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宫淡花容宋长心卫端翎》第67章 杀入京城

    北境的桐城内。
    桐城位于古澜国北境,虽说是北境,但是却不是北方边境,而是偏北的一个小城,距离京都也不过是三日的行程。因为连接外塞,因此桐城比一般小城更加富饶几分。
    桐城驿站内,沈怀仁静坐在书房内,看着一本书。
    沈怀仁虽说是前朝太傅,但是也不过四五十岁的年纪,此时一身蓝缎长衫,看上去颇有几分文生气质。但是那一双眼睛却总是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
    原本沈怀仁官制太傅,手握重权,虽说朝中尚且有宋丞相,但是宋丞相不过是一介文官,与手握实权的沈太傅实在不能抗衡,但是就在沈怀仁得志之时,却悄然选择退隐,只是居了一个闲职,这其中的理由便只有沈怀仁知道了。
    沈怀仁才退隐,而南风曲便以武状元的身份随军出征,才二十出头的年纪,便已经官居上将军。
    想到南风曲,沈怀仁眸光一闪,眼眸中自有得意之色。
    当年退隐虽然心有不甘,但是若是他留在朝堂之上,那定然没有了南风曲的出头之日,因为但凡明眼的人就能看出来,这两张脸时何其相似。
    如若有人细究,只怕他们三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因此,沈怀仁的退隐,不过是给南风曲机会罢了。
    想到不久就能杀入京一家三口团聚,沈怀仁的脸上便露出了几分笑意。
    就在沈怀仁走神之时,却听到门口有人进来通传,一个副将模样的人,身披军甲走了进啦,拱手道:“太傅,京中来消息了。”
    沈怀仁翻书的手一顿,神情颇有些激动道:“快拿过来。”
    那副将模样的人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脸上带着激动的笑意道:“这是方才一个从京中来的信使送来的,风尘仆仆的模样,一看便是快马加鞭送过来的。”
    沈怀仁顾不上答话,而是急忙拆开了那封信。
    才拆开,便见一个块紫玉自信封中滑出。正面是刻着些精细的花草模样,沈怀仁将玉翻过,便见紫玉上刻着一个昭字。
    沈怀仁脸上露出了笑意:“这是昭华贴身带着的玉佩,定然是她和曲儿拿下了卫端翎,现在宣我等赶往京都。”
    说完,沈怀仁已经拆开了手中的信,脸上的笑意更加深了几分:“陈副将,传令下去,全军整顿,明日一早进京。”
    陈副将眸光一亮,看到沈怀仁这幅模样,自然是知道京都局势已定,于是十分欣喜的点头应着,便下去通传了。
    距离宋长心送出消息,已经过去了三日。
    这三日宋长心便也没有干什么,只是静静的等着这宫闱之中爆发出一场战争。
    或许是因为时间拖得越久,朝政中尚且不好处理,南风曲倒也没有再过来。到了第三日晚上,宋长心依旧是静静的坐着看着天空,夜空深邃,天幕上散落着点点的星子,那样的浩瀚,让宋长心觉得若是看久了,似乎就能看到时空的另一边。
    就在宋长心微微有些走神的时候,就听到密道的方向传来一声很轻的口哨声。口哨声很轻,但是宋长心的耳力好,听着便也格外清晰了。
    过了片刻,宋长心便去了密道内,密道内,一束细细的光线射下来,恰好照在一张纸上,宋长心打开那纸,之间几个飘逸的字迹:长心,明日沈怀仁的兵马就到了临城关。待我接你回府。
    看着那几个字,宋长心只觉得心中涌起一丝暖意,想来,他定然已经安排好了。
    第二日午时,沈怀仁的十万大军便已经到了临城关。临城关是进京都的最后一道关卡,自然是易守难攻。
    加之早在古澜先祖见之际,之所以选了这里做京都,就是看上了这里的地势。临城关外是一道长约十里的峡谷,两边地势略高,因此若是事先最好准备,埋伏好,外面的军队想要攻入,定然是难上加难。
    沈怀仁虽然带军颇为细心,但是收到三日前的那封信,却也冷静不了,若是京中来信,便是需要十万大军冲入京都,威慑那三万御林军的,然后封王拜相指日可待。
    因此,进入临城关的峡谷内,沈怀仁便派了陈副官带着一万人的先锋营去关外让首关的人开门。
    临城关外,守关的人将领霍秉则已然站在城墙上喝道:“大胆,关下何人?竟然带兵入京?难道意图谋反不成?”
