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修真小说
军事历史
校园小说
玄幻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轻小说
都市小说
《回到明朝当大帝》第1158章 推动时代的人
自崇祯十四年的“太子题”出现,大明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上,仿佛踏上了一艘飞剪船,在速度上遥遥领先同时代的普通船舶。
特别是地球引力的发现,像是打开了人类认识地球的大门,诸多有识之士开始重新认知研究地球。
每年皇宫中流传出的“太子题”、“天子题”,以及巨额奖励,激发着全民对科学的执着,同时,也指引了人类对地球和科学探索的方向。
大明的科学家们,逐渐发现电的各种特质及应用。
但是几千年来,人们只是观察了雷电等自然现象,并不了解电的本质,好在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
早在古罗马时期,有个医生脑洞大开,建议患有像痛风或头疼一类病痛的病人,去触摸电鳐,企图依靠强力的电击治愈患者的疾病。
这是最早的电疗思想,也是人类对电使用的最早探索。
近一点的,就是万历时期,英国“电学之父”吉尔伯特撰写了第一本阐述电和磁的科学著作《论磁石》。
那是一本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书籍,着重于从实验结果论述,晋王朱和墘从十二岁时便拜读了这本大作,深受影响,对于电和磁特别有兴趣。
天武二十三年时,太子和汉王两党忙着争权夺利,年仅十四岁的晋王朱和墘,本着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已经开始对电与磁的现象出现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紫禁城中的九五飞龙殿是他的研究室,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者的牛笔先生,是他的老师,还有皇家科学院的众多院士,都十分喜爱这位聪明的晋王殿下,不时对其扩充其他领域的知识。
天武十六年时,皇家科学院一名伯爵将铜片和锌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与历史上的伏打电堆无二,堪称是现代电池的元祖。
伏打电堆给予科学家一种比静电更稳定的电源,能够连续不断的供给电流,大明皇室和一些主要衙门用此维持电灯照明。
天武二十六年时,年仅十七岁的晋王朱和墘在做实验时意外发现,电流能够偏转指南针的方向,演示出电流周围会生成磁场,也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随后,朱和墘将这现象称为“电磁现象”,又进一步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并做了定量描述,总结出了“晋王定律”。
也就是二十一世纪初中物理课上学的“安培定律”,也叫做右手螺旋定则.......
应用这理论,可以制作出来磁性超强劲于天然磁石的电磁铁。
之后,在皇家科学院几名数学家的指导下,朱和墘发展出一套精致的数学理论来分析电路。
天武二十八年时,朱和墘对皇家科学院发明的电池进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为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
大多的发明,最初的用途基本都是用于军事目的,随后才是民用。
这些年来,朱和墘一直在研究着使用电来传递讯息的可能。
在外人看来,晋王朱和墘与喜欢木匠的天启皇帝一样,整日不干正事,尽瞎搞!
可谁又看到了他的努力?他对科学的严谨执着?
每每听到那些酸儒们的流言和讥笑,朱慈烺都会感到十分痛心。
但他又不能出来辟谣,把自己的儿子夸的多么伟大。
因为这些发明所带来的成果,最初都是在极小的范围内使用,一时无法普及。
酸儒们感受不到科技带来的改变,只能占据礼仪道德制高点进行口水。
朱慈烺坚信,时间能证明一切!
老四朱和墘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他对后世的影响,甚至会超越他这个父亲!
电报的发明,不仅使得长途通讯的价格大大下降,大大缩减军事通讯时间,就算是一般普通人亦可使用。
随后,朱慈烺亲临九五飞龙殿实验室,参观电报拍发的演示。
晋王发明的电报并非无线电,属于最早起的单线式,需要透过使用架在陆地上的电线进行通讯,而且传送距离有限,更不能越过海洋。
一踏入九五飞龙殿,朱慈烺甚至怀疑走错地方了,此殿原为宫中放置佛龛、收藏经文的地方,皇太后、老太妃及后宫信佛的嫔妃,一般都来这烧香拜佛。
后来太上皇和皇太后迁到玄武湖上居住,为方便烧香拜佛,佛堂转移至岛上宫殿,九五飞龙殿也就闲置了下来,朱慈烺将其赐给晋王搞实验室。
这一看,此殿哪里还有半分佛堂的庄重,简直就是个与时代不符的试验场所,里面摆放着各种工具、钟表、机械轮盘、化学器皿、硝石、枪械等等,应有尽有。
根据介绍,昨夜朱和墘试验电报的地点是从九五飞龙殿到皇子居住的东五所,电线沿着西五所外的宫墙,是一条垂直的路径,距离大概三百米。
实验很简单,几次下来都成功接受到了电信号,只是电报的传送速率十分有限,传不了长篇大论,必须精简字数。
而且,由于不熟练,朱和墘发一次十个字的电报,搞了将近一刻钟,还有电码设置和翻译,更是麻烦耗时。
这些都是小问题,战争期间,那些熟练的电报员使用摩斯码大约能每秒钟传送一个字母。
晋王朱和墘能一下子能想到参照《天武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几千个常用汉字编成了一部汉字电码本,可以说是天才了。
不过,朱慈烺作为过来人,知道电码仍需要完善,日后用在军事上,还需要使用密码。
他虽然对电报一知半解,但一些历史事件他还是记忆深刻的。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方面以电报截听了李鸿章回传给北京的电报,得知了清廷赔款求和的情资。
........
