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天行田谧》第205章 异族

    这日,飞天侯一行到达了河东道石州,在石州一干官员的迎接下,率领两万人大军驻扎在石州北郊。
    石州距离最北方皇帝要求集合的地点云州已经不远,中间相隔一个朔州,而朔州一直是河东道军事重镇,中间曾经被神朝改名为马邑,现在那里驻扎着近三万规模的大同军。
    这三万军队同样负责着云州的防务。
    飞天侯一路上一直派送信使向神京传递消息,想必先天皇帝很快就会给他指令了。
    郑府的一家人却是没有和飞天侯一起驻守北郊,而是住到了朔州城中,郑游的任命还没下来,不过据飞天侯所说,郑游可能不再任某个县县令,应是河东道某个州的录事参军,虽然品级和飞天县令差不多,但是职权上算是有一定进步了。
    而且马上就要与寂温开战,边境的录事参军还可以得到更多锻炼,以及上升的机会。
    与儿子不同,郑坦倒是对这个新的消息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喜悦,郑游问他为何不悦,他也不说。
    定泥阁中,先天皇帝李景之正在阅览奏折,自昨日长时间的早朝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眩晕症又犯了,下午就没能来定泥阁办公,反而让长乐皇后陪着逛了一下去年修缮好的皇家园林神州园。
    今日早朝时间并不长,而且大多数的议论都是围绕北伐的,大家都没有提西边的事情,让李景之的眩晕症没有再犯,他也神采奕奕地参加讨论,并最终敲定了北伐的大方案。
    现在审阅的奏章,是近几日各地紧急情况的汇总,李景之还未登基之时,就通过文学院认真学习过神朝的历史。
    立朝200年来,神朝天灾人祸一直不断,并且还经历了两次大乱,虽然最后都幸运地挺了过来,但现在正处在各种问题都暂时隐匿的阶段,这次李景之主张北伐,其实一直有着将祸水北引的打算。
    他打开第一封,看完之后面无表情,在上面用朱砂画了个圈。
    这是一位观察使写的,关于江南道最近民乱的汇报,李景之在这篇奏折中明白了他的意思,江南道的民乱是因为土地不够,很多平民没了可以劳作的土地,成了流民。
    而这位崔姓观察使竟建议将流民向西南迁移,他听说岭南道和安南都护正缺大量的农民。
    不过他说岭南道最近出现了不少异族,值得警惕。
    李景之之所以阅后画圈,就是被这位大胆的观察使激发了灵感,准备留下这封奏章继续研究,至于异族,他自没有放在心上,不信一个江南道的观察使怎么会了解到岭南道出现异族的,异族可不好找啊。
    之后他又继续翻阅下一份,这封竟然来自陇右节度使郭巨末,他正是兼任神策军兵马使的陕州刺史郭英之父。
    李景之看了看,原来郭巨末所说的是陇右道乃至邻近的安西都护府部分区域的宗教问题。
    他不禁精神一振,想看看那里有何紧急情况。
    原来发端还是月神湖的大蕃入侵血洗各宗教事件,之后引起了大规模骚动,景教、袄教、佛教、摩尼教等等大量教众,都在近日频繁走动串联,郭巨末担心一旦控制不住,会引起暴动。
    李景之看完,头又开始微微晕了起来,不过他还能清醒地思考,于是他便打开了旁边一本红色的书,翻到了标有陇右道的那一部分,看了起来,
    这本书上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名,在人名后还有一些蝇头小楷写着一些简要的事迹。而看字迹,写这本书的应该不下十人。
    而这本书似乎也不是纸做的,虽然先天皇帝经常翻阅,但破损原没有纸质书严重。
    这是李景之的父亲肃宗留给他的最宝贵的遗产,这是肃宗自神圣历860年定乱之后,耗费了大量情报力量,花费十年时间才完成的《州臣录》,上面全是州及以上的官员姓名,还有一些对皇帝来说重要的信息,这是与吏部和礼部的群臣名单完全不同的地方。
    这本书的材质是皮,而且经过精工巧匠的制作,几乎与纸一样薄。
    李景之仔细查看着陇右道能用得上的臣子姓名,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合上《州臣录》,提笔写了一封旨意。
    这封旨意将发往陇右道与神策军、武威军,他命令他们快速平定月神湖的那一小撮大蕃军,给各教民一个交代,之后安稳住陇右的局面。
    写完之后,李景之呼了一口气,不禁又想起几乎全军覆没的安西都护府军来。
    直到现在,仍没有第二封军情到来,他连安西都护崔钰玄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这个崔钰玄是宣州崔家的人,李景之又想起了江南道的崔姓观察使,这个家伙极有可能是崔钰玄的同族,大家族的人,也许能从某些渠道知晓岭南的事?
