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枫韩夕瑶》第220章 大夏君臣

    凌枫稍稍顿了一下,说:“先说贺强和他的两百人,说他们重要,不仅仅因为他掌握着新式炸弹的制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您和瑶儿的安全保障,进一步引申,如果真的到了危险的时刻,他们也可以保护姨母和王爷。
    “因为我不在你们身边,你们的安全,在我心里是头等大事,所以,我才会比较重视贺强和他的那二百人。
    “至于顿珠和喀喇沁部族的重要性,刚才我已经说的差不多了,现在,我还想强调一下。如果抛开身份因素,我觉得顿珠和她领导的喀喇沁部族,对您的兴复大魏王朝计划,甚至比晋王和安南王更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一再强调。
    “不过,您说我对晋王有成见,也不算错,因为我确实对他不是很放心。到目前为止,我接触到的,所有熟知晋王的人对他的一个印象几乎都是一致的,就是他比较软弱,甚至是懦弱。
    “母后,您应该感觉的到,我这么说,没什么恶意,如果需要我可以保证,这是我第一次说起对晋王的评价,也是最后一次。
    “我决不会在有外人的时候,背后对晋王发表不恰当的议论。但是,如果他这个软弱的性格属实的话,那就是很大的问题。
    “据我所知,晋王到封地大同府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儿臣一样,远离父母、兄弟和其他亲人,身边最可靠的人就是那些侍卫、属官、太监等人。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把随我来到幽州的侍卫、太监和宫女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感情方面要比一般人深厚得多。
    “但是,儿臣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绝不软弱,而且很有主见,这一点我绝不是自夸,所以我信任那些侍卫、太监们,而不会依赖他们。
    “可是,如果二皇兄真的是一位性格软弱的人,他就很难摆脱对这些人的依赖。他在大同府一年多,已经差不多和这些人融为一体了,自然会形成一个势力集团。
    “那么,无论是顿珠的喀喇沁人、还是安南王爷的沧州人,抑或是贺强等振威军人,甚至包括母后您对他们来说,都是外人。
    “你们这些人到大同府以后,势必会威胁到除了晋王以外,他身边的很多人的利益,如果大同的原有势力集团的人之中有一两个心怀不轨,或者心术不正的小人,挑唆一下晋王,那么,很可能就因为一件小事,而影响了整个大局。
    “所以,母后,这些话,即便你不喜欢听,我也要说出来。”
    听着他娓娓道来,萧后慈爱地看着凌枫,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直到他停了下来,她才微微点头说:“枫儿,你坦诚了许多,已经不再有那么多顾忌了。还记得从幽州去直沽镇的路上么?
    “我拐着弯地向你问计,你拐着弯地表达你明白了我的意思,现在,你已经不再花精力才我的想法了,直接就说出了你的感受。
    “孩子,我很欣慰,你对我已经不再处处设防,也不那么敏感了。我喜欢听你说这些,因为你比我想的周到、比我想的全面。
    “你姨母再一次猜到了我的心思,刚才咱们已经说过了,我确实希望你能和我在一起,因为我逐渐感觉到,你慢慢地已经成了我的依靠,母后开始离不开你了。
    “没有你这孩子在身边,很多事情我会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可是,我们也都知道,让你放弃自己的一切,去帮我,那是不现实的。其实,有一样,你可能没想到。
    “我纠结的,不仅仅是你越来越出色,会威胁到醇儿复兴大魏,我更纠结,不能待在你身边,见证你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凌枫看着萧素素的眼睛,他从那目光中,看到了慈爱、遗憾和不舍……
    一个人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伪装,唯一难以改变的就是目光。
    凌枫知道,此刻的萧后没有任何的掩饰,把她对自己的情感,全部表现出来。
    他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凌枫缓缓站了起来,双手抱拳,郑重地说:“母后,都说世事难料,人和人天各一方,再重逢,已不知何日。
    “可是,儿臣偏不信这个邪,即便我们不在一起,还有信鸽会时时让我们保持联系。儿臣会把自己经历的每一次挫折,和获得的每一点成就告知母后。
    “最晚三年,儿臣向你保证,最晚三年,儿臣就会去迎娶瑶儿,到时候,如果兴复大魏的事业还看不到光亮,就随儿臣去见证我一个个地将萧广野、狄勒之流斩落马下,可好?”
    萧素素郑重地点了点头。
    八月二十七日,南朝京城金陵,大夏国皇宫,武英殿。
    这里是大夏国皇帝,在散朝以后和他的股肱大臣们处理重要国政的地方。
    此刻,大夏国皇帝陛下凌溟灏坐在御座上,左边是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北魏俗称的左相周鸿儒。
    右面,是兵部尚书令狐楚。
    下面跪着的,是御史台御史,朱坤。
    大太监方怀立在景安帝凌溟灏的身后。
    凌溟灏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做了十三年皇帝,今年是景安十三年。
    周鸿儒比皇帝大十岁,已经六十二岁,是西林党的领袖,出身江南望族,是著名的文坛领袖。
    令狐楚,是正二品的兵部尚书,德妃令狐氏的兄长,皇次子凌相的舅父,今年也已经五十三岁了。
    大太监方怀,是从小跟着凌溟灏的潜邸太监,跟着凌枫的太监庄静的干爹,今年已经六十五岁。
    只有跪在最下面的那个人最年轻,也已四十出头,他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朱坤,周鸿儒的门生兼女婿,今年也已经四十二岁,四品大员了。
    四品官,在地方上,已经可以做到知府了,然而,在京城,却还是小字辈。
    尤其是在武英殿,这里基本上都是一二三品出没的地方。
    景安帝似乎精神不大好,朱坤行了跪拜礼之后,过了足足有盏茶的功夫,他才有气无力地说:“起来吧,朱爱卿,前次派你出使北魏,为萧皇后祝寿,辛苦你了。
    “朕听说遇到萧广野那逆贼造反,受了些惊吓,如今可好些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