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朝宫妃》第三十六章曙光

    黎琦玉思索了一夜,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她再去看院子里,别说是人影,就连血痕都无迹可寻。
    对方一定是趁着宫里爆发了时疫,各宫之间的消息无法传递,整个皇宫就像被分割开,各司其职得太过明显,反倒被人钻了空子。
    再加上萧正渊早有旨意,各宫之人都不可随意走动,相当于被迫软禁在了这里。
    可她必须要见到萧正渊才行,为此她只能冒险去让采月给高瑞德传话,至于为何不是文泰,她打心底里信不过那个人。
    按理来说,宫里出现这么大的变动,应该不会没人察觉才是,可到现在外面也没个动静,采月以请太医的借口去找高瑞德,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乾坤宫里,萧正渊看着手边的奏折,上面写着这次的时疫已经致近百人死亡,可他所知道的远远不止这个数,这意味着有人把这事给压了下来,看来是有人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高瑞德,把溧阳召进宫里,让他来见朕。”
    “陛下,溧将军在昨日出城了,说是西北那边战事有变,急需他回去主持大局。”高瑞德小心翼翼地看着萧正渊的脸色,这种先斩后奏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溧将军身上了。
    萧正渊眼中流露出一丝讳莫如深的精光,思忖了半晌。
    溧家家大业大,溧老将军手中掌握着兵权,皇上对他们有所忌惮也是理所当然。
    高瑞德基本上是看着陛下长大的,还小的时候,陛下和溧将军称兄道弟,可自陛下登基,溧家的掌上明珠成了皇后,一切就都变得不一样了。
    这一次皇后中毒辞世,溧将军更是连皇上的面都不愿见上一次,待皇后的后事妥当,就匆匆离开了皇宫。
    不过要是黎琦玉在这儿的话,一定会说这完和事情真相不符。
    萧正渊叹了口气,“那就去把监察御史召进宫来,朕有事要好好问问他,咳咳……”
    “陛下,您可要保重龙体,奴才这就叫太医过来。”谁知高瑞德刚一出宫门,就看到采月在那里鬼鬼祟祟的,似乎是在躲避什么人。
    高瑞德是认得采月,否则看她那样子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哪里来的小毛贼。
    “你怎么在这里?”
    高瑞德突然出现在采月的身后,着实把她吓了一跳,可她看清楚来人是高瑞德之后,急忙把高瑞德拉到了一边。
    “高公公,娘娘派奴婢前来,有件事想要拜托您告诉皇上……”
    采月把黎琦玉交代她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高瑞德,只见高瑞德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你说这事可是真的?玉嫔娘娘真得亲眼所见有人潜进了宫里,还换了宫中的侍卫?”
    “此事千真万确,请公公务必告诉皇上,娘娘说阖宫上下能信得过的人只有公公一个了。”
    高瑞德点了点头,“无论此事是真是假,咱家都会告知皇上,你回去之后,可一定要保护好玉嫔娘娘的安,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采月也知此事的严重性,一而再再而三地保证道,“公公,奴婢也该回去了,离开太久怕是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待采月走后,高瑞德转身疾步走回了乾坤宫。
    萧正渊见他一脸慌张的样子,不由地皱了皱眉头。
    高瑞德把采月的话又完完整整地向萧正渊复述了一遍,只见萧正渊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难看得整座宫殿都充斥着低气压。
    萧正渊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冷冷地开口道,“该来的还是来了,让宫中的禁卫军随时待命,朕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有这么大的胆子。”
    高瑞德一听这话,就知道皇上的心里必定有数,甚至还知道做出这事的始作俑者,看来皇上是早有准备,他自然也就跟着放下心来。
    黎琦玉一直在等着采月回来,得知她顺利完成任务,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可门口那两尊门神,显然没有离开的打算。
    许是没人能想到黎琦玉会在这场变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来说是那位根本没瞧得上这宫里的任何一个女人。
    能被萧正渊选中的,大多都是些头脑不太灵光的货色,养在宫里作为生育工具,不过想来是老天爷也看不下去,这么多年,萧正渊的子嗣能够健健康康活下来的也就那么几个,他自己造的孽,却要孩子来承受,所以说,他怎么不去死?
