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乔乔》第117章 心灵量子论

    世界在近一年多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乔乔身边发生的变化更多一些。
    当亚男带着425机构的人来到已经封顶的基金会大楼的时候更是如此,大楼的外部帷幕还没有打开,乔乔等人带着安全帽乘坐电梯来到顶层平台的时候,乔乔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放眼看过去,北京市内虽然笼罩在雾霾中,但是就见一个一个蒙古包一样的半透明的球形在北京市内错落有致,阳光照在这些气泡状的顶端反射着浅蓝色的光,就像一个个大海中的肥皂泡,形成了一种很奇特的景观。
    乔乔指着市内,对周围的人说:“这是无霾神器?”
    周围人笑成一团,张大为告诉乔乔:“估计就你不知道了,最近一段时间安装了几十台设备,看起来壮观吧?”
    “好吧,不过雾霾仍然没有真正消除,这个只是权宜之计。”
    “不过北京的很多人已经感激不尽了,至少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已经没有雾霾了,最近研究院开始批量生产,首先供应北京,仅仅政府采购就已经没法供应上。”
    “可惜了,我就怕有些领导们看到民意不再沸腾,可能会减弱环保力度。”
    “这个就不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了。”亚男叹了口气说,“不过现在这种气泡成了景观,几处高层建筑都开放观光服务了,据说观众爆棚。”
    “科学有时候真的不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只能看那些领导们的良心和魄力了。”
    “是呀,不过高处的空气还是不错的,雾霾主要停留在500米以下,颗粒物很神奇,就增加了一点点的重力就会落下来,另外就是超流体真的很神奇,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如果没有亲眼看到没有人能够想象到,颗粒物竟然有这样其他的性质。”
    “这个世界上,越是到量子层面越是有奇迹产生,就像超导体一样,极限低温,超流体这些现象就已经接近了世界的本质,在这些方面如果加大科研力度说不定真的能够看到观测我们世界的那个智慧生物。”乔乔看着天,“也许正在看着我们呢,也许根本就不在乎我们,谁知道呢。我总想去问问它,到底把我们看成什么样了,抑或有没有这样的宇宙观察者。”
    “这个世界越来越奇妙了,自从你的梦找到源头以后。你知道嘛,最近日本人中有很多人要求并入中国,现在日本国内还出现了游行活动。”
    “是吗?他们现在不是忙着重建呢。”
    “可是这是一种思潮呀。”
    “闹着玩的吧,别当真。”
    “王化顺最近一直神龙见尾不见首,心灵学院现在进展如何了?没见他来和我们聚聚。”
    “据说整天在忙着做实验呢,忙得很。”
    “大唐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继续呀。”吴金平最近一直整理大唐的资料,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进展都不大。
    最近一直忙着各种事务,实在没有时间和经历讲述大唐的科技发展史。
    乔乔想了想开始了那段历史的讲述。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名的事件都是因为偶然因素诱发的。在牛顿和笛卡尔等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位物理学家找到他们,咨询他们一种现象,他在做双缝光学实验的时候发现一束光打在双缝上,在后面出现了明暗间隔的条纹,这种现象很奇特,牛顿和笛卡尔等人一起去了那位物理学家的实验室,观看了在光学平台上的这种实验。
    实验非常简单,采用了一个准直透镜,将光源形成光束很小的平行光,然后打在一块贴片上刻出来的双缝上,在后面的充当幕的白纸上就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反复做了几次,采用了不同宽度的双缝,结果相同,从黑暗的屋子里出来,牛顿和笛卡尔互相看了一眼,然后一言不发的回去了。
    随后的一段时间就成了两人不眠不休的计算和讨论,将波函数方程进行分析,将心灵感应通过聚焦反射椭球体,发射出去,在远处实现了心灵感应的双缝实验,并且通过计算后面的感应物质,一种敏感的荧光物质,显示了明暗间隔的条纹。计算了条纹确定了心灵感应的波长和频率。
    然后设计了一种复杂反射腔体的管状物,将心灵波束缚在一个很狭窄的腔体里,然后发射出去,在出口处覆盖金属或者其他薄片,逐层叠加,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最好的隔离物是一种云母片,通过增加云母片的层数,来限制心灵波束的发生数量。最后找到了一个最佳的隔离物,在临界值附近,增加一片就完全遮挡了心灵感应波,少一片心灵感应数据就较大。
