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乔乔》第98章 生物科学大爆发

    当乔乔把这大唐这段科技史在地下掩体中说给几个人听的时候,这些人睁大眼睛,特别是王化顺,这位立志要研究心灵科学的科学家更是惊讶。
    “这应该是量子吧?根据描述看来,心灵感应应该是量子现象,但是估计唐帝国没有研究过双缝实验,要是在大唐做一次双缝实验,会和本时空有什么差别,咱们可以进行双缝实验,测试一下心灵科学的量子性。”王化顺无限憧憬的说着。
    “我觉得可以试试,如果真的成功,将会是一项诺奖级的发现。”乔乔鼓励王化顺。
    “如果是量子心灵,那么心灵就能够实现互感,那是不是就说明两个人之间产生了量子纠缠呢?不认识的两个人要实现量子互感根本就不可能,就像没有做过蓝牙配对一样,不知道对方的MAC地址,就不可能实现纠缠,也就不可能产生心灵传输。”杜永春说。
    “应该是这样,你们可以试试,我觉得这个说法能够站住脚。”
    “那心灵感应能够实现引力透镜是怎么回事呢?”王化顺问道。
    “这个还不知道呢,估计也是最近上百年才发展出来的心灵应用的方法,以后肯定能够知道,后续大唐又发展了300多年,这300年肯定是另外一种发展轨迹。”
    “不过火星发展可是感觉并不那么快呀。”洪琪问道。
    “我猜想火星那种资源环境,发展了几万年才到现在的地步,说明了大过滤器真的有可能存在,他们的发展轨迹应该是线性的,而地球的发展轨迹是指数级的。”
    “大过滤器,咱们这个时空的大过滤器是什么呢?难道会在下一个大过滤器面前毁灭或者是艰难通过?”亚男感慨的说。
    “我觉得过滤器概念的存在是合理的,否则人类就不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坎,白垩纪的恐龙灭绝是一种过滤器,人类的某种大瘟疫也是一种过滤器,各种战争也是一种过滤器,甚至科学的岔路都是一种过滤器,过去的人类根本就不知道科学到底应该往那个方向发展,进化的结果就是向各个方向发展,在无数次的碰壁后,淘汰走不通的方向,才会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这种发展是一种尝试性的发展,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运气也算是一种过滤器吧。本时空的运气还算不错,大唐更是好运气。不过运气在火星上就要单薄的多,那么脆弱的环境,稍微一点风吹草动一个大的灾难就会毁掉火星人类。”乔乔也感慨的说。
    刘学贵说:“火星人算不算人类?应该算作类似大猩猩,只是大猩猩有了智慧,但是即便有了智慧仍然是大猩猩。”
    “哈哈,你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说,一切以人类为中心,那个绿色地球组织却和你相反,认为自然为中心,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思想哪有对错之分,在我们这个时空中,人类能够容忍很多不同的思想存在,而火星人则完全相反,越是具有生存危机,越是需要思想统一,否则人类就无法存活,越是资源充裕,宽容度就越大,人类就越是能够找到更加合适的进化路径,可惜地球人现在很难再进化了,不知道是不是没有了进化的动力和机会了呢?”
    “好了,说说通道工程进展情况吧。”乔乔问到。
    王化顺只好打住了话题,“通道工程将会在3个月以后进入后期调试阶段,根据乔乔的建议,请张大为担任测试人员,大为最近一直在航天局做适应性训练,这个通道工程不知道会如何运转,对于身体是否有很高的要求,虽然我们分析很可能对身体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还是谨慎一些,这些都需要张大为作为模板进行测试演练。”
    “找时间去看看张大为,他可能是人类第一个穿越平行宇宙的人。”
    “好的,不过关于心灵感应的研究,我觉得最好由425机构来负责,不要依托于其他机构。这样便于利用大量的心灵感应人才。”王化顺给乔乔提了一个建议。
    “好的,我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咱们马上提交申请,请求国家拨付资金建设并进行研究,不过最好先立项,准备一些实验方案和资金规划,咱们不能乱花钱,即便刚开始研究方向并不明确,但是也需要说明步骤。”乔乔建议。
    “好的,我会和导师们讨论后做出立项报告。”
    ……
    日本灾难到已经发生1个多月了,现在逐步转向灾后重建工作,全球各地都在抢日本的人才,日本的科研能力和人才队伍足以让全球眼红。不过这次中国有了先发优势,前期大量的幸存者和受伤者在国内治疗,而且各科研部门有组织的提前介入,接纳了大量的人才,连基金会也抢了几个诺贝尔生物、医学、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现在正在偷着乐呢。其他机构因为下手晚了一点,得到了一些技术性的专家,也足够开心了,其他国家,包括美国都没有得到太多的尖端人才,川普还在郁闷着呢,乔乔觉得有必要找时间安抚一下川普的感情,毕竟是老朋友了。
    乔乔横空出世以后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灾难,也有巨大的收获,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更加清晰,特别是生物医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疾病以及医学的贡献最大。尚院士研究出了治疗肺癌的药物,随后欧洲和美国的三家实验室也陆续做出了惊人的发现和突破。
    位于加州的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首先在《自然》期刊中发布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是“新型酵母菌的有机物转化实验”,这项成果绝不是像名字写的那么简单,实质就是对一种酵母菌的菌株进行基因修正,改良了的一种酵母菌,具有极大的吞噬力,在温度达到90度的时候,具有特别活性,能够将塑料转化为生物柴油,转化效率达到35%。这项改良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和环保价值,能将废弃塑料转化为生物柴油,世界上大量的塑料类垃圾再不愁降解的问题了。这个发现将会直接改变世界上的能源结构和回收利用的方法,对于被人类破坏了几十年的地球做出补偿,让环境回归青山绿水。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的能源循环利用时代。仅此发现就能够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其经济效益将会极其惊人,虽然还在实验阶段,却让地球人欢欣鼓舞。实验的关键技术采用了大唐的基因编辑技术,并且技术改良,分别产生培养了上千种不同DNA结构的酵母菌,新技术使效率提高了几千倍,如果没有这项技术,这个成果将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发现,论文特意写道“谨以此论文向乔乔先生致意,如果没有您的伟大工作,将不会有这项技术的突破”。
