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第九十八章:未来五年(二)

    “天竺崇信佛教。那里的每一座城池,都有几百个寺庙,寺庙里的每一尊塑像上,都贴满了金箔、宝石。”
    李世民张着嘴巴,“啊啊”了两声,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他脑子里飞快的计算着,每个城池每个寺庙里会有多少黄金。
    这时,殷清风说道:“如果把那些金箔都揭下来,铺满大唐每一片土地是做不到的,但从大海铺到陇西是没问题的。”
    殷清风说的有些夸大。但不夸大如何勾#引李世民呢?
    “而且...”
    殷清风又接着往下加筹码,“这还是已经开采的出来的一部分。还有那些使用的钱币呢、那些首饰呢、那些金器呢、那些未被开采的呢?”
    李世民眼睛都红了。他喘着粗气看着殷清风。
    “小侄的意思是...让他带人去天竺。”
    殷清风最后才露出他的意图。
    “嗯?谁?啊!他?”
    李世民这才回过神来。
    他低头琢磨了一下,“你是说...”
    “小侄为了讨生计,以前没少在西市里行走。所以小侄对天竺有些了解。说一句不夸张的话,一万大唐骑兵,就可横扫天竺!”
    李世民又激动了,但看到殷清风平和的样子,他又沉住气了,“那为何让他去?就不怕他...”
    殷清风笑着说道:“还记得小侄当初是怎么谏议叔叔的吗?不管他带多少人走、手里抢夺了多少财富,他们的祠堂在大唐!”
    李世民想起他当初拒绝远走他乡、另立国朝的理由了,“你是说...你不担心他们会反#攻大唐?”
    殷清风再次来到书桌前,指着刚才的画的地图,“天竺与岭南之间,是广袤的丛林。其中的瘴疠之气,就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
    如果他们从海上来,他们能来多少船?船上又能装多少人?
    退一步说...”
    殷清风指向阿富汗和新疆一带,“...他们想从西域过来,又有多少兵力和粮草呢?”
    李世民抬起头,“如此富饶之地,为何让他去,我派人去也可以啊。”
    “不知叔叔的阿兄,今年年岁几何?”
    殷清风问了一个李世民没想到的问题。
    “三十有五。”
    “圣人与他做了三十余年的父子,真忍心让自己的嫡长子,荒老于岭南?若圣人哪天把他再叫回长安,叔叔如何处理?”
    李世民皱了一下眉头。
    殷清风接着说道:“天竺有巨富,但无强兵。不管他在那里成就如何,总好过呆在岭南。
    即使有一天他想回来了,他心中还有万丈雄心吗?真到那时,叔叔还惧怕他领兵而回吗?
    叔叔可先将他,以及那些罪官囚禁起来。同时,大造海船。等两三年后,大唐境内安稳,废太子风波也过来,再将他礼送出境即可。
    至于,不赞同叔叔派人去。是怕那些士兵不适应天竺的天气。
    现在叔叔手中的精兵,多来自于河北道、河东道和关内道。他们去岭南都未必适应得了,更何况万里之外的天竺?”
    李世民点点他。
    当初王妃的舅父高士廉被贬到交趾朱鸢县,可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回到大唐的。若真把北方的汉字派去天竺,能不能有人回来,都不一定呢。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这事,我会考虑的。”
    然后他说道:“我打算稳定一下人心后,便要着手颁布农业的政令了。”
    见李世民不想继续关于李建成的话题,殷清风也就没再多说,“关于农业的事情,小侄还想再啰嗦几句。”
    “你说。”
    这个问题,李世民早就与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商议过了。现在殷清风想谈这个话题,他想听听还有没有新意。
    “想要快速推广农业革新,曲辕犁和铁制农具的普及是一个关键。现在大多数农民家庭还不富裕,让他们出资购买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小侄的意思是,由各州县免费向农民发放,即使做不到每家每户都能分到,每三户拥有一套,应该也能完成春耕秋收。”
    李世民点点头,殷清风的说法和他们商讨的结果差不多,“要不是有你提议的铜钱改制,恐怕每十户一套,朝堂也无财力做到。即使是这样,估计也要用时三年,才能在大唐普及。”
    殷清风在心里算了一下。如果三年内能完成普及,也算是快速的了。他原本计划是五年内能完成,就不错了。
    曲辕犁的构件虽然不算多,但也需要足够的木匠去完成。
    同样,制作铁制农具,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铁料,或者说是铁矿石。以现在人心初定、百废待兴的现状,不管是开采还是冶炼,想要拿出这么多的铁料,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叔叔,现在大唐有多少人口,农业人口又是多少。”
    李世民露出尴尬的表情,“民部那里还没有详细的统计出来。估计总人口有四百余万户,约两千三百万人,农业人口占八成。”
    殷清风知道李世民得出这个数据的缘由,他这个回答也正中殷清风的下怀,“小侄不赞同叔叔的说法。”
    “哦?为什么这么说?”
    李世民心说,难道你比我还清楚不成。
    “请问叔叔,按照户籍登记的话,小侄的郧国公府有多少丁口?”
    听到这个问题,李世民有些发愣,你自家有多少人,这还用问我吗?
    但他也知道殷清风绝不会无的放矢的,于是他耐心的说道:“你阿耶、嫡母、生母、兄长、阿姐和阿妹、再加上你,一共七口人。”
    “那请问,小侄府里的那些家将、侍女、厨娘、仆役,还有小侄在梧桐山庄那里的佃户和女教师怎么算?”
    “嗯?”
    李世民也皱眉头了,“你是想说...”
    “小侄的意思是,大唐或许只有四百万户,但人口绝对不止两千三百万人。最保守的估计,也在三千五百万左右!这中间的差距,便是那一千余万的奴婢!”
    “多少?”
    李世民吃了一惊之后,很快就意识到殷清风想要说什么了。
    虽然《武德律》中没有规定奴婢等贱籍,不算作丁口,但习惯上是这么默认的。
    现在殷清风提出这个问题,显然是要拿贱籍做文章。可是.....能拥有奴婢的,或者说拥有大量奴婢的,哪个不是世家大族?这小子是想...废除贱籍?
    “以小侄的府中和吴国公府来说,在籍人口不还不到四十人,而贱籍人口就超过四万人。所以,大唐总人口,应该在三千五百万以上。”
    李世民终于确定殷清风的意图了。可是...这又是一个难题啊。
    当初迫于形势,没敢提出一年两种也就罢了。挑战阿耶的威信,上奏铜钱改制,就够提心吊胆的了。现在,这小子又在贱籍的问题上提出改制。这....
    “你想废除贱籍?”李世民头疼的问了一句废话。
    “是!”
    殷清风肯定的回答让李世民更头疼了,“现在这么做,是不是不合时宜啊?”
    ,,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