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素心杨广》第247章

    三月的京城。
    正是草色上台阶,绿意入帘栊的季节。
    杨坚带着宣华夫人,容华夫人再次离开大兴,到仁寿宫避暑,由皇太子杨广监国。杨广无疑是个非常成功的储君,小事在他手里料理得无暇可击,大事必然派亲信,快马到百余里外的仁寿宫向杨坚汇报,征求意见,决不越权擅自处理。而且,他对朝中官员进退有度,虚怀若谷,充分表现出一个皇太子应有的能力和风度气量。
    这日黄昏,落日把西边的云霞烧红,也给远山密林染上深深浅浅的胭脂红。东边的天还是一片蔚蓝,隐约可见初升的满月,圆圆的,通透的白色,像一块冰,贴在天幕上,让人担心会不会也被那火烧云烤融……
    波光微微荡漾的湖面,倒映着落霞蓝天冰月,飞鸟投林,说不尽的风情万种。
    湖边的那棵大树叶冠浓密如华盖,树下绿草茵茵,点缀着黄色白色的野花。一张很大色彩斑斓的西域地毯铺在树下,地毯上几个男人或歪着,或靠着,或坐着,手里拿着酒盏,说说笑笑,轻松愉快。
    不远处的草地上,有两张靠在一起的大藤椅,椅子上铺着锦团绣垫,素心舒服地窝在椅子里,下半身盖着张薄被子,头发简单挽起,饰以碧玉簪,衬着身上裁剪合体的浅青色翻领小袖短襦,显得清爽秀丽。
    坐在她身边的杨广,今天穿同色圆领丝袍,马皮六合靴,既潇洒又儒雅,他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被她盈盈的眼波所吸引,看到她一脸的红霞,他眉宇间的快乐藏也藏不住。
    这三个月以来,为了把她从鬼门关抢回来,为了她的康复,杨广可谓费尽心思,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暗中经历了多少心情起伏。
    素心过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求生欲,这次发挥到了极点。
    在她被伤痛折磨得迷迷糊糊之际,连大夫都说,能感觉到这个女人要活下去,昏迷着也晓得配合医者施针施药,坦然承受所有的苦楚,凝聚每分力气,要逃离死亡的威胁。
    也许是良医好药,也许是他每天的关心鼓励,和她自己本身的努力,这次总算大难不死,捡回小命。
    杨广记得,她醒来后不久,问起孩子和凤启。
    他把整件事坦然相告,素心听完后,仔细问了很多关于孩子的细节,想了很久,然后说了句:“佛经有云:舍得,舍得,没有‘舍’,何来‘得’?”
    这推心置腹的话,让杨广心一宽,认真许诺:“将来,你若想见孩子,可以随时去看望他们。”
    当时素心眼睛里那种浓浓的知遇之情,杨广反复回味了很多天……
    今天是素心康复后第一次出来散心,所以觉得特别开心。
    她的好心情感染了杨广,加上对答间的妙语连珠,令杨广笑完又笑。
    杨广看得出,她变了。
    如果说以前的她倔强执着,不拘小节,聪明机智。那么,如今展现在他眼前的素心,是一个视野开阔,经历了生关死劫后的女人。她明显比以前豁达乐观,言谈间总是不经意地带出洞察世情的睿智,和关心身边人的体贴。
    对那些爱戴自己的手下,她越发尊重,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处处为他们着想,身子还没痊愈,就开始着手,为他们解决很多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她那种感恩的真诚,打动了每一个人。
    在杨广心里,萧妃是一个温柔婉顺,知书识礼,能和他吟诗作对,弈棋猜谜,占卜论周易的好妻子。
    而如今的素心,在他心里,早已是千金不换,是个绝对可以并肩作战,放心把背后交给对方的“同袍”。
    时光在他们的轻言细语间流走,慢慢地,当落日西沉,霞光冷却,蔚蓝冻成蓝黑色,冰块也凝固成银镜。
    杨广站起来,说:“你也该歇息了。”
    素心想起件事,把头靠在椅背上轻轻说:“还记得那木屋?我们去看看。”
    提起往事,两人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杨广抚掌笑道:“好!这就去瞧瞧。”
    于是唤来几人仆人,抬起椅子,一起去到林子里的木屋前。
    素心慢慢走下地,杨广想要扶她,她笑着摇头,表示不必:“走慢些,没事。”
    打开门,命仆人点起几盏亮堂堂的油灯,自木屋前的井里打来桶清水,等到仆人们退下后,素心才把房间中央那张大案桌上盖着的蓝布一点点拿开……
    这是个有半间屋子大的地貌模型,整个隋国展现在他们眼前——半间屋子大的地貌模型:西边高高的是高原山脉,东南面丘陵平原。褐黄色的是土地,墨绿色的是森林,还用大大小小的城堡城墙标明大兴,洛阳,建康,江都,余杭等等名城……
    那蜿蜒如龙守卫中原的是长城,这里是黄沙漫漫的瀚海沙漠,还有,那里是无边广袤的草原……
    素心拿起一个长柄木勺,一点点地在上面凹进去的地方注进清水,咦!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逐一出现在杨广眼前。
    慢慢地,黄河,长江,淮河等几条大河也成形,渤海东海黄海开始有了荡漾的碧波……
    注够了水,素心微笑:“大哥,不要眨眼!”说着,启动机关,随着一阵轻轻的齿轴转动的微响,哈,这些江海湖泊里的水,竟然可以循环流动!
    杨广看得双目熠熠生辉,胸中豪情顿生,站在那里指点江山:“这是江都,这是,大兴!哈哈!这肯定是我们一起打过仗的南康城!这就是小斤山?这是注句山?这是什么?一定是父皇挖的广通渠……”
    “嗯,这里是高句丽,过去一点就是契丹部落,奚部落”他的手指一路西移:“铁勒部落,突厥四大部落……这些野蛮人,一旦联手,后果不堪设想!父皇是对的,先内部分化他们,等到时机成熟,再重锤出击,以绝后患!”
    “素心,你让兄弟们四处收集图册,为的就是这个?怎么不早说!我多打发几个人帮你。”他兴高彩烈起来:“我能不能把这搬回东宫去?”
    素心有点不好意思:“我胡乱拼凑的,手工粗糙,用来逗你一笑还可以,带回去丢人现眼……免了吧。”为了这个模型,她做了无数次的试验,另外那间木屋里的,就是这个的雏形,各方面都还没完善。
    杨广呵呵笑:“既然是我的,呵呵,那就由我处置!过几天就想办法弄回去。”看到她的神色,忙加上一句:“不张扬,神不知,鬼不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