    在这样的实验器材建立完毕以后,开始了双缝实验,实验条件非常复杂,发射心灵感应的是牛顿,能够持续发射心灵波,并且极其稳定,这个稳定度与人有关,与个人努力程度无关,一个具有心灵能力的人的发出的心灵波的大小基本一致,然后在双缝的对面进行测试,长时间的曝光以后,荧光物质幕产生了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个结果和光的双缝实验一样超出想象。
    因为一个单个的心灵感应波量子,不可能同时经过两个狭缝,如果要实现干涉,是不可能的,除非出现灵异现象,否则自身与自身干涉,太不可思议,但是根据波函数方程,这就是合理的,并且明确验证了波函数方程,说明了心灵感应是一种量子现象。能够和自身发生干涉,并且具有完全随机性。
    然后他们继续实验,什么时候出现确定性,他们要实验的心灵感应波量子从那条狭缝出来的。这个实在太耗费经历,需要一束一束的波量子进行发射,然后检测,每一束波量子都要观察双缝的感应现象,最后发现所有的波束都呈现了粒子性,不再显示为波动性,也就不再发生干涉,他们自然而然的结论就是观察心灵感应波量子通过那条狭缝的时候打破了波函数,随之出现了坍缩成为粒子。
    他们通过光进行实验,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不过仅仅这两个实验就耗费了他们1年半的功夫,反复实验的结论让人惊讶和不可思议。
    光和心灵感应波一样,都是量子的,都具有自我干涉的情况出现,并且都是在观察狭缝的时候就会发生坍缩为粒子性。他们在随后的5年里多次重复了多次实验,并且采用了新的设备和更加精密的观测仪器,结果仍然如此。
    在小组所有人闭门三年以后,发表了五篇论文,《论光的量子特性》、《心灵感应波量子现象及其数学表达》、《世界是如何存在的》、《运动力学和光学的量子解释》、《心灵感应的不确定性》,五篇惊世骇俗的论文的发表,让大唐帝国出现了短暂的静默期,以后,对于量子理论的批判随之展开。几位量子开拓者立即处于风口浪尖上。
    几乎和本时空差相仿佛的那种批判语调,不过被批评最多的是牛顿,对牛顿的批判是“确定论的背叛者”,“如果我们不看牛顿的时候你牛顿是否存在?”等等不一而足。
    对于这种理论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完全的不理解,唯一的支持众是皇家科学院的年轻一代,叛逆并且具有攻击性,他们发起了“捍卫心灵量子论”的旗号,旗帜鲜明的站在牛顿一边。原来牛顿是如此的牛呀,时势造英雄,在大唐这样的环境下,具有这么好的条件,并且有这么多大师级的高智商人协助,想不出一点改变世界的理论都不太好意思出去说。
    无论批评者如何评价,量子论一起确切的实验验证让新一代科学家认识了这个世界我们的认识是如何的肤浅。很多年轻一代的心灵导师们开始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这些人中,心灵导师都有10多位,心灵感应能力极其强大,对他们来说新奇是最重要的,强大的心灵能力需要进行突破,而其中一位年轻的心灵导师徐光启横空出世,在其中扮演者领袖角色,他在看了量子学的论文以后,对于心灵量子化极其感兴趣,而自己强悍的心灵感应能力能轻松实现漂浮,他在心灵学院中一直研究心灵科学,但是心灵科学这个时候已经出现瓶颈期,该发现的能力都发现了,在徐光启已经感觉到没有未来的时候,心灵量子理论出现了,如获至宝的饥渴的读着这些著作,并且去了笛卡尔、牛顿还做过拜访,诚恳的向前辈请教,并且亲身感受了量子现象,让他受到了启发。
    在徐光启看来,心灵待开发的领域远远不止现在这些,而还有更加深入的能力需要寻找,通过物理学院,他们看到了二元光学元件,包括那些晶体,偏振片,还有那些能够过滤心灵感应的云母片之类器材。
    徐光启感觉,心灵之所以能够有量子化,那就是其蕴含的能量或者不可知的能量来源,在研究心灵能量的时候,他发现通过二元结构化,采用将心灵感应进行各种变化,比如采用晶体过滤或者采用偏振片,采用云母制成的层叠状结构,试图取得新的现象。在一次测试云母层叠片的时候,发现心灵竟然能够实现方向性过滤,随后就发现了心灵感应对于远处物体的性质改变,比如能改变磁铁特性,改变气体的形态,在一种氢气测试中,将氢气变化为不可燃烧的另外一种气体,让他极其惊讶。
    深入的研究了氢气以后,能够感知气体的反射特性,与光谱反射特性类似,能够吸收某种波段的心灵波,在此徐光启开启了心灵量子化应用的尝试。在其他物理学家的协助下,对于各种不同的元素进行测试,特别是氢气、氦气等单元素气体,在3年以后发表了心灵学院的历史上最重要的论文《心灵的量子波效应》,实现心灵感应对于物质性质的改变的方法和实现路径,并且给出了经验公式,启动阈值和能量汇聚方式。人类第一次直接用心灵能够改变元素性质,为未来的改变微观粒子的属性奠定了基础,同时找到了人类通过心灵控制物质实现漂浮的原理以及心灵远距离控制物体的原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