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将魂歌》第三百六十九章 禅让(二)

    楚王芈仝回到寿郢后,不到半个月,随即在章台宫内举行了禅让仪式。
    严格说起来,芈仝的禅让,跟儒家理论里的禅让相差很远。儒生所讲的禅让,需要禅让的人和接受禅让的人亲自在场。
    芈仝的禅让,咸阳的秦王嬴政,压根就没有出面。
    蒙恬未雨绸缪,提前清除了那些想要保持楚国的封君,倒是没有多少波折。
    蛇无头不行,对于芈仝的禅让,还是有一些楚人心中不满。只是不满归不满,秦军大军压境,没有旧贵族起来带头闹事,普通的黔首们,还有那么大的反抗力量。
    “那些封君留下的私兵,去问问他们,愿意继续从军的,就留在军内,功劳不会差了他们的。不愿意留下来的,发放遣散费。废弃的封地内,分给他们一片地。”
    拔除封君的势力,留下的封地,蒙恬不会任由楚地的豪族势力崛起,而是索性分给这些无地的私兵。
    按照楚国的封地制度,封地内的一切,其实都属于封君。现在没有了封君压在上面,这些私兵反而成为了自由人。
    “往后,秦军所在,楚地的黔首,可以自实其田。”
    蒙恬的政令,通过军中的文吏,很快传到楚国各地。
    “自实其田是啥意思?”
    九江郡阴陵上阴乡,平常高挂封君命令的地方,挂起了秦军的政令。
    “就是你家现在耕种的土地,如实报上来,以后这些田地就是你家的了。”
    负责书写告示的文吏对提问的黔首解释道。
    “我现在种的土地是我的了?”乡民一个个睁大了眼睛。
    “正是如此。”
    回答完后,文吏收起毛笔,急匆匆的赶往下一个乡里。
    像这样的文吏,不知有多少人,奔波于秦军占领的楚国土地,将秦军的政令传达到各个地方。
    “寿郢城外的私兵,听说回到原籍有土地可分,大部分都愿意回去。只有二千人愿意留下来,继续征战。”
    寿郢城内,原令尹的府邸,现在成为蒙恬临时办公的地方,而随越、曾珉则成为蒙恬政务上的左右手。
    “你们的安抚工作做得不错,功劳簿上有你们的一笔。”
    蒙恬笑了笑,招呼二人坐下。
    随越、曾珉原为陈郡人,口里浓重的楚音,与楚地的私兵沟通,没有什么障碍。两人作为文臣,不领军,蒙恬就更加放心让他们去处理私兵的事情。
    豆、犀两人领军,蒙恬的计划里,是让两人去做脏活,得罪楚人,不打算让他们统领更多的兵马。
    “为蒙将军办事,是我二人的荣幸。”
    随越、曾珉投靠蒙恬后,听从蒙恬的安排,一直扛着芈仝的旗帜,让二人心中有些别扭。现在正式回归蒙恬旗下,二人心里舒坦了许多。
    “接下来,黔首自实其田的工作,还得你二人抓紧推进。至于有谁捣乱的,让豆、犀二人领军配合。我不希望看见当地的豪族,横行乡里,欺负善良的乡民。”
    “定不会让蒙将军失望。”
    随越、曾珉二人离去后,蒙恬的笑容,立刻收了起来。
    自实其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战国时期的改革,楚国一直做得不是很好。当前的楚国,大部分的土地,仍然属于楚王和各地的封君。楚国的黔首,名下根本没有土地,很多人的身份,仍然属于奴隶。
    蒙恬记得,秦国统一后,曾施行黔首自实其田的政策,只是效果却并不怎么好。
    秦朝施行这一政策的时候,距离天下统一已经过去了六七年,六国黔首的心,渐渐从秦军的兵威下恢复过来。
    山东的豪族,明里暗里抵制这一政策,导致国粮价大幅上涨。
    黔首自实其田,豪族的土地受损,自然捂着不放。秦人没有力量深入基层,就无法切实推行。黔首得知这一政策,满满的期待,最后没有得到实惠,心里自然不满。
    在蒙恬看来,秦朝失败的自实其田,落得个两头不讨好。
    不过,蒙恬却是有机会实现真正的黔首自实其田。
    秦军刚刚攻破寿郢,兵威赫赫,楚人的胆子已破,不敢明目张胆的站出来反对。
    楚国的封君,负隅顽抗的,要么逃到江东,要么撤到江南地。跟随芈仝的封君,则丧身在楚王宫。
    眼下的淮北之地,正处在权力的真空,蒙恬可以放手施为,根本引不起什么反对。
    战时的的政策,很多时候,往往这么雷厉风行,不容反对。
    楚地自实其田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有大军坐镇,总体上还算顺利。到了十二月的时候,蒙恬见局势平稳,率军南下,到了历阳。
    历阳位于长江北岸,正面对着江东。
    这段江面,后世称为扬子江,水面开阔,水流也不是那么湍急,非常适合秦军在这里扎下水营,熟悉长江的环境。
    “奔波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浩荡的江水。”
    站在历阳城头,望着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流不息,荆苏不禁发出了由衷得到感叹。
    荆苏长在关中,渭河、泾河这个时候水流充足,不过跟长江比起来,就是一条小溪流罢了。
    出了关中,函谷关外的大河,水势湍急,波浪滔滔。荆苏一直以为,北方的大河,就是最宽阔的河流,没想到,真正见了长江下游的下面,重新刷新了他心中的认知。
    “天下之大,山川形胜,一山只比一山高,一水只比一水阔。”
    蒙恬的目光,越过长江,看向对面的土地。
    对面的江东,由吴越两国开发,比不得中原,项燕留在那里,不管怎么抵抗,想要敌过蒙恬的大军,胜算相当的小。
    怪不得项羽到了乌江,不愿意过江东。
    乌江就在历阳东北边不远处,靠着长江,乃是长江沿岸的一个渡口。
    “见得多了,心境自然不一样,眼界也就不一样了。”
    荆苏点头说道:“见过这条大江,我才明白,书里写的有关大河的话,不可尽信。”
    中原人书里的大河,充满了溢美之词,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大河真的是人世间第一河流。
    “齐鲁之地的人,还以为泰山为天下第一高峰呢,才编出封禅的传说来。”
    蒙恬嗤笑道:“像我们这样,实地见过这些山川河流,才了解实际是怎么一回事,愿意改变心中的固有观念。山东之人,特别是齐鲁之地,自认为文化鼎盛,可不会轻易的放下心中的傲慢······”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