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江山凌枫韩夕瑶》第215章 喀喇沁之变

    随着北狄人近几年的崛起,在狄勒的有意经营之下,他和现任喀喇沁亲王蒙代的关系也处得很融洽,并且娶了蒙代的大女儿为侧福晋。
    蒙代有个小女儿叫顿珠,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每次进京,都带着这个小女儿,在京城一住就是一年半载。
    顿珠比北魏的太子韩酌只小一岁,两个人两小无猜,经常在一起玩耍。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太子韩醇和顿珠两个少男少女之间,渐渐产生了男女之情。
    萧后发现了这件事之后,担心两个孩子闹出什么笑话,就和蒙代商量,把顿珠给韩酌做了,做侧妃。
    虽然,蒙代一开始觉得自己女儿给人家做侧妃有些委屈,不大甘心。
    可是,韩酌是太子,大魏国的传统,皇后只能出自萧家,即便萧家没有合适的嫡女,从庶女、旁支中也要挑选一个作为皇后。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后来经过皇上和皇后与燕王萧广野商定,等到萧广野的女儿萧瑾娘成年后,将其嫁给太子做正妃。
    前几年,有大臣提出,太子一直养在深宫,没有经过历练,不利于将来执掌朝政,应该让他出去见见世面,经历经历风雨。
    魏帝和萧后觉得这个主意也不错,就让太子以西京留守的身份,到临潢府去历练。
    这段前情,凌枫只是一知半解,直到萧后向他详细叙说了,他才知道,为什么太子会跑到临潢府,也才知道萧瑾娘原来是作为下一任皇后的人选。
    萧后和凌枫吃的差不到了,宫女撤去了盘盏,上了茶。
    萧后继续叙述,凌枫也才有机会把一些事情想通。
    这次,萧广野利用萧后生日,把太子韩酌骗回京城给杀了,蒙代却因病没有进京。
    韩酌的随从有两人当时不在韩酌身边,因而幸免于难,而且,这两个人无意中探听到,萧广野之所以这么顺利就抓到韩酌,是因为北狄人狄勒,利用了他的一位夫人,就是顿珠的姐姐,