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汉帝》第166章 推行

    中央朝堂的改革就这么定了下来,至于地方上的制度,并非一时半会所能完成,别的不说,中央做出的决定要传遍整个大汉王朝,怎么也得几个月。
    当然,中央的调整既然已经定了下来,那么地方上的决议也很快就通过了,不管怎么样,这种新式的制度,的确比过去旧有的各城置城主好多了。
    地方上州、郡、县三级制度,层层递进,最终集权中央,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央的统治。
    各行政单位皆三权分立,司法、行政、军事互不干涉,相对独立运行。指挥系统明确,上下级关系明了,避免了指挥混乱的同时也杜绝了地方官坐大的可能性。
    按照新规,各州县将恢复城卫军编制,各州所有城卫军皆归兵部直接管辖,非紧急情况行政长官无权调动。同时,城卫军有责任在必要时协助地方行政长官,在尽可能保证统治的同时也防止了割据势力的产生。
    各地司法机构一律统归大理寺管理,同时,刑部有权要求复核任何大理寺审查过的案件,除流刑以上刑罚以外,地方上的任何刑事案件,刑部皆有权过问。
    一句话,地方和大理寺负责审理,刑部负责复核。
    就这样,通过层层传递,权力最终全部转移至内阁,最终汇集至皇帝手中。
    既然朝堂这边已经定下来了,那么就轮到军队这边了。
    军队方面的问题就没有那么多了,朝堂上有数的几个有发言权的将领都是制度的受益者,自然不会反对。而其余大臣对于军队也没有多少发言权,所以很快也敲定了下来。
    制度敲定下来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执行了。
    对于此事,莫问当然早有准备,虽然和他预想的有些出入,但也相差不大。
    “王忠,宣旨吧!”
    “诺。”
    王忠恭敬地捧起圣旨,往前一步摊了开来。
    “承天圣意,皇帝诏曰:
    罹难已逝,佳节稍訓。
    朕承基业,已近七载,然,河晏未清,四海未平,国家凋敝,财劣愧民。
    朕夙兴夜寐,承祖之徳,未敢殆也,然时世万变,祖宗法度,似已不足为用,悉心变革,皆为家国,故有此诏。
    即日起,原行吏署主官秦仪,任正二品吏部尚书,加封翰林院大学士,入文渊阁参赞政务,任首辅大臣,暂时兼任翰林院院卿。
    原掌狱署主官王麟改任正二品礼部尚书,加封翰林院大学士,入文渊阁任次辅。
    原钱粮署主官何坤任正二品户部尚书,加封翰林院大学士,入文渊阁参赞政务。
    擢原掌狱署副官张焕为正二品刑部尚书。
    擢原掌狱署副官陆同为正三品大理寺卿。
    擢原陆工署副官刘崇为正二品工部尚书。
    命二十万新军统领裴风兼任正二品兵部尚书,授翰林院大学士,入文渊阁,参赞政务。
    擢新军副统领张武、苏宇兼任正三品兵部侍郎。
    命原司礼署主官杨佟任正三品礼部侍郎。
    调原行吏署郎官马慷为正五品御史。
    原税务署副官萧乾改任正四品户部侍郎。
    …………
    即日起,撤销四部卫戍军团编制,集结东、西、南三大卫戍军团老卒,开始恢复性训练,由禁军统领苏定国监管。
    推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恢复各地城卫军编制,归兵部管辖,由吏部协同兵部、刑部尽快将各州县官员敲定,呈报至内阁。
    推行新军事制度,改新军为大汉第一军团,赐军旗。
    各部将军改换称号,迅速就地推行新制度。
    …………
    ……
    钦此!”
    这道圣旨在王忠抑扬顿挫的语气中足足读了一柱香的时间,而百官却都没有丝毫不耐,皆认真的听着。这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朝堂势力洗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将出局,而这道圣旨,将关系到他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倾向以及管辖方向,由不得他们不认真。
    在圣旨中,莫问只任命了四位阁臣,分别是首辅秦仪,次辅王麟,兵部尚书裴风以及户部尚书何坤四人。至于张焕和刘崇,非莫问小气,借着机会将他们二人擢至正二品一部尚书已经是破格提拔了,他们实在是太年轻了,若当真让他们以二十余岁的年龄入内阁,别说朝臣不服气了,就是莫问自己也觉得不妥。还是再多历练几年,等资历够了再入阁不迟。
    至于任命马慷为御史台御史,莫问就是纯粹地想要磨练磨练他罢了。
    一来,他那直来直去的性格当个敢于直谏的御史倒也不错。
    二来,从一个从四品握有部分实权的行吏署郎官变成一个正五品的御史台御史,这已经不是明升暗降的调调了,这就是赤裸裸的贬谪。
    这倒真不是莫问记仇,马慷他还是很欣赏的,不过,缺点也太明显了。
    年轻人锋芒毕露,有时候在官场上可不是什么好事。他对马慷很期待,却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想借此打磨打磨他的锋芒,让他对这个朝堂的规则了解得更深刻一些。
    “臣等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宣旨过后,不管是高兴的还是沮丧的,左迁的还是右迁的,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幸运的还是倒霉的,皆跪地谢恩,口呼万岁。
    能将此事推行下去,莫问显然心情很不错,虽然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但是若是朝臣竭力反对,他也不好收场。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他这一年多来的准备还是很有效果的。
    至于接下来,就是静静地等待新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了。制度草创,当然离不开他的指导,这些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将一一呈报给新成立的内阁,由内阁汇总给莫问,进行统一处理矫正。
    另外,今日过后,他也将命刑部即刻开始编制新的税法,按照何坤的计划,减轻商税,扶持商业发展,让商人这个几乎是新生的阶层为大汉的繁荣贡献力量。
    …………
    新婚刚过,莫问就又在朝堂上掀起了一股狂潮,这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将再一次迅速席卷全国,为大汉注入新的血液。
    (本章完)
    商#城@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赶紧来商城!w#w##o#m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