“好小子,干的不错!”
朱慈烺再度重重拍了下晋王的肩膀,露出了老父亲的笑容。
此时朱皇帝满心自豪,仿佛是自己发明了这个伟大的创造!
事实证明,他以诸皇子兴趣为主的皇室教育模式,是成功的!
老二汉王朱和墿尚武,喜欢打仗了,朱慈烺将其外放征伐中亚了。
老三齐王朱和岱尚文,喜欢修书和收藏,朱慈烺让他满世界的搜集经史子集,命其着手成立一个包罗万象、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
老四晋王朱和墘崇尚科学,年纪轻轻的就跟电干上了,搞出了电报这种先进的玩意。
老五秦王朱和坤,和他二哥一样尚武,于军中历练,还没什么成就。
老六西王和老七东王是混血儿,常年缺乏父爱,教育上稍显落后,兴趣驳杂,不过二人也很努力的追赶父兄,没有想过一辈子当咸鱼。
诸皇子,都是从小因兴趣而激发了学习动力。
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时,那是非常可怕的。
天武三十年五月,朱慈烺谕令礼部成立大明电报总局,并在各省各大城市设置电报局,各衙门逐渐改用电报收发发文。
同时,朝廷批准民间使用官办电报,只要到官办电报局付款,便能拍发电报到远方的另一个城市,收费按距离及电报字数计算。
当另一端的电报局收到电报以后,会有专人把印好的电报派送到目的地。
当然,朝廷衙门拥有着电报专线,与民用分开。
按照朱慈烺的计划,三年内,汉地诸省各城完成电报网的铺设,五年内,漠北、西域、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完成大中城市的铺设。
陆地电报线铺设很简单,难的是海底电缆,将台湾、东瀛、南洋等海外之地与本土大陆连接起来。
为了保证效益,朱慈烺特旨允许民间商办电报局,官督商办,招股集资。
有利益,商人们才有动力,别说是到台湾和日本的海底电缆,说不定他们能横跨南海,甚至搞一条横跨太平洋的越洋电缆,连接远东地区!
第1157章 伟大的发明
第1159章 非凡的一年
小说推荐
回到明朝当大帝朱慈烺
魂穿越到大明最后一个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个狠字贯穿一生。杀建奴,灭流寇,斩贪官,开海禁,扬国威。这个太子很凶残,打仗比建奴还可怕,剿匪比流寇还折腾,搂银子比贪官还彻底。我大明,将士铁骨铮铮,文人傲骨长存—大明天武大帝朱慈烺
全文免费阅读
连载
最新章:
第1181章以步对骑,无情屠戮
回到明朝当学霸
水印江山
连载
最新章:
大结局
回到明朝当暴君
朕为天子,乃受命于天,握秉乾坤,奋太祖之余烈,提天子剑,荡平不臣。晓谕八荒六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蛮夷番邦,皆为汉臣妾也
天煌贵胄
连载
最新章:
关于上一章章节错乱的解释
回到明朝当王侯
明朝是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朝代,也是很有故事的一个朝代。这次的故事,就发生在大明万历年间。卫轩穿越回明朝,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草根锦衣卫,在这个残酷的年代里,若想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就必须一步一步往上爬。在往上攀爬的过程中,卫轩意识到,大明内忧外患,国运不久,若想改变汉人的命运,唯有他
醉卧花间.CS
连载
最新章:
52章:案子交给卫轩
回到唐朝当皇帝
七月初三
连载
最新章:
第六百四十三章 陈其,你想干什么
回到明朝当霸王
崇祯七年春,中华大地在呻吟,建虏、流寇、瘟疫、旱灾…屠杀、掠夺、苛政、剥削…忍耐、挣扎、煎熬、妥协,痛苦才是众生的脸庞。李自成、张献忠、皇太极、多尔衮、孙传庭、卢象升、郑芝龙…这是群雄并起的时代,这是属于强者的时代,他傲立城头呐喊着,起来挣扎吧!反正你也无事可做。他抽出战刀怒吼着,生如蝼蚁,当立鸿鹄
行者寒寒
连载
最新章:
新书《晚明之我若为皇》已发布
回到大明当崇祯
现代人朱尤简穿越大明成为崇祯之后,动工业革命,建设大明帝国主义的那些事儿
云中怪客
连载
最新章:
第三三一章 初战告捷,扬眉吐气
回到明末当帝王
“皇上“等等,你叫我什么”朱由崧觉得眼前一黑累倒在玉体上…再睁开眼时,眼前屌爆了…三身附体到南明,千疮百孔烂朝庭。修真界枯荣派小术士朱崧、现实界知识愤青朱有松,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南明
星星草
连载
最新章:
后记
回到大唐当皇帝
大唐神龙二年,现代人李俊重生到唐中宗太子李重俊的身上,表面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大唐,实则已经陷入内忧外患。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籍外戚之便利,把持朝政,构陷忠良,剪除皇裔。突厥、吐蕃蠢蠢欲动,侵扰中土大地 危难时刻,太子李重俊挺身而出,铲奸除恶,重整大唐河山
玉楼银海
连载
最新章:
第四百七十八章 还是好儿媳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