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再造未来》第七十一节 硬通货

    ***     轰动数学界,这五个字杜立鼎的轻飘飘的,却让杜立言半晌无语。
    一直以来,数学都是杜立言最为喜爱的东西。轰动数学界基本就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追求,可是就算如此,他也不敢肯定自己就一定能够做到这样的事情。然而现在,杜立鼎却把这样的事情的如此简单轻松,也让杜立言怀疑自己听错了什么。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这不是商业有空子可钻,也不是互联网那种新兴产业,在数学想要前进一步那是极为困难的,轰动数学界?你以为这是着玩的吗?
    杜立鼎现在确实有本事了,他会赚钱,考试还会作弊。但是这些事情作弊那终究是玩点聪明,可是想要在学术有所成就,那需要的是真正的大智慧才行。
    诚然,杜立鼎的没错,要是他真的做成了,那绝对是名望通天企业家增强名声有很多方法,做慈善,搞演讲,写自传……但是又有哪个能比得过挂一个科学家的名号?
    学术科研能力是走到哪里都最有价值的硬通货。那些慈善离开了媒体屁都不是,而媒体影响力什么的离开了后台狗屁不如,关系背景出了国门就不一定好使,可是唯独科技成就,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捧着。
    “你到底想要怎么样?”
    杜立言不解的问出了问题,杜立鼎歪歪头,回答了他的话。
    “你现在想要做的是进入燕大。因为户的问题很有可能会被燕大拒绝。但是有一种办法可以抵消一切麻烦,就是让燕大没法拒绝你燕大不可能拒绝的学生只有两种,一种是背景深厚的,另外一种就是学术成就斐然的。咱俩现在去找背景,肯定是找不到了,而且四处抱大腿这种事我也不是很喜欢,这招不好。那么咱们能够做的事情,也就是另外一条道路:咱们做出来一点学术成就,让燕大没法拒绝我们。”
    “做出来学术成就?”听到这话,杜立言一脸的无法想象,“你这比去找个当官的认爹还要难得多啊至少谁是当官的我们知道,就是人家不肯认咱。可是学术成就……姑且不咱们的研究能力:就是你想去做这种研究,你都没有方向,这件事情最多也就是十几天时间燕大就要给出来最终的结果了。你十几天的时间里面想要做出来足够让燕大不能拒绝的成就?你自己觉得这有多大可能?”
    “如果你听我的,就很有可能。”对此,杜立鼎也马就做了回应,“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想法了,现在我需要你的帮助。”
    “你看。”
    对此,杜立言还是一脸不敢相信,几分钟之内就有一个数学研究的方向?高斯牛顿也不敢这么狂。
    但是杜立鼎深吸了一气,已经了起来,“哥,你你喜欢数学,那么你想必也是听过希尔伯特23问的吧。我想要做的就是希尔伯特23问中的一个问题,我想破解了希尔伯特23问中的一个,足够燕大无法拒绝我们的了。”
    “你要是能够破解这种级别的问题,你不需要燕大燕大需要聘请你当教授才是真的。”
    对于杜立鼎的话,杜立言一脸的不信,他虽然学数学还不是很深,但是却也知道杜立鼎的问题有多么困难了。希尔伯特23问是数学界的桂冠,破解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引起数学界的轰动,这一点不假可是这种事情哪里有那么容易?
    希尔伯特的问题没有哪个是好解决的,这些问题往往一个人研究十几年也只能够往前推动一步。有些困难的问题是经过了几百年,几代人的积累才能够破解,而杜立鼎要在十几天时间里面解开一个希尔伯特23问的难题?这难度基本就相当于让中国足球队去拿世界杯冠军。
    理论这有可能,只要中国踢赢了部的比赛他们当然就是世界冠军,可是实际谁都知道那根本不可能:实力在那里摆着,逆天的成就哪有那么容易取得?
    可是对此,杜立鼎却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凭你我,自然不可能有这种水准,我要是能够自己解开这样的问题,我早就不和他们玩了。所以我要做的不是自己解开问题,而是要帮助别人解开问题。”
    “帮助别人?”
