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第三百八 十 章:笨拙小贼

    殷清风冲着李世民的背影撇撇嘴。
    不嘚瑟了吧?不显摆了吧?被怼了吧?难受了吧?
    哎怎么就像个小孩儿似的?你生气了也可以怼我啊,怼不过可以砍我啊往那一坐还一扭身算什么?你以为你是小妹妹等着哥哥我去哄你吗?
    见李世民半天也没转身的意思,殷清风就更无奈了。
    虽然当他得知李世民来登门的时候,心里嘀咕着李世民来的目的。但后来李世民的表现,尤其是在“争家产”这事儿上,让他感觉到了李世民的善意。
    这是好事。
    所以,他不想破坏气氛。
    可后来的变化,的确出乎他的预料。
    乌木的事儿和英文字母,是都要老老实实讲实话的。
    首先,李世民不是傻子,有察言观色的本事,能分清真话和假话其次,若是他说了假话而李世民又察觉到了,其后果比说真话可严重多了。
    既然要说真话,英文字母这件事就瞒不过去。而且,他也不想再隐瞒下去。
    他以后是要实行七年或年义务教育的。
    老师的人选,就来自于现在梧桐学堂里的那些学生。
    不需要他们对经义有多深的理解,只要把最基础的知识传播出去,就是他和他们最大的功德。
    能尽最大可能的消灭文盲已经不错了,还指望所有人都成为博学的人不成?
    当然,若是只为了完成这个小目标,还真没必要拿出汉语拼音这个杀器。
    汉语拼音在短期之内,能让不同方言的人用同一种口音沟通,但他看重的是长远的效果:唐音能流传到一千年后、两千年后,甚至更久。
    明年他就出外溜达去了,明年春天又是新生入学的时间。等他再回到长安的时候,某些年龄已经超过十岁的学生,就要被分配到各地的皇泽学堂里了。
    在他们毕业之前,是必须要掌握拼音的。
    所以,即使今天不和李世民说起拼音的事儿,开学前也得和他说。今天只不过是碰巧了。
    接下来的韵脚,也是当初根据拼音来的。
    可谁知道李世民竟然还上瘾了,左一首诗右一首诗的,还问他怎么看、有什么意见,这就不能忍了。
    既然已经开怼了,后面就不用留火力了,索性往死里怼。反正他现在还是不是那个膨胀的李世民,相信这娃儿是有度量的。
    老话说了,打个巴掌必须得给个甜枣。
    他已经被甜枣准备好了,就等着李世民消气儿呢。
    李世民当然不知道殷清风心里活动了。
    他生气的是,明明是来缓和的、明明都夸你好几句了,明明你也捧我好几句了,怎么说着说着就进谏了?而且还一点儿颜面都不留,真是太气人了!
    进谏?
    对啊!进谏!这小子想要说什么?
    李世民又憋了一会儿,转身闷声道:“你想说什么?”
    殷清风嘿嘿一笑,向郁闷的李世民鞠躬,“侄儿这性子就是说话直接,叔叔你大人有大量,莫恼了侄儿。”
    李世民更郁闷了。
    被这臭小子说是没雅量,还骂回去也不能表现出来生气,真是太郁闷了!他那嘴咋这么损
    “侄儿在拜访颜思鲁叔翁时,就如何给论语断句,有了一些心得。在那之后,侄儿发现某部典籍的某句话因断句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解释。”
    李世民有些听不懂。
    “侄儿有位挚友,齐鲁人,马周马宾王。他现今借住在颜府,与颜思鲁叔翁商讨给古人典籍断句的事宜。”
    李世民开始意识到这个谏议会是了不得的,他仔细的听着。
    “前几日,马宾王传信来,说断句进行得还算顺利。只是想要把所有的,甚至只是给那些重要的典籍断句,都不是一人一世能完成了,他想侄儿能在这件事情上给予他一些助力。
    刚才叔叔说,将会召集天下名士着手编撰新的说文。
    这新说文即使再难,三年五年或十年年内也总会完成了。叔叔想要彻底降服某些人,就一定要他们知道叔叔对文治的理解和抱负,都远不是他们那些所谓的世家能想象出来的。”
    李世民兴奋了。
    “世家嘛,无非就是传承了久一些。
    但他们追究只是民只是臣而不是君。
    只要叔叔向天下宣布,将要编撰新说文、诗歌赋的韵脚、先贤典籍的断句,不管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多少的传承底蕴,他们都会意识到,他们在看待事物的眼界和高度上,与叔叔与大唐皇室,都是无法比拟的。
    那么,”
    李世民兴奋的站起来,短喝道:“他们会低头的!”
