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破诸天万界》第108章 至诚之道

    ***     嵩阳书院。
    学舍内。
    此时早上的第一堂课还没开始,学生们已经陆续先到了。
    学生赵霖见学舍内出现了两个新面孔,有些好奇的问道:“咦,你们是新来的?之前好像没见过呢。”
    “对呀。”
    张君宝穿着嵩阳书院统一发下的学服,一本正经跪坐在学桌前,如坐针毡。
    这种感觉太怪异了,处在一群学子身边,实在是感觉格格不入,只觉得度日如年。
    张霖见张君宝的样子有些奇怪,以为对方第一次上课取笑道:“不要那么紧张,先生还没到呢,你看看额头上都有汗了。”
    刘伯温坐在张君宝的右边,只见他老神在在的了一句:“君宝,放松点,老师一会就到了。”
    “伯阳先生什么时候来啊,听他讲课好厉害的。”
    张君宝的左边就坐着女扮男装的沈蓉,与张君宝不同,她不时的向四周张望,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脸色隐隐有着期待。
    “嘘!”
    赵霖一见沈蓉居然在期待李伯阳的到来,悄悄的道:
    “给你们个忠告,一会先生的课可千万别做动作,不然下场会很凄惨的。”
    沈蓉看到赵霖起李伯阳的名字都有些畏惧,心里更是好奇,追问道:
    “先生还会抽答啊,那我能不能主动要求回答啊。”
    赵霖身边的同学听到沈蓉的话的,插话道:
    “这位新同学,你还是别有这种想法,不然答对了还好,答错的滋味你绝对不会想体会第二次。”
    这时,又有一个同学开道:
    “还有,你们最好祈祷先生抽答的时候别点到你们……”
    在沈蓉的带头作用,班里面的老同学们十分厚道的挤在沈蓉与张君宝的身边,向两人交代上课要注意的种种事项。
    几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
    咳!咳!
    两声干咳突然从讲台的方向传来。
    沈蓉被一群人围着,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部不话了,奇怪道:
    “你们怎么都不了啊,继续啊,我还想听呢。”
    刷的一下。
    所有人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神情肃穆的看着讲台。
    原来李伯阳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在了讲台上。
    “今日来了两位新同学,沈海川,张君宝,你们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
    沈海川指的就是沈蓉,既然是女扮男装自然要有个化名。
    “大家好,我叫沈海川,以后请多多指教。”
    “我叫张君宝。”
    两人站起后,分别朝着四周示意。
    “好了,坐下吧。”
    “今日讲中庸中的至诚之道。”
    至诚之道可以是整部中庸的核心,整篇中庸都是围绕着这四个字讲述的。
    “先生,中庸中提到的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真的么?”
    下面的学生中不乏通读中庸的,立刻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在中庸第二十四篇中有提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大概意思是,领悟了至诚之道的人可以预知福祸,当有祸事来临时可以提前察觉,并且避免。
    很有意思不是?
    在黄飞鸿世界中,内家拳的最高境界就是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在危险来临之前就提前察觉,从而避免,这境界李伯阳也没有领悟到。
    这也是一直困扰着李伯阳的问题,知道在真教一行后,关于至诚之道,终于有了一丝的眉目。
    “问的好。”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自然是真的。”
    “不可能。”
    “从来没有提道。”
    学生们立刻炸了,纷纷议论起来,张君宝也瞪着眼睛,本来还以为上课一点意思都没有,真是万万没想到了,这哪里是讲经,分明是拳。
    轻轻的拿教尺敲了两下桌子,学舍内立刻安静下来。
    又有学生提问到:
    “先生,既然你这是真的,请问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李伯阳神秘的笑了一下,缓缓道:“其实中庸已经告诉你如何去做了。”
    “谁来背出中庸二十篇?”
    “我会我会。”
    沈蓉立刻站了起来,红唇倾吐,娓娓道来,第二十篇中的文字无一错漏,显然是能背诵整部中庸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停。”
    在背到此处时李伯阳突然打断了。
    沈蓉惊愕道:“伯阳先生我背错了么?”
    “不是,你背的很好,可以了坐下吧。”
    “刚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教你们怎么达到至诚之道。”
    单从字面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
    博学之指的是学习的方法,审问之指的是学习的态度,慎思之指的是学习的技巧,明辨之指的是分辨对错的能力。
    而笃行之最为关键,也是至诚之道的核心,这是对前面方法的总结,大意是指。
    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
    如果这么去做的话,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学子们听李伯阳完纷纷蒙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张君宝与刘伯温则是略有所思的表情,只是隐约领悟到了一点意思,但是还不明确。
    李伯阳继续解释道:
    “至诚之道,诚于何物?”
    其实这句话才是重点,不同的人听这句话就有不同的领悟,其他人听不懂没关系,有两个人能听懂就行了。
    “我诚于武。”
    张君宝暗自嘀咕了一句,有意思恍然大悟的感觉。
    而刘伯温则是紧咬着眉头,半响之后也明确了自己的志向。
    接着李伯阳又道:“知道诚于何物后,又如何去做?”
    其实至诚之道并不是预知未来,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事情是好是坏实际也用不到预知未来,从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去推测就够了。
    就好像每个人准备做一件事,在做这件事之前其实大概都思考过,这件事做完之后好的情况与坏的情况。
    至诚之道真正指的是每个人的追求,当明白自己的追求后,又应该如何去实现,中庸讲的方法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洋洋洒洒一个时辰,李伯阳诉尽了自己关于至诚之道的领悟。
    一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
    学舍内的学生离去时,有些听懂了,更多的是云山雾罩。***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