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江山凌枫韩夕瑶》第263章 放行

    姚烨的神态变得越来越自如。
    “至于霸州方面,陛下,微臣觉得也不宜派兵。既然他们有了准备,依靠坚城,城外挖有堑壕,我军如果想要拿下霸州,势必要损兵折将。
    “陛下的目的是要北返幽州,拿下霸州和雄州,只是捎带着,如果花费的代价太大,有些得不偿失。”
    狄勒叹了口气说:“那以国师的意思,朕就这样提二十万大军,眼睁睁地看着凌枫在朕的眼皮底下,来去自如?
    “看着霸州军轻轻松轻地撤到直沽镇?这仗打得也太窝囊了!”
    下面的狄昆立刻站起身来,抱拳亢声道:“皇兄,请你立刻下令,给弟弟我两万骑兵,我一定追上凌枫,把他的人头提来见你。”
    狄勒摆了摆手说:“算了,朕只是一时激愤,发两句牢骚。国师说得对,我们不能因小失大,还是按原定计划行事吧。
    “传令下去,密切注意凌枫、还有霸州、直沽镇的动向。”
    凌枫这次确实判断失误了,他没想到与霸州近在咫尺的保定府的北狄人,一下子增兵近二十万人。
    保定府在不久前落在北狄人手里,他是知道的,不过,那时候保定的守军也只有不到两万人,不足以对霸州形成绝对威胁。
    而北狄人的中线主力,还在唐县附近和真定府的萧广野对峙。
    促使凌枫判断失误的,当然是斥侯的问题,而斥侯这次出问题,凌枫也有一定的责任。
    回到直沽镇之后,凌枫对斥侯营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调整,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定的人员调整。
    整个振威军建军还不到一个月,而斥侯营的建立要更晚一些,接着就又大规模调整,很多架构和管理上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凌枫要考虑全局,当然不会亲自去管斥侯营的调整,而斥侯营的上司,第一军统领屠睿,也面临第一军的调整,他本身日常的工作也千头万绪,基本上顾不上斥侯营。
    斥侯营原来的正副统领李芳一直都在奔忙,石岩负责北狄和萧广野前线的情报收集,也都不是闲人。
    凌枫的思路变化太快,下面的将领有时候难免措手不及,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在保定府方面的斥侯出了问题。
    另外一方面,北狄人的这次大规模调动非常突然,也非常迅速,而且保密工作做的也很不错,基本上都是夜间行军。
    两种因素结合到了一起,凌枫就出现了情报盲区。
    一直到他到了霸州以后,霸州守将罗力才刚刚得到保定府驻扎着不少于十五万以上的北狄人,而且狄勒很可能也在那里的消息。
    凌枫一边派人求证,一边迅速做出判断,如果狄勒真的到了保定府,而且有十五万以上的大军就驻扎在那里,说明敌人正在酝酿一次大的军事行动。
    当然,攻占霸州和雄州算不上大的军事行动,但是,从幽州到真定府以北的唐县,到沧州一线,现在除了直沽镇和霸州城,都已经在北狄人手里。
    这时候狄勒出现在保定,不外乎两种可能:
    一种是准备拿下霸州和直沽镇,或者只拿下霸州;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返回幽州城,不过,如果是狄勒带并返回幽州,也不排除他顺路攻打霸州城的可能。
    当然,理论上,他也可能向西,进入陕西境内,不过,他是从西边的唐县过来的,如果向西,不大可能先到东边的保定转一圈。
    同样道理,向南的可能性也基本可以排除。
    很快,就在凌枫在霸州城外简单用餐的功夫,保定方面的确切消息也打听清楚了。
    狄勒确实在那里,而且保定城里城外,足有二十万大军驻扎。
    凌枫当即决定罗力立刻组织民夫按计划在城南挖掘堑壕,同时做好其他撤退和防御的准备。
    同时,他亲自签署命令,命鲁方的第三军,派三千人,接应霸州守军、家眷和其他预定撤退人员,撤到直沽镇。
    而凌枫本人和第五军的行动,按原定计划不变,继续向任丘挺近。
    为了保证前锋部队的统一指挥和提高其临变能力,凌枫又任命马大年为先锋官,统一指挥陈再葆率领的第一旅和满都率领的第八旅。
    马大年率领的前锋,是在午时初出发的,主力错后一炷香的时间。
    用了大约一个多时辰,马大年的两千先锋军抵达了任丘城下。
    此刻,负责守卫任丘的北狄军主将达鲁已经得到了消息,正召集人马准备出城迎敌,忽然,探马向他报告,镇守沧州的九王爷——东路军主帅狄斯楞向他传达命令,令他坚守任丘县城,不得出战。
    任丘城东距离任丘城一里左右,有一条南北官道,马大年见北狄人不出城,立即一边在这条路上设防,防备北狄人的突袭,一边派人通知后队。
    就这样,达鲁站在北城墙上,眼睁睁看着之后振威军的大批人马越城而过,扬长而去。
    消息传到沧州城,狄斯楞的帅府,狄斯楞舒了口气说:“不是来找我们的就好,尽量通知沿途我们的人,振威军过境,一律放行,不得阻拦。”
    这个下午,振威军士兵高举着战旗,几乎是一路畅行无阻,于申时许,抵达肃宁。
    肃宁隶属于河间府,而河间府也被北狄人占领。
    北狄人在肃宁只有一千守军。
    肃宁和任丘不大一样,任丘的南北官道可以从城外走,肃宁的官道必须穿城而过。
    担任前锋的马大年刚一出现在肃宁城的北门,城门旁边的一道小门打开了,一位文官打扮的中年人缓步走了过来。
    见对方只有一个人,马大年命令亲兵上前盘问。
    两名亲兵头目上前和对方简单说了几句话,又搜了搜身,才把他带到马大年面前。
    那人向骑在马上的马大年拱了拱手说:“这为振威军将军,鄙人乃原魏国肃宁县令栾明,狄国人占领肃宁后,秋毫无犯,鄙人应邀再次出任狄国肃宁县令。
    “接到上司指令,如振威军过境,打开城门予以放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