    殷清风知趣的躬身,“侄儿向叔叔贺向大唐贺。”
    他没必要说,在断句之后以往的那些注释一定会出现分歧的。而且,想要消除这些分歧,那些大名士们必定会经历一番难以想象的争吵的。
    真理越辩越明,就让他们吵去吧。
    “哈哈哈”
    李世民美了,美极了。
    虽然他不知道几十年后薛元超那句恨始不以进士第,不能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但某些家族不敬畏皇室他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在他心底,让那些望族向皇室低头,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现在,他看到了希望。
    “咦不对啊”
    上一秒还美滋滋的李世民像变脸猴子一样,瞪着殷清风,“你刚才还说什么重诗词过于经义,怎么就说到断句上面来了?你还没解释之前那些话呢!”
    殷清风不慌不忙,“我朝开科取士,在侄儿看来是有些弊端的。
    那些仕子在参加科举前,只不过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之人。科举的结果,也无非是检验了他们之前对典籍的理解。
    侄儿认为,不管他们对典籍的理解得有多高深,也都是纸上得来终是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侄儿谏议在科举后,那些被录取的仕子们,应该还有一个实习的过程。科举的成绩结合实习的结果,才进入到诠选阶段。”
    古代最早的实习制度,始于明朝洪武五年的监生历事制度。
    明朝国子监的监生被分拨到京城内各衙门,历练事务三个月后进行考核。
    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能力一般的再令其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奸懒的发充下吏。
    这些监生除分拨在京诸司办事外,有时也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等。
    在解释了什么是实习后,殷清风继续说道:“而且,在他们实习之前最好还有一个游学的经历,就更有益于他们对牧民一方的理解了。”
    “科举、游学。实习、诠选”
    李世民低声重复了几句,问道:“科举按二十五岁算,游学算两年,再有两年去实习,之后去诠选如此下来,岂不是要等到三十岁才能出仕?”
    “年数越长越稳重嘛。”
    反正殷清风自己不做官,也不打算自己的儿孙做官,至于别人,爱咋滴咋滴,他管不着。
    李世民清楚这个谏议很不错,就是在实际当中实行起来很难。
    算了,回头找人商议吧。
    李世民说道:“你派人去看看你阿耶回来了没有。”
    他当然知道殷元还没有回来,如果殷元回来了,早就过来拜见他了。
    见殷清风出去了,李世民四下打量着。
    他相信,这书房里肯定隐藏了殷清风的某些秘密。
    宽宽长长的书桌上,一卷竹简摆放在一角。
    展开后,是史记的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随手放下竹简后,他看到了下面写满字的纸张。
    李世民仔细看了看,想起了殷清风刚才说的断句。
    心里嘀咕了一句,他抬头再度寻找起来。
    书房的三面是一排排的书柜,书柜的门上同样贴着殷清风说的那种字母。
    他打开最近的一个书柜,随意的抽出一卷书轴,看了一眼后又放了回去。
    他随意走着,随意的打开书柜翻看着。
    除了竹简和书卷外,还有一些书柜干脆是空着的。
    蓦然,他转身看向书桌的抽屉。
    他快步来到书桌旁,伸手拽开一个抽屉。
    让他失望的是,除了两方砚台外,抽屉里空无一物。
    虽然他感觉那砚台有些奇怪,但他没有再仔细看,快速的拽开另一个抽屉。
    里面是一摞厚厚的纸。
    他拿起第一张。
    誊写的还是史记的内容。只不过是已经断好句的。
    再度失望后,他在抽屉里翻看着。
    接下来的第三个和第四个抽屉里,仍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
    李世民不甘心的念叨着,“不对啊怎么可能什么也没有呢?除了书房,他还能藏在哪里?”
    没等李世民再度搜寻,他听到了推门声。
    他摇摇头,对进来的殷清风说道:“你这书房也太简陋了些吧?”
    相比殷清风给他布置的书房,这里真的要用简陋来形容。
    没有博物架,没有字画,没有盆栽除了书柜、书桌、两把椅子和笔墨之外什么也没有。
    对自己的书房熟悉无比的殷清风,不动声色的说道:“侄儿不像叔叔要在书房里处理朝政,也不像叔叔要在书房里召见文武百官,这里能让侄儿静心就好。”
    “”李世民好像很感慨,“很累啊”
    “侄儿也想安逸。当初仙师传授侄儿时,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侄儿辅佐叔叔,辅佐皇室。在侄儿生命没有结束之前,侄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李世民的目光闪了闪,“我很多次都在庆幸,庆幸我大唐你这少年,庆幸你给献上一策又一策的谏言。”
    他把手放在殷清风的肩膀上,“很辛苦的,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些。等你归来时,你我翁婿携手治理一个永世的大唐帝国!”