    想到这里,他不禁叹息一声,直到登基十年后,他才发现在神朝各个领域潜伏着的世家巨族,才是他励精图治,以求神朝恢复太宗、睿宗时期辉煌的最大阻碍。
    李景之出了会神,头也不晕了,他又拿起了第三封,并且有些惊讶地看到这封奏折的表面颜色不是普通的白色,而是红色。
    在神朝,只有公爵以上,才能用红色的奏章,而公爵以上的存在在开过二百年后的现在已经是凤毛麟角,李景之不禁想这难道是某一位亲王写的?
    这种红色的奏章,通常中间是不能有任何阻拦的,所以李景之反而有些恶趣味的想着,这也许不是什么紧急情况,而是哪位国公亲王临终托孤的通知。
    虽然经过‘三道之围’的变乱,宗室亲贵力量遭受了一次清洗,可李景之还是觉得贵族太多了,所以难免有此想法。
    他失笑了一下,然后打开后细看,发现是弟弟齐王李景可写的,大致意思是齐鲁道的海盗越闹越凶,前段时间甚至攻进了他所在的登州城,全靠齐王府卫兵给赶了出去,他让李景之敦促齐鲁道的官军管一管。
    李景之当即有些恼羞成怒。
    他兄弟二人虽出生帝王家,但因为肃宗和文学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同时经历过变乱,所以感情很深。
    先皇肃宗只有三个儿子,李景之的大哥李景亦在‘三道之围’变乱之初战死河东,李景之被‘藏’于陇右道,弟弟李景可也受了不少苦,辗转燕南道、齐鲁道,所以在神圣历860年确立李景之为太子时,肃宗也有些违背不立其他皇子为上等州郡亲王的祖制,确定了李景可为齐王,封至上等州青州。
    而现在李景可之所以在中等州郡登州,还是在李景之登基之后他自己要求的,李景之也在批复同意之后,确定李景可虽徙封地,但一应规格完全不变,甚至允许弟弟拥有一千人的齐王府卫兵,这更是严重违反祖制的,证明两兄弟兄亲弟恭。
    而现在看到这份奏章,李景之便想到,齐鲁道的海盗,已经严重到了弟弟的一千卫兵都需要出面的地步了。
    他却毫不知情。
    如果不是这封红色的奏章不必通过任何中枢机关,他不知道自己还会被瞒多久。
    李景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发现自己没有再头晕,而心却蹦跳的很快,似乎有一种火焰从那里升腾起来了。
    他瞥见了桌子另一角放着的,上午才由门下省递送来的北伐方略,眼中怒意更甚。
    “老鱼。”
    定泥阁门没有动,但一个浑身太监装束的人却闪身飘入皇帝桌前。
    更奇怪的是,这个太监脸上竟然有灰白的胡子。
    “看看中书门下尚书中,有没有留中不发的关于齐鲁道海贼的奏章,不要惊动他们,不用看内容和数量,只需要看有没有。”
    “是。”这个老太监听后并没有多余反应,答应后就飘然而去。
    而他在离开的时候,定泥阁的门仍没有打开。
    李景之看着丝毫未动的屋门,眼中竟然有着一丝诡异的神色。
    “异族,这些通天的能力不能都为我所用,真是太可惜了。”
    这个名为“老鱼”的人看来就是李景之口中的异族了,而看李景之刚刚的眼神,其中有四分自得,四分遗憾,甚至还有两分恐惧。
    异族这个词语,并不是指北方或者西方那些不同于中原民族的各族人民,而是传说中几百年前‘神圣’文有道对一些隐世的奇异存在的统称。
    虽然几百年来不断有大学者指出文有道当初关于异族的只言片语,极有可能是后世虚构的,因为没有任何关于异族的发现。
    可年少时就读文学院,并读了一些犄角旮旯里‘歪书’的李景之却是不信。
    李景之登基时定年号先天,其实就是暗中应和文有道对异族的看法:先天异常人者为异族。
    这个“老鱼”就是他在登基之后,发动私密的力量在江西道豫章找到的,老鱼见到李景之后,说他生于水,可随时化为无形遁去,不过他在百年的人生中找不到任何其他的异族,所以他答应为皇帝隐秘服务五十年,条件是让他没有任务时待在神京文学院看书,看能不能找到其他异族存在的痕迹。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李景之每次看到容貌没有丝毫改变的老鱼,心中总是充满遗憾,还有一丝恐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