    “主子,都差不多已经安排妥当了,这场时疫真是帮了咱们不少的忙。”穿着黑衣的男人单膝跪在地上,语气十分的恭敬。
    被称之为主子的男人坐在椅子上,他的脸上带着半块银色的面具,瘦削的脸庞满是戾气。
    “这是老天爷都在帮咱们。”喑哑的声音听起来很是刺耳,再加上那诡异的语调,总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主子,咱们下一步是不是要动手了?”
    “再等等,萧正渊不会那么蠢,我要在他最放松警惕的时候,给予他致命一击。”面具男勾了勾嘴角,整个房间里都变得阴森森的。
    “溧阳已经离开京城了,是吧?”
    “回主子,我们的人亲眼看着溧将军离开,这个时间他应该快到西北了。”
    “当初若是没有溧阳,萧正渊根本就不可能登上那个位置,结果他现在要过河拆桥,溧家也该看清他们效忠的人不过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可偏偏就是这个小人,让他几次三番地栽跟头,差点就成了天下的笑柄。
    这么多年韬光养晦,为的就是等到那一刻可以将萧正渊狠狠地踩在脚底下,亲眼看着他失败。
    可萧正渊眼下最关心的还是这场时疫,他能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从最开始的头痛,已经转变成了身乏力。太医配置出来的药只能暂缓症状的加重,却始终无法根治。
    宫里尚且如此,民间更是一片愁云惨雾。
    死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无一幸免,林知府看着那些被时疫缠身的百姓,都铆足了一口气想活下去,可结果不少都成了尸体。
    他上任这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地为百姓着想,老百姓知他是好官,对他才多了一份信任,可如今他却只能辜负他们的信任,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由生到死,束手无策。
    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更是焦急,到现在还没能查出时疫的源头,第一个感染上的人早早就去见了阎王,当时根本没人想到这会是时疫的先兆,结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大人,再这样下去,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林知府说到一半便再也说不下去,谁不明白是这个道理,可谁又能想出解决的法子来?
    两个人急得团团转,恰巧这时有人来报,“大人,有位大夫前来,他说想试试看自己的药能不能治好染上时疫的病人。”
    林知府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快快快,请他进来。”就算不能,现在这个时候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进来的是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者,他背着药箱,见到二位大人不卑不亢地行了个礼。
    林知府急不可耐地问道,“你可有办法能治好这场时疫?”
    “回大人,草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草民行医四十余载,倒是赶上过几场时疫,可从未像这般严重,所以草民只能尽力而为,还请两位大人准许。”
    这样的话林知府听得多了,内心的期待跟着减少了一大半,想必又是什么江湖术士,看到悬赏为钱而来。
    钦差大臣倒不这么想,看这位老者已入古稀之年,身子骨却还很硬朗,想必从医数十载的经验不是假的,既然如此,又何不试试看呢?
    朝廷为了尽早解决这场时疫,特意搭建了医棚,为的就是让这些医者能互相探讨,早日研究出治疗时疫的方子,可后来其中一位大夫不小心染上了时疫,又连累了其他三个人,这才把他们隔离开。
    林知府远远地看着那位老大夫对病人望闻问切,也不知该不该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但紧紧攥着的手还是泄露了他的心情。
    大概又过去了一个时辰,看着老者依旧是云淡风轻的模样,他把熬好的药让病人喝下去,然后就那么静静地等着,看来他喝下去那碗就是治病的方子了。
    等待的时间很漫长,尤其越想有个结果越是害怕失望。
    林知府本来已经不抱有什么期望,结果谁知小士兵来告诉他,那个病人看起来已经有起色,至少脸色变得红润,头疼的症状也有所减轻,脉象也不像之前那么杂乱。
    一切都说明是在涨好的方向发展。
    “大夫,你的药方是不是起作用了?”林知府大喜过望,用力地抓住他的肩膀。
    “现在看起来是这个样子,至于究竟能不能好还要看接下来的情况,不过这位大人能不能先把手放开?”
    “我这不是太激动了吗?不好意思。”林知府也顾不上自己的身份,这么多天的死寂终于见到了曙光,想让他不激动都难。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