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游侠之洛圣都佣兵》第550章 五眼合伙欺负银

    加农炮的账面高杀伤,一般都直接用来对付装甲。所以,D74加农炮,事实上是一种反坦克炮。对付的是装甲有几百毫米均质钢板效能的坦克之类的单位。
    当然,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防御工事也是它的设计目标。
    其实一直以来,除了往威伦沼泽里扔云爆弹那次,路远是用了2S19的榴弹炮性能外,其他大部分时候,他用炮的方式,都是偏向加农炮多些。
    2S19这类现代火炮的实际定位,被称为加农榴弹炮。其实就是两种方式都可用的意思。既能当加农炮打直射,又能当榴弹炮打曲射。
    不过加农炮榴弹炮之类的概念之所以没有一个明确的固定的划分标准,也跟各国给定义不同有关。
    比如加农炮里的加农,在英文中词源是管子。如果直译的话,大概就是长管炮一类的概念。
    而榴弹炮,英文howitzer,源自古德语,包含攻击人群和弹射器或者弹弓等概念,大致上就是“一种用于攻击人群的弹射器弹弓武器”。
    正是因为在各自文化中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当技术进步的时候,各国的实际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慢慢地,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划分边界就越来越不清晰。
    有人说,以前的加农炮和榴弹炮,现在已经变成了加榴炮和迫榴炮。虽然不一定100%精确,但很能拿来说明一些问题。
    不论如何,在顿巴斯民兵这里,D74主要是用来对付敌方装甲单位和防御工事的,这件事还是十分清晰的。
    除了以上这些,民兵手里还有一些BM-21冰雹火箭炮。这东西修整起来就更加简单。最大的难点其实是火箭弹的检查。
    每一发火箭弹要是都被路远用系统收费服务检查一遍,他就算不破产,也得大出血一次。
    所以最后,反而是在这项检查上,路远没有走捷径,是真凭技术一点点弄完的。
    于是,民兵们在接受正规军事化训练同时,路远这边则很是给民兵们搞出一些好用的重火力。
    结果他虽然在基层名声不显,但是在民兵高层方面,却是越来越炙手可热。
    好在,他们这批人直接来的顿涅茨克城,郊区的基地。这是顿涅茨克州的首府,顿涅茨克人民民兵的地盘。这是顿巴斯反抗军里最大的一支力量。
    若非如此,恐怕路远到现在已经被其他缺少重火力的武装单位抢走多次了。没准都出了顿涅茨克,被迫去支援东北的卢甘斯克武装力量。
    不过很难讲他对此会不会有什么不满。反正在哪儿工作对他来说都一样。只要是给顿巴斯方面增加些力量,同时让他磨练磨练自己的实际整备经验,在哪儿都一样。
    这么一弄,便是小一个月下去。
    在他忙碌的同时,局势也在不断变化。
    最主要的改变,应该就是顿巴斯各武装派别的统合。
    在起义最初,顿巴斯的核心武装就是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各自的民兵。
    在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陆陆续续有许多支队伍加入其中。
    于是两州便效仿克里米亚,也成立了以本州为名的人民共和国,并且将本州内的散兵游勇聚合起来。
    但是等到鲁辛新政府将民兵反抗者定义为恐怖分子,自己却表现得更符合恐怖分子定义,对顿巴斯居民进行轰炸屠杀之后,奋起反抗的顿巴斯人民迅速增多,两州之前的架构就不太够用。
    于是两州干脆举出新大罗斯联邦的棋子,让自己统合起来。但是之前曾说过,历史上的新大罗斯地区远不止这两州,而是足足八个州。
    他们举这面旗子,也有想让其他六州,包括哈尔科夫敖德萨等加入的愿景在其中。
    但是在路远看来,这种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背道而驰的做法,只会让自己倒下的更快。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举出一面名义上能统合两边的棋子,确实让两州的散兵游勇慢慢梳理到一起。
    至少大的架构上,被分成了两个支系,顿涅茨克民兵与卢甘斯克民兵。两者之和便是顿巴斯民兵。虽然名义上统一,但是实质上的战斗指挥,还是以分管两州内部战事为主。
    整体结构经过了改革,政府与民兵的指挥系统也有新的变化。
    比如之前接待路远等人的那位顿巴斯民兵高层,被换成了一位最早就参与反抗的民兵领袖。
    这种改变,在西鲁辛与欧美眼中,又成了大罗斯介入的证明。
    然而,整合完成前的高层因为在大罗斯境内出生,西方媒体完全不顾那位出生时前苏还是一个整体同一个国家,就强行将那位说成是大罗斯中央委派。
    可等到新任的顿涅茨克本地人上台后,他的出生地就不再是西媒的关注焦点,各种新闻里的关键词,也变成了“被大罗斯内定”。
    反正事实都有什么不重要,但必须提“大罗斯”。
    一边在工厂里干活,一边关注着时局新闻的路远,差点没被西方媒体的这套把戏气笑。
    其实类似的手段西媒一直在用,而世人却很少在意。
    可能也就只有等被他们用这方法欺负到自己头上之后,世人才能明白过来,原来这TM是个纯熟的套路。
    比如某画师给澳大利亚那位总理画的画。本来画师只是画了幅讽刺澳军在阿富汗所谓维和,其实却在滥杀平民的画。
    事情是真实发生的,画是电脑合成的,但澳大利亚总理非要指着话说,这是个假照片,华夏需要道歉。
    于是画师干脆画了第二幅画。
    画中远处澳军开着挂有NAZI标注的军车在追逐屠杀阿富汗平民,澳总理则在一旁边掩盖尸体,边指着一位正在作画的指代画家本身的年轻画家。
    而在年轻画家身前,是密密麻麻里三层外三层的长枪短炮照相摄像设备,无一例外地近距离指向自己。
    这些所谓的记者媒体,不去关注远处的屠杀,不去关注总理的掩盖,反而通通聚焦画家,仿佛只有画家这里才是最需要关注的中心。
    这副画名叫《至莫里森》,内容乍看十分荒诞,然而熟悉西方媒体套路的人无不赞叹,认为这副画直接把多年以来西方媒体的真实模样完美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而且这整个事件中,西方舆论口中不停重复的“假照片”一词,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西媒惯用的偷换概念伎俩。
    将一副漫画说成假照片,简直就是大师级的指鹿为马。
    当然,路远此时还不知道有这副画横空出世,但是他对西媒的判断,却跟那位画家别无二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