    美国杰克逊实验室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模式动物研究中心和基因组学研究机构,其研发的实验小鼠是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实验工具的金标准,每年约有300万杰克逊实验小鼠被运送至50多个国家1000个研究所的2万多研究人员手中,至少26项诺贝尔获奖成果与杰克逊小鼠实验室相关,是世界高水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支撑平台。杰克逊实验室根据大唐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设计产生各种病变特征的小鼠,比如肺癌小鼠、糖尿病小鼠、疯牛病小鼠等,世界上的大多数病症的实验用小鼠都能够根据需求提供,这项突破极大的催化了全球实验室的成果的形成,很多实验室,如果没有这些标准化小鼠,根本没有办法做实验,更别说进行批量化对比研究。
    哈佛大学的生物材料研究室的RobHowe教授不甘落后,在杰克逊实验室发布了成果以后,紧接着就在媒体上发布了新的研究成果,仿生器官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人类的很多疾病到现在无法治愈,比如心脏衰竭或者肾衰竭等需要更换器官的情况下,必须有供方提供才能进行替换,现在哈佛大学的成果是,通过提取需要器官移植的人类的血液样品,能够分离和“建造”出和需要器官移植人完全一样DNA的器官组织,虽然现在只能提供肾脏,但是这项研究让人类看到了器官移植的曙光,也许再过几年肾脏器官移植将不再是难事,只需要提供一点血液就能够培养出和自身DNA完全一致的肾脏,不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这将是人类的福音,未来有可能会制造出心脏、肝脏等大型器官,让人类的疾病得到根治,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RobHowe教授激动的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不是我们获得了大唐的新的基因技术的成果,人类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感谢乔乔对人类的贡献,感谢大预言基金会。”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过去一直致力于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表达谱和修饰谱项目以及慢性HBV感染、SARS感染、鼻咽癌、肝癌等复杂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他们在招标通过认证以后,迅速将研究方向和研究手段切换为大唐基因编辑模式研究和遗传易感性研究,因为在肺癌药物中被尚院士的如梦研究院抢了先,正在憋了一口气,几乎是超负荷的工作,基于研究中心强大的研究资源和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机构的全力配合,很快也做出了成果,人类的疾病研究历来是比较困难,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特别是影响人类几代人的慢性病研究方面,肝病的研究历来是最难的方向之一,中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1.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例。乙肝病毒也是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病毒,乙肝病毒为DNA病毒,同时也是一种反转录病毒,其反转录的过程是利用病毒自身的DNA聚合酶进行的。乙肝病毒到现在为止是无法治愈的。研究中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一种病毒体基因编辑以后植入人体,这种病毒能够复制,能够识别乙肝病毒,并对乙肝病毒进行基因片段替换,使乙肝病毒迅速死亡,而这种病毒体,在没有乙肝病毒进行转录的时候,也会逐渐死亡。这种基因病毒药物就像黑客一样深入人体,将乙肝病毒进行改造,彻底杀死乙肝病毒。这是地球人类第一次使用黑客病毒杀死乙肝病毒的案例,有效率很高,但是需要进行长期实验才能上市,因为现在还无法知道这种乙肝黑客病毒会不会对其他病毒或者正常细胞体产生影响。不过仅仅如此也足够震撼人心了。这几乎是人类DNA技术的最伟大的成就,类似于人类对DNA进行编程,改变了整个操作系统的内核。研究中心在发布这项成就的时候,邀请了乔乔帮助站台,作为中国官方的研究机构,是需要支持的,不管是心理上还是态度上,况且这是人类基因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位于伦敦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是由2010年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保罗·纳斯提议将英国伦敦两家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合并在一起,建立的一个巨型实验室,当时投资达到65亿人民币左右,是欧洲最大的单一生物医学实验室。弗朗西斯·克里克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该研究所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研究所出了很多诺贝尔医学奖和化学家的科学家,甚至CRISPR-cas9也有这个研究所的KathyNiakan突出贡献。前几年一直在做生命科学的研究,主要是希望利用基本的有机物生成生物,经过了10多年的研究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在得到大唐生物科技的成果以后,果断的抛弃了自己研究出来的CRISPR技术,直接全面的采用了大唐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基本氨基酸编辑,在培养皿中生成了只有100个碱基对的最基本的病毒,这种病毒体没有蛋白质包裹,但是在培养皿中能够生存2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人类终于能够生产生物体了,虽然离真正的生物体还有巨大的距离,但是至少让人类小小的扮演了一次上帝的角色。仅此就足以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了。
    在短短的一年内,人造生物、乙肝病毒的克星、人造自体器官、定制疾病的小鼠、能够分解塑料等有机物的酵母菌等重大发现,让人眼花缭乱,激动万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