    陈副将听到霍秉则的话,脸上一笑,道:“我们是北境沈太傅的兵马,卫王卫端翎谋反,上将军特意通传了沈太傅来京都中捉拿叛贼。”说话,陈副将一喝:“此事关乎国家社稷,你还不开门,这等后果,可是你能担负得起的。”
    陈副将的话说完,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现在卫王既然已然被擒,那么京都中已然没有了做主的人,既是如此,这些人自然是应当知道取舍的。
    可是就在陈副将得意之时,却见城门上出现了一个人,一身淡金色铠甲,墨发以紫金冠束起,看上去英武不凡。
    只是待陈副将看清城楼上的那人的面容时,却身体一颤,竟然是卫端翎,若是卫端翎并未被抓,那么,此番他们前来,岂不是落入了陷阱之中?
    就在陈副将惊恐不已的时候,便听见城楼上的人淡淡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冷意:“沈怀仁带十万大军入京,意图谋反。所有士兵,凡投降者不杀,其余一律,杀无赦。”
    卫端翎的声音自城楼上传来,传到士兵的耳朵中,让所有人皆是一颤。
    陈副将暗暗握住了剑,他心中自然清楚,现在沈怀仁手中有十万兵马,即便卫端翎在,卫端翎手中并无实权,又怎么可能与十万兵马抗衡?
    只是…陈副将微微蹙起眉头,原本若是按令带大军进京都,是以诛杀叛臣卫端翎等人为名,但是倘若卫端翎没有被擒,那他们的举动就是私下带军进京。所以,无论如何,原本他们想法设法设计的正义之师,此时已经成了叛军了。
    虽说成王败寇,但是历史上,谁都不愿留下一个叛臣的声明。
    就在陈副将心中思索着,却听见原本临城关周围的山崖上,已然传来了呼喊声。陈副将抬头,便见周围的山崖上,已经站满了士兵,粗粗看一眼,竟然不逊于他们这十万之众。
    更何况,这些人既然已经悄无声息站在山崖上,想必是已经设好了埋伏。想到这里,陈副将瞳孔微睁,不敢置信的看着城墙之上的卫端翎,能够这般布置好,定然是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计划,也就是说,那封书信,分明就是卫端翎所传?
    可是,卫端翎一直身处京中,又怎么可能想到京中生变,遥远的北境有十万军马?
    陈副将骇然,便听到周围响起山呼:“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呼声潮水一般涌来,将在下方的士兵淹没。陈副将握着剑的手终究是松了几分,这一场仗,士气上便已经输三分,又怎么可能输。
    山崖上的呼声已然继续,方才卫端翎的话,便已经定了他们叛军的身份,加上眼前的这般形式,已经有人丢了武器。
    若是之前的正义之师,他们定然是要誓死一战的,但是现在已经是叛军,便已经没有了拼命的理由。
    卫端翎尚且没有出兵,只是用了这一攻心的计策,沈怀仁的军队便已然打乱,这样一乱,沈怀仁的兵马人数,战斗能力自然是大不如前。
    卫端翎看着城楼下乱成一团的兵马,眼眸微冷,虽然他手上并无实权,但是宋长心送出来的金印能够调动三万御林军,加上兵部尚且有三万皇城军,再加上关靖手中的人马,虽然不足十万,却也有八万之众。
    八万之众,在临城关这样的地方,对付十万之众也已经足矣。更何况将士的决策错误,本不应该让这些士兵赔上性命,因此卫端翎便给了这些士兵一个投降的机会。
    及至晚间,沈怀仁的人马已经只剩下五万,期间战死了少许,更多的是在混战中投降了。但是这仅剩的五万人马,也被迫退至临城关一角,进退不得。
    原本沈怀仁的兵马都是匆忙赶路,身上只带着几天的干粮,如今被困,自然是不用多久必然投降。
    卫端翎只是安排一部分人固守着吗,另外带着几万的兵马,便向宫中去了。
    夜色已深,但是卫端翎的几万人马举着火把向着宫门走去。南风曲站在宫内,自然是看到了这幅情况。
    南风曲的眼眸一亮,若是此时卫端翎举兵反了,他只需通知北境的十万大军,必然成事。只是不等南风曲传令下去,他手下的副将便已经匆忙跑来。
    “将军,今日沈太傅率十万大军进京师,已经被卫端翎截下,现在只余下五万人马,被困临城关。”
    “什么?”南风曲面色苍白,那十万兵马是他全部的倚仗,若是没了,那么他便彻底没有了希望。
    那副将低了头:“听说卫端翎以您的名义传了讯息,让太傅进宫,并且在途中设伏。”
    南风曲的脸色愈发惨白了几分:“怎么可能?卫端翎又怎么会想到父亲?”说完这句话,南风曲一震,陡然间脸色铁青:“不对,定然是宋长心穿了讯息给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