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天下》第二十七章 世世无所与

    三日后,在长葛西南的午乡,郑忽正在与乡中的老人、孤寡进行交谈,看着眼前的甘棠树,郑忽心中不由一荡。
    据说在成王之时,周召二公分陕而治,周公主东,召公主西,召公巡视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于是时人作《甘棠》以美召公,也就是后世所谓的甘棠遗爱。
    郑忽自然是不敢与召公比肩,但是看到甘棠树,他不由得想起了召公的功绩,联系此时自己的处境,郑忽对召公愈加钦佩。
    成王之时,周灭商未久,天下初定,前朝的遗老遗少不甘心失败,伺机反攻倒算,先有管叔鲜、蔡叔度联合殷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叛周,后有徐奄、淮夷蠢蠢欲动,组成阴谋反周集团。
    周召二公先是毫不妥协的扑灭管蔡之乱,然后又通过分化、瓦解、拉拢的方式一步一步的解除殷遗民对周朝政权的威胁,这才有了所谓的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大治局面。
    可以说,周朝能有七百年的天下,一是来自成王定鼎之时“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的“天命”,二就是周、召二公所确立的政治制度以及他们所遗留的政治遗产。
    “世子可是有心事?”午乡长老看到郑忽对着一颗甘棠树发呆,忍不住上前问道。
    “忽无恙,劳烦长老记挂,只是看到甘棠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召公。”
    众人闻言,尽皆沉默。
    ……
    良久,也不知由谁带头,齐唱起了《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一曲终了,有的老人甚至眼里都泛起了泪花。
    郑国本来是所谓的寰内诸侯,即封地在王畿以内,封地内自然也都是周民,后来,桓公东迁至此,他们这些周民也随之而来。
    作为周朝遗民的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召公是谁,甚至在祖祖辈辈的传唱中,召公早已被神化,成为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寄托,即所谓唐、虞之时,画像而民不犯。在他们眼中,召公就是这样的圣人。
    “世子能思召公之政,是我郑民之福也!”午乡长老发自肺腑的道。
    在他看来,郑忽从来到长葛之后就不停的到各乡走访,询问利弊,厚赐长者,抚恤孤寡,这摆明了是要大干一场啊!
    不然的话,你见过哪国世子能屈尊降贵跑到田间地头跟他们这些泥腿子聊天。
    别搞笑了,虽然现在国人地位不低,能发起暴动,废立国君,甚至决定国家政策以及对外战争,但那些都是相对于都城里的国人而言的。
    他们这些乡下的国人,其实就相当于给统治阶级种地的佃户。有用的时候就召过来用,没用的时候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有时候少收点税就够他们感恩戴德的了。
    像有名的冯爰为孟尝君市义,就可窥见乡下国人被剥削的程度。
    “忽不敢当长老之赞”郑忽躬身一礼,又接着道:“盖闻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又闻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忽受命以治长葛,见细民忧苦,常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其令复其民,世世无所与!”
    郑忽刚说完,就看到哗啦啦的跪到了一片,郑忽赶忙向前两步,想把跪在最前面的午乡长老扶起来,没想到老人却倔强挣扎着身子不让郑忽扶,郑忽无奈只能往后走,想把后面的老人给扶起来,可是扶了一圈,却没有一个老人愿意起身。
    郑忽无奈,一边腹诽现在的老人力气怎么都这么大,一边讪讪的直起身回到众人前面。
    道:“吾闻为人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又闻凡事要 你现在所看的《郑王天下》 第二十七章 世世无所与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 进去后再搜:郑王天下
    ,,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