们人生中所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了。
    正所谓月黑风高杀人夜,不见五指放火时。张玉不愧是一代名将,深得用兵之道。能玩阴的绝不正面硬来。
    北平九门的士兵正在睡梦之中,忽然呼啦啦的一大批人冲了上来。
    什么情况?士兵们还没反应过来,只见这群人抽刀子就扑了上来,对着这群还在与周公下棋的家伙们一阵猛砍猛杀。士兵们这才反应过来,但是因为已经丧失了先机,就算他们想反抗,也没有多大的建树。况且,这些士兵哪里认不得燕王护卫的装束?根本也就没有做激烈的抵抗,朱棣没费多少功夫,就取得了九门的控制权。
    在当时,只要控制了城池的城门,就基本控制了整个城市。所谓关门打狗的成语不是没有道理的,朱允炆花了无数心思,调派无数将领控制的北平城在三日内就被燕王朱棣完占据。从今夜开始,北平易主。
    城中将领士兵纷纷逃亡,连城外的明将宋忠听到消息,也立刻溜号,率兵三万退到怀来。
    朱棣终于夺取了北平城,这座曾是元朝大都的城市现在就握在朱棣的手中,他将在这里开始自己的皇图霸业!做不成天子,就不能再做人了!朱允炆,从我的皇位上滚下来!
    然而,朱棣虽然兴奋,但还是保持着理智。虽然他已经公然造反,但是这“造反”两字也只能自己私下里说说。是绝对不能直接竖起造反的大旗的。因为如果直接宣布造反,自己就会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喊打。毕竟现在天下刚刚太平二十多年,没有人愿意再次发生战争。所以,朱棣还需要为自己造反找一个理由,来证明自己并不是造反,或者说是要证明自己是合法造反。即使骗不了别人,也可以拿来安慰一下自己。
    于是,朱棣找到了道衍与王小明,三个人开始
    从浩如烟海的大明法条规定中寻找自己的依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大明朝法律法规的漏洞,打了一个漂亮的擦边球。
    朱元璋并非完没有料到自己的儿子将来有可能会造孙子的反,他制定了一套极为复杂的规定,用来制约藩王。但为了防止所谓奸臣作乱,他又规定藩王在危急时刻可以起兵勤王。即所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但这个规定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需要天子密诏。但是,关键的问题来了,朱棣哪里来的天子密诏呢?这似乎是个问题,但是对于朱棣来说,这连芝麻大小的事情都算不上。
    朱棣三人充分发挥了老祖宗刘邦的那种心狠手黑不要脸的道德情操。什么是密诏?没听说过!起兵讨伐逆贼还要什么密诏?这三人对于这一点视而不见,公然宣称朝中有奸臣,要出兵“靖难”,清君侧。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居然还将这一套歪论写成奏折,公然上奏朝廷,向朝廷要人,摆出一幅义愤填膺的模样。这就好像欠了人家钱,还大叫着一定为对方讨回欠款一样。
    多年的准备终于有了结果,朱棣挥起了斩向世界的屠刀。很多年以后,皇帝高坐在紫禁城中的宝座上,脚下群臣拜服。另一位皇帝流离失所,隐姓埋名,孤独终老。
    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谋反,历时三年,攻下首都南京。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亲王。
    一眼千年,皇帝的寒骨早已沉没在中原大地的流水中,只留下历史发黄的纸页被微风拂起,留给后人评说。请输入正文
    昨天电脑系统崩溃了,弄了一天。补发一章。
    (本章完)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