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江山凌枫韩夕瑶》第293章 分头南下

    除了运送骑兵和战马的一百二、三十艘大船,其余的船只可以运送粮草和其它物资。
    总之,这次的船只很富裕。
    凌枫和马大年,贺石以及薛全等人商议之后,目前振威军从衡水和临清缴获了大量的金银细软等资财,如果把这些船大部分买下来,对下一步行动很有利。
    因此,凌枫让大家分头去找船主协商,能转让的,尽量买过来,连同船夫一起买,价格可以适当高一些。
    那些提供船只的船主们,原本就担心这些船到了振威军手里会有去无回,这回,听说振威军要高价购买,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有了钱,去哪里还买不到船?
    很快,所有的船只都被振威军买了下来,船夫有的是船主家的奴仆,随船一并转让,另外一部分也被振威军花高价雇了下来。
    早餐以后,经过了紧张的交接和整顿,大约花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战马和物资全部上船。
    接下来,是人员登船。
    大约在辰时末左右,振威军第五军第一旅陈再葆部和第八旅满都部,一共四千余人,再加上凌枫的亲兵卫队五百人,以及迟良玉的侍卫,全部登船,向南方扬帆起航。
    凌枫和迟良玉共乘一艘楼船。
    这艘楼船一共有四层,最底下的一层,装载着一些食物,和备品,以及船工。
    舱面以上,第一层,是凌枫的五十名侍卫。
    第二层,是凌枫和迟良玉,让迟良玉和他同乘一条船,目的是为了迟良玉和他沿途布置的人手联系方便。
    迟良玉是一名很细心的将领,他北上地一路上,凡是遇到比较大的城镇,都留下了一部分可靠的人,便于了解周边发生的情况。
    这一点,和凌枫有相似之处。
    凌枫在大队出发前,已经让马大年派出了几只小船提前出发,打探沿途的军情。
    第二层上,除了凌枫和迟良玉,还有他的亲军统领贺石,以及两名参军从事:梁子楷和雷衍。
    第三层,也就是最高一层,是梁碧云、薛梦涵和贺毓秀等女眷。
    已经进入九月上旬,刮起了西北风,二百余艘大船的船队,一路南下,顺风顺水,每个时辰可以行进五十余里。
    从临清顺着运河南下,大约要航行二百里左右才能进入黄河。
    大船上准备很充分,可以不间断地航行,人们的吃、喝、拉、撒全在船上。
    一路上,航行都很顺利,凌枫担心已经占据东昌城的萧广野的人马会在东昌城以西的运河边上设置埋伏。
    然而,在距离东昌城大约半个时辰左右的路程时候,派出的哨探船只和迟良玉的属下一起,联络上了迟良玉留在东昌的探子,回报作为先锋的陈再葆说,没有发现东昌城的五千名名萧广野的人马有任何异动。
    果然,已经进入战备状态的振威军船队,在进入东昌城领域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很顺利地通过了。
    凌枫分析,要么是镇守济南的图泰跟凌枫打过交道,吃过凌枫炸弹的亏,干脆不去招惹他。
    要么,也可能是镇守东昌的萧广野军部将反应迟钝,根本就没发现他们这支船队。
    毕竟,运河是在东昌西边流过,距离东昌城还有一段距离。
    大约在申时末,船队主力进入黄河航道。
    天已经快黑了。
    按照事先的部署,部分船只挂起了灯笼,船队连夜航行。
    从进入黄河,到封丘,还大约有六百余里。
    走水路,明显比走陆路要绕路,不过,水路可以昼夜航行,走陆路的话,就算再精锐的骑兵,也必须要休息,否则,人、马都会吃不消,连续行军超过一定的限度不休息,战马跑废了是经常的事情。
    所以,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任务,统兵将领不会不眠不休的行军。
    为了防止冒顿因为抢时间而不顾将士们休息,昨晚,凌枫特意叮嘱了他一番。
    然而,今天一早,冒顿还是提前了半个多时辰就出发了。
    从临清到封丘,走陆路,大约只有水路的一半路程,也就四百余里,如果不考虑马力,全速前进,有五、六个时辰就差不多赶到了。
    这样的话,全速前进一、两个时辰,休息一下,然后再全速出发,就能保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现在,逐渐进入深秋,白天越来越短,辰时才能完全天亮,申时,太阳就落山了,算起来,白天的时间只有四个时辰左右。
    去除休息时间,如果按照昨晚预计的卯时出发,最多也就有四个左右时辰,还是不够用,夜间行军,除非紧急情况,对骑兵来说,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地域行军。
    而按照冒顿的想法,作为下属,不应该让大将军率领的水路人马抢先赶到目的地,否则,就是他的失职。
    所以,他明令各旅,昨晚就做好了准备,提前了半个多时辰,天刚蒙蒙亮,抢在寅时末就出发了。
    这样,再稍稍摊点黑,点亮火把,他就有可能在今天子夜之前,赶到封丘。
    而凌枫的水路,进入黄河以后,还有四百里左右的水路,最少也要十个时辰左右,也就是明天上午才能赶到。
    一听到贺石向他报告冒顿提前出发,凌枫就明白了他这位爱将的想法。
    凌枫这边依然按部就班,没有特意催促船队加快速度。
    他了解自己带的这批来自北方草原的汉子。
    他们骑在马上,可以纵横天下,鲜遇敌手。可是,到了船上,这些旱鸭子,能够坚持不吐的就很不容易。
    船只平稳地航行,大家还能好过一些,如果速度再提高了,颠簸起来会更难过,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别说上阵杀敌,连站起来都费劲,他用什么应付?
    好在,通过上次驰援沧州的海上颠簸,马大年也发现有些人的状况好一些,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轮流值班,再加上小型投石机和炸弹在手,才能让凌枫放心一些。
    天完全黑下来了,按照事前的部署,每一名旅统领所在的大船上,都有两盏高高挂在桅杆上,用绿色绸缎包裹着的灯笼,遇到突发情况,把其中一盏灯笼降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