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将魂歌》第三百一十七章 求见

    陈郡南部,楚军离去后,一夜之间,各处城头,又升起了秦国的黑色龙旗。
    留下来的头面人物,心里惴惴不安,等待着秦军的战后政策。只要稍微感觉有些不对,这些人不介意背井离乡,投靠楚国。
    这么多县城,蒙恬不可能一处处分兵驻守,只能选择险要之地,重点驻扎。
    “楚军入侵之前,担任秦吏的官员,如果还有活着的,尽皆官复原职。”
    蒙恬没有报复陈郡的心思,给前去收复各处县城的将领下了严格的命令。
    陈郡人思楚,曾大规模袭击秦国官吏。经过这样的运动,还能活下来一批人,要么反应特别快,顺利逃脱。
    要么为官清廉,公平正直,当地的黔首,即便抓了这样的官员,也不会随便处死。
    “曾经资助楚军的黔首,一律不得事后算账。只有组织兵马,协助楚军作战的,才能视为叛逆。”
    蒙恬的命令传开后,整个陈郡,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大部分的陈郡人,只是暗中楚军提供粮食,最多运送一些粮食物资。
    至于拉起人马抗秦,只有豪门大户才有这样的实力。
    “还好曾兄谨慎,没有率领族人成军助战。”
    陈郢城外,望着有些残破的城墙,随越不由得感到一阵庆幸。
    曾珉胆子小,始终不敢明目张胆的反秦。现在想来,胆子小一点,也不是坏事。
    “粮食没了,还可以再积累。人死了,可就真的死了。”
    曾珉的宗族,遵从秦律规定,几十年来分化为上百个小家庭。比起楚国统治的时候,曾氏族人的数量越发增多。
    不到万不得已,或者胜利的曙光没有出现的时候,曾珉不愿意压上曾氏族人的前途。
    “但愿这次蒙恬能接受我等的投诚,为族人谋一份远大前程。”
    听了曾珉的话,随越点头说道:“大势如此,我等得主动融入秦国,不能再一味的抗拒。”
    ······
    陈郢城内,暂时实行军事管制,蒙恬的伐楚将军府,担起了原本陈郡郡守的职责。
    “楚军搜刮了陈郡不少粮食,黔首现在缺粮,魏地运来的粮食,匀出一部分,接济陈郡的难民。”
    蒙恬接过荆苏出具的陈郡缺粮报告,发现陈郡的平民,家里只剩下了最后几升口粮,再不进行救济,只怕陈郡的民心会再度产生波折。
    楚军只管破坏,蒙恬却不得不主持建设性的工作。
    “冬小麦的耕种,尤其不能耽搁。挺过这个冬天,等到来年收割,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那样冰天雪地,只是冬日用兵,仍然有许多不便。
    驱逐楚军后,蒙恬计划先稳固陈郡后方,再发动向楚国本土的进攻。
    眼下,秦军的精力,主要负责安定陈郡,骚扰楚军后方。
    “将军不领兵了,担任一郡之守,定能安民一方。”
    陈郢一战,有了并肩作战的经历,黄寄算是彻底融入了蒙恬麾下。这几日,黄寄呆在蒙恬身边,亲眼目睹蒙恬治理民政,感慨颇多。
    “以将军之才,怎么能只担任一郡之守,我看只有内史一职才行。”蒙豹不高兴了。
    秦国的内史,相当于后世的直隶总督,管理国都周围的重地,位高权重。
    担任内史的人,无不属于秦王的核心圈子,高于天下各郡的郡守。
    黄寄拿蒙恬与郡守相提并论,蒙豹觉得,有些大才小用了。
    “一郡之守又怎么啦?能治理好一个郡,才能治理好内史郡。”
    蒙恬笑了笑,表示对黄寄的说法没有意见。
    京畿重地,天子脚下,担任内史的人,可不仅仅是行政上的能力,还得与各样的宗室重臣打交道。
    如果有可能,蒙恬可不想深深的陷进去。出任内史一职,势必深深的介入朝堂上的争斗。
    “将军,大营外来了两位陈郡人,想要求见将军。”
    军议接近尾声的时候,蒙恬接到了亲兵传来的消息。
    秦军营外,曾珉、随越带着几位隶臣,恭恭敬敬的立在一旁,目光悄悄打量着秦军营地,神色有些不安。
    他们不知道,蒙恬会不会接见他们。
    “将军命你们入营相见。”
    守营的兵卒走上前来,仔细搜查两人,确认没有携带兵器,才放两人进去。
    荆轲刺秦王的消息传开后,秦人对这些想要求见的不明来客,天生就带着不信任感。
    “就是你们俩想要见我?”
    曾珉、随越四十多岁,身穿普通的秦人衣裳,头发扎成一束,中间穿上木棍。
    从他们的发型来看,两人拥有公士的爵位。
    “公士珉——
    公士越——
    拜见蒙将军!”
    两人离着蒙恬十步的距离,跪下身来,匍匐在地,恭恭敬敬行了跪拜大礼。
    蒙恬眼睛眯了起来,这样的跪拜大礼,代表着极度的遵从,还有臣服之意。
    春秋时期,大国灭亡诸侯后,亡国的诸侯,会向胜利者行跪拜大礼,表示臣服。
    “你们行这样的大礼,我可担待不起。”
    两人资助楚军的情报,蒙恬早已得到暗鹰的报告。对这样的投敌分子,蒙恬不会贸然信任。
    “我等此行来陈郡,为的是向蒙将军请罪。”
    曾珉似乎下定了决心,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哦,你们何罪之有呢?”
    蒙恬端坐在主位上,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蒙将军,项燕率军路过曾县,我等为求自保,曾供给部分粮食。只是我等牢记身上的公士爵位,不敢背秦,严格管束乡人,禁止参加楚军。但经此一役,身上总归有了污点,还望蒙将军宽容对待。”
    随越斟酌着话语,低声回答。
    秦国允许以爵位抵罪,只要蒙恬能免去他们的通敌之罪,就算失去爵位,他们也能接受。
    随越看得明白,秦人目前没有追究陈郡人资敌的意思,只是以后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定。
    他需要亲自前来陈郢,彻底免除后顾之忧。
    “按你这么说,你们不但无过,而且还有功了?”
    随越读过书,说起话来弯弯绕绕,道出了不少道理。
    “不背秦,是我等的本分。供给楚军粮食,是我等的罪过。本分之内不为功,本分之外,有过即为罪。”随越抬起头来,看向主坐上的蒙恬,高声说道:“只要蒙将军免去我等的罪过,我等愿意劝说族人,帮助将军伐楚!”
    随越说完,大厅中一片寂静,针落可闻。
    蒙恬轻轻的敲着桌面,沉吟不语,心中不断的思量。
    陈郡风俗近于楚国,陈郡人说话带着楚音,有大量陈郡人参军,配合灭楚的计划,似乎可以拉起一支别样的楚军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