    “这个问题,我还是跟你详细一下我的想法吧:1611年的事,数学家翰尼斯开普勒提出来了一个猜想:他提出来了堆放球形物体时,使用金字塔形堆放法效率最高。这个猜想看似简单,但是其实一直都缺乏有效的数学证明,此后400多年的时间里面,无数人投身这个研究,一直都没有结果……”
    “开普勒猜想。”杜立言马就接了话,“那可不容易,研究他的人里面甚至包括数学之王高斯,他对这个问题做出来了进一步的证明,可也没有完解出来。这个问题400年没人解开了,谁都知道它是对的,可是谁都证明不了,因此也被叫做数学家之耻。”
    “你知道就更好办了。”杜立鼎打个响指,“1900希尔伯特把它列为自己的23个问题里面的第18个,这是开普勒猜想的意义所在。到了1953年,eesth做出来了进一步的证明,他把这个问题进一步简化,变成了一个可以用穷举法解决的问题。而后,从1996年开始,美国匹兹堡大学的黑尔斯教授和自己的学生弗格森,通过电脑程序完成了5000个不同的构型,对每一个构型接一个含150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他们用了两年时间,生成了250页的笔记和3的数据,解开了这道题。”
    这一次,杜立鼎的就连杜立言都不知道了,他皱着眉头听着杜立鼎完这些,一方面对这些数学家们颇为佩服,可是另外一方面也奇怪杜立鼎到底从哪里知道这些的。
    自己的弟弟什么时候开始关心数学了?
    “但是这道题解开之后,却也面对着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是穷举法解出来的,因此人力很难检验他的计算是否正确。98年他向杂志投稿,自己解开了这个题,eesth的儿子为首的审稿委员会对他的稿子已经审了两年了,可是还是没有结果而我估计他再搞两年也不会有结果。”
    “所以,你想要搞一个算法程序出来,帮助黑尔斯教授检验他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听到这里,杜立言已经听明白了,“穷举法计算量太大了,想要靠人力解决根本不可能。而要是用电脑程序进行检验,就要简单的多了这倒是个思路,可你做得到吗?”
    “技术没有问题不过对于这个程序该如何做,我还是需要你帮我一些忙,我们一起把它做出来,然后放到ariv.网去这个专业的数学学术网站你知道吧?我最喜欢互联网的就是这一点,它对我来完没有门槛可言,比杂志什么的好用多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轰动整个数学界,以燕大的好面子的习惯,他们百分之百会把我们收入门墙,不敢开除我们。”
    对于该如何应付燕大可能的举措,杜立鼎也早就有了自己的计划了。用顶级的学术成就堵住燕大的嘴,是他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高考移民不是个大事,算不得什么丑闻。给钱,找人都可以轻易摆平这事,可是却总让杜立鼎觉得不够光彩。比起来犯了错就认错,这一回他更想要死硬到底,知错不改:一方面这是装逼需要,另外一方面,这件事情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他也是不想再退缩了。
    直接砸出去学术成就,把一切问题砸碎算了。我就是高考移民了,可你们就是无可奈何这才是杜立鼎想要的结果。
    当然,顶级的学术成就其实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不过对于有着智脑在手的杜立鼎来,这些却不是什么问题:未来几十年内的自然科学学术成就,杜立鼎这里都有备份,无论是想要抄什么,他都可以在弹指之间就做到。
    只是可以轻易做到这件事,他也还是认真的挑选了一番,找出来了一个影响力颇大,同时自己做出来又不显得突兀的成就来抄袭:毕竟两个高中生搞出来庞加莱猜想或者是黎曼猜想……这种事情听起来就太疯狂了,杜立鼎自然要规避一下:他以后还想要在这行里混呢,怎么能让人自己出道即巅峰?
    他选择的是一个看起来比较简单,比较投机取巧的事情:他要做一个电脑程序,去检验一篇数学论文。
    这个软件其实颇为简单,在智脑的资料库里,开普勒猜想的论文到了2002年还是没有完成审核,最后黑尔斯教授一怒之下自己做了两个软件,完成了这个工作。而现在,杜立鼎只是需要把黑尔斯教授的软件提前拿出来而已,难度基本为零。
    比起来那些高大的自己证明某个定理,杜立鼎做的事情显然就要简单的多了。尤其是考虑到杜立鼎本身开着互联网公司的背景,他自己制作出来了一套电脑程序看起来也明显更加可信。靠着这个东西,杜立鼎也足以让燕大注意到,自己兄弟两个可不是随便开除就算完事的卒子,如果拒绝他们入学,那么燕大也会后悔很久的。
    杜立鼎相信,面对这样的情况,燕大会对他们兄弟妥协的。而就算是不妥协,他这么一搞也足以让兄弟两个名声大噪,被别的高校注意到。到时候顺利的话,他们不定能够去港大之类的大学,那燕大不录取的影响也就没有多大了毕竟就学校水平来,港大也不比燕大差。
    至于这么做会对别的数学家造成什么影响……反正他们都是数学家,看到数学问题被提前解开了只会更加高兴,难道还会因此不满不成?
    靠着这个,杜立鼎估计就不会再有麻烦了。而这也是他正式开始走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步骤。赚到了大笔的钱,同时也还得有最为顶级的名望这些东西都凑在一起,未来才真的不可限量。***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