    还能说啥?继续拍马屁呗
    殷清风诚惶诚恐的行礼,“叔叔乃仙师看重的圣人,即使没有侄儿这些微薄之力,成就也会在秦皇汉武之上的。”
    李世民有些飘了,“哈哈哈如果说你那些谏议只是微薄之力,那满朝文武算什么?你可是有些妄自菲薄了呀哈哈哈”
    “不敢。”殷清风道:“刚才侄儿出去询问时,那些下人在叔叔抵达后就去通知阿耶了。这一会儿,阿耶也快回来了。”
    “嗯,带我再去看看你这院子建造的如何,顺便等你阿耶回来。”
    殷清风等李世民先出去后,看了一眼书桌和书柜才伸手将房门关上。
    书房内被翻动的迹象很明显,而李世民看样子也是第一次做贼,根本想不到要在翻动别人东西后要一丝不苟的复原。
    古代男子成亲后,卧室是他和正妻共同拥有的。所以,他们所有的秘密都会藏在书房里。但李世民能想到他是现代人的思维吗?
    在梧桐山庄时,他的秘密藏在书桌的暗格里,因为那时他不用在书房里接待客人。
    回到城里后,他就提防着有人会像刚才李世民做的那些事。所以,他要隐藏的东西都在卧室里了。
    “叔叔,还有李叔叔,请尝尝侄儿让人特意为你们做的驴肉什锦锅。”殷清风介绍道。
    长长的餐桌上,除了正常的饭菜外,每人面前都是一个热气腾腾的砂锅。
    什锦锅子是沪菜系的名肴,与湖南的火锅和东北的乱炖,在做法上差不多。
    唐朝人和之前的古人一样,是很少吃驴肉的。因为,驴不是太牢或少牢之一。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和豕,没有牛为少牢。
    驴没有登上“名人榜”,自然就不会被重视。
    而登上“名人榜”的猪肉不被上层权贵接受,是因为没有去势。只有下层百姓是实在没得吃了,才一边忍受着腥膻味,一边填饱肚皮。
    驴肉和猪肉一样,有自己本身的腥味。
    猪要在幼生期时劁掉性腺,肉质才会可口。但驴肉则是要用某些药材泡过,再加入老鸡、南姜、角和香叶滚熟,再经过冷冻之后,腥味才会全无,而且肉质变得紧实有弹性。
    太牢和少牢里没有驴,只是因为驴要等到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才被带回来的。
    山羊、绵羊、猪以及牛和马等动物的驯化发生在亚洲和欧洲地区,而驴是人们发现的唯一在非洲被驯化的大型动物。
    西汉桓宽的盐铁论和史记匈奴传是古籍对驴为最早的记载,而南山新居饲养的关中驴则是中国最古老的名驴之一。
    肉类鲜不鲜,主要看影响鲜味的氨基酸多少。
    驴肉谷氨酸的含量高于所有的其他大型牲畜,才有了那句后世人熟知的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
    驴r有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和低胆固醇的优点,所以,很是滋补人的气血。
    “驴肉?”李世民好奇的夹起一片来。
    他没吃过驴肉,但鼻孔里传来那浓浓的香气还是让他忍不住的咬了下去。
    “嗯”李世民的眼睛亮了,“不错”
    殷清风道:“除了脾胃虚寒和腹泻者忌食驴肉外,身体羸弱者、具有积年劳损,久病之后的气血亏虚,短气乏力,倦怠羸瘦,食欲不振,心悸眼差,阴血不足,风眩肢挛,不寐多梦等症状的人,常吃驴肉可以很好的滋补他们的身体。”
    同样是第一次吃到驴肉的殷元,眼睛瞪得溜圆,“怎么感觉像是在说仙丹一样?”
    李晋安眼巴巴的看着殷清风。
    二郎做了秦王后,他的身体容易疲惫,即使不停的滋补也还是一样。经殷清风这么一介绍,他感觉驴肉是最适合他的了。
    殷清风道:“侄儿以后保证每月给叔叔送去送二十头,并且教会做法。”
    李晋安放心了。
    嘴里塞满了驴肉的李世民则狠狠的点头。11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