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公侯》第四十章 以牙还牙

    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阴历五月初一。
    燕王得知盛庸、吴杰、平安等分兵骚扰粮道,并杀他护粮官兵后,正想报复之时,他又得知南方行省因为天灾不断,造成饥民遍地,以至于盗贼风起。而盗贼的势力更因朝廷无力剿贼而日益壮大,造成了南方颇具具元末群雄割据之像。
    燕王感到恐惧了。作为皇室宗正,若是朝廷因与自己作战,而导致南方异姓,燕王认为自己难辞其咎。这次他真心实意地写了封信于建文帝,列出了停兵的条件。
    一、太祖皇帝明旨让他管辖北平、辽东、大宁(蒙古)、宣府(蓟镇四海冶至大同镇平堡长城的北方诸行省),他既然已经受命,就不可能拱手相让。此四地必须归他。
    二、被流放在云南的周王必须让他回京,因为燕王担心周王在云南会抑郁成疾而一命呜呼。
    若是答应这两个条件,燕王就即刻撤兵,从而让建文帝腾出手,来征剿南方贼患;以及安抚南方诸行省,这几年不断的天灾导致的饥民遍地。
    当然燕王将信写完后,又将这初稿美化一番。而使最后的成稿看上去没有这般赤裸裸,但意思还是这个意思。
    见张辅在营中目送着将燕王这信送于朝廷的使者武胜,眼神有些复杂,刘才问道:“兄长是认为建文帝不会同意”?张辅微微摇头后,道:“若是没有方孝孺他们,建文帝或许会同意”。
    刘才这时看到姚广孝带着不少将领进了燕王大帐,对张辅叹道:“我们这边也有人,不同意和谈”。
    张辅不无感慨地回道:“仗打到现在,双方已势同水火,早已经是不死不休了”。
    感受了下五月的暖风后,张辅压低声音地接着道:“且不论大帅如何想。在如此优势下,诸位将军岂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公侯伯之位”。
    刘才认同的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现在不少将领都有在向我打听京师哪处宅子不错。他们说等打到京师后,就去请求大帅在京师赐良宅与他们”。
    良久,刘才又道:“好像他们现在都将建文帝那些臣子的宅子都分配好了,就等着入京去入住”。
    张辅正欲回话,见到燕王派人让他们也进账去议事,就对刘才微微一笑。
    果然大帐内的诸将皆对和谈很是不满,理由无非是报仇雪恨啦;打蛇不死三分罪,放虎归山害自家啦……当然向来直来直去的将领们,也丝毫不掩饰自己想到京城去安家的想法。
    见诸将看向自己,姚广孝只得对冷着脸的燕王道:“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殿下能为天下计,建文却未必会如此。臣认为咱们还是应该立足于打”。
    在众人附议姚广孝之后,又看到燕王看向自己,张辅只好说:“方孝孺那些人,其实对军事一无所知。打了这么久,臣认为他们可能还在因咱们不以占领城池为目的,而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还掌握主动”。
    见燕王不动神色,张辅又道:“虽然咱们占据了军事主动,但奈何他们看不懂。在他们自认为自己仍掌握优势的时候,他们不会如大帅这般相忍为国,反而会一条道走到黑”。
    看到燕王脸上露出笑意,张辅再次奏道:“对于那些看不透战局之人,臣以为他们反而可能会将大帅的相忍为国理解为害怕”。
    觉得有些不妥,张辅又带着讽刺地紧接道:“这些人能将开局这么好的一手牌打成这样。臣以为不能低估他们的愚蠢,毕竟他们一直就是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之人”。
    随后包括燕王在内,帐中所有人都发出了笑声。就连向来没什么笑脸的姚广孝,在有些深意地看了会张辅后,嘴角也有了些笑意。
    建文帝见燕王此信,颇有些意动,但方孝孺却在傍力谏言:“今日军马四集,过几天必有捷报,毋听其言。”见建文帝同意后,大儒又谏言建文帝,将燕王来使武胜下狱。
    张辅不认为燕王真想和谈,以后双方就此相安无事地相处。燕王也就是让建文帝腾出手来处理南方诸省的贼情,以及将贼军控制的济宁、谷亭、沙河、沛县的军粮用于赈济灾民。
    张辅为什么这么想?除了他知道燕王本身就是一位对权力十分渴望之人外,他还猜测燕王一直有疑心太祖皇帝的死因。
    张辅也不认为太祖皇帝,会将帝位传给朱允炆。
    后市那些家族企业的掌门人,哪个不是将企业交给最像自己的后代?难道太祖皇帝还不如后市那些企业家,懂得这世间真正的生存发展之道吗?
    以太祖皇帝那种眼力见,不可能看不出朱允炆能力的所在。
    朱允炆能将这么好的一手牌打成这样,普通人都推断出建文帝的能力所在了。但若开国皇帝事先察觉不到,也和大众一样事后才能知晓,他凭什么能取? 你现在所看的《明初公侯》 第四十章 以牙还牙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 进去后再搜:明初公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