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素心杨广》第21章

    唉,如果素心真的是男儿身就好了,这样,以她的为人才学,想必会在王爷那里挣得一席之地,加上我和大哥的努力,那样,南家肯定会得益匪浅……
    他仔细打量素心:她近来瘦了很多,穿上长袍,这样绑起头发,干净的脸,那样浓的眉毛,坦然明亮的眼睛,加上在其他女子身上根本找不到的神情,让她看起来就是个十六,七岁,家学渊博的少年。
    也许,可以……让她分身?昭明脑子里闪过一个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的念头。
    能否让她继续做皇上和王爷眼中的“小厮”?以“他”的学问见识,从容潇洒,定能做好分内的事儿。就算不能成为王爷的心腹,能做其幕僚……就等于在权力中心有了一个自己人……多好的一个机会!
    回到家,她还是我的人……会被发现的机会又多大?如果,她不在南家住,会把风险降到最低?
    他定定神,把思绪整理好了,才开口道:“其实,只要我们瞒得好,也不是不能让素心为王爷效力。”
    余庆父女震惊的望着他,他继续说道:“反正皇上早就说了要见素心。这事儿决不能穿帮,本来我们就商量好,让素心还扮那小厮。现在干脆两件事合成一件来办……岳父,素心女扮男装的事,到底有几人知晓?事关重大,还请岳父仔细想想。”
    余庆摸着胡须,道:“就是我最亲近的几个弟子,和清松的妻子淑芬。其余的人一概不知情。”
    “府上其他的丫环仆妇也不知道?”
    “我们人口简单,就是几个弟子和几个仆妇,那些仆妇都是有家室的,只白天过来帮忙;还有几个仆人,住在院子的另一边,不会知道这些的……弟子们都是忠诚可信之辈。而且他们和素心小一块儿长大,情同手足,绝无加害之理。”余庆说。
    昭明轻声道:“那……我们见一步走一步吧,反正素心……我已经跟丽君他们说了,她得了怪病,会传染的,家里正好添了孩儿,让她在岳父这养病,她们没有不愿意的。素心暂时住在岳父这,正好掩人耳目。”
    素心冷静地说:“昭明,如果非要剑走偏锋的话,决不能有一点把柄落在旁人手里,我不想连累你们南家上下……”
    昭明到底心思细密,他说:“我和大哥一直在朝中保持中立,这次会不会让他们认为我们投靠了晋王呢?毕竟太子才是将来的国君。”
    素心说:“等晋王回到长安,我会和他先见一次面。该如何进退,我们掌握分寸。不会让你和大伯难做的。”
    其实她心中早有了定夺,就算是昭明今天决定要拒绝王爷,她也准备好了一套方案;既然他现在愿意合作,那就最好不过了,
    接着,他们两又把冯小怜的事和余庆说了。余庆表示极大的支持,还仔细的商量了如何走下一步……
    深夜,余庆父女剪着灯花,静静的说着话儿。
    余庆问:“闺女啊,你到底想清楚了没有?”
    素心抿着嘴道:“我和晋王的交情……不是外人可以明白的。”
    余庆深深的看着女儿:“心儿,王爷……知道你是女儿身?”
    “不,他应该不知道。”
    “那……”他想了想,还是要多问一句:“心儿对他可有……其他想法?”
    “父亲,我们是兄弟。”素心很肯定的回答。
    “为父自然是信你,不过多问一句罢了。”余庆道:“你和王爷的交情,昭明知道么?我听他的口气,好像是不清楚的,是么?”
    “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素心淡淡地说。
    “心儿,这条路是很难走的……唉,也许,为父不该牺牲你的幸福,把你嫁入南家。”余庆有点后悔。
    “父亲,您教女儿,一个女人,不该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任何人身上。您还教过女儿,人生来平等,我们对待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不是么?杨广在女儿眼中不过是个知己,并不是王爷;昭明,世人眼里他是我的丈夫,可是,女儿心中,他和其他人没有分别。”
    素心微笑:“等到事情了结了,我必然会离开他的……我没有兴趣和两个女人几个孩子争宠。而且,他们官场中人,对名利权位的追求,就象呼吸那样自然,我们……差太远了。”
    余庆愣了一下:“我以为……他对你是极好的。”
    她顿了顿,黯然说:“我的幸福,和他没有关系。”
    余庆久久无语,素心也不说话了,两人就看着墙上的影子随着烛光跳动。过了一会儿,余庆才叹口气:“唉,到时候,你在王爷身边,一切小心……荣华富贵,过眼云烟而已。”
    “是的,女儿不会忘记父亲的教诲。”素心回答。
    余庆深知自己的女儿和自己一样,不会忘记自己是墨家的后人,平等,博爱,生活俭朴,不喜奢华浪费的墨家精神如同血液一样与他们同在,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的。
    “杨广,他也深受墨家论著的影响,我和他曾多次论证过诸子百家,他……父亲,我知道他的想法,他是我们的同道中人……希望女儿没有看走眼。”素心一字一句地说。
    “我曾暗示昭明,不要介入太子与晋王之争……当时我的确这样想,不过,在到过太子府后,就改变了主意。太子奢华无度,姬妾众多,而且他沉迷享乐,醉心歌舞,我不能想象他会怎样治理国家。”素心告诉父亲。
    “心儿,只要你能做到进退自如,为父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我会在南方先置好产业,随时准备全身而退。”余庆道。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早春三月,草长莺飞,天地间一片绿意。
    昭明的儿子取名为衡珲。弥月酒没有大搞,不过请了大哥昭仪一家,丽君和杜盈娘家的亲友,在府里摆了几围酒席,大家欢欢喜喜的吃了顿饭。
    余庆父女以病为由,没有出席弥月之宴,好在也没有人在意。
    昭明在百忙当中几乎天天都去余家逗留一阵,他已经走马上任新职位了。
    隋帝杨坚无愧为一位好君主,他懂得民生艰难,注重珍惜国力,每条法令都令百姓得到实惠,而每个国家的大动作,比如五八四年兴建广通渠运河,五八五年开始修筑长城:宁夏灵武至山西塑县。事前都经过三省反复讨论,衡量得失,详尽计划,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尽量把劳财伤民的程度减到最低,才颁布的诏书。
    如今,为了天下大同,即将发动的伐陈之战,更是牵连面甚广。为了保证后方的供应,保证国家不会被战事拖垮,朝中上下更是天天日日的不停为草拟每一条政令而各抒己见,常争得面红耳赤。其中风头最盛的是高颖,杨素,李维,史万岁。
    他在新的职位上如鱼得水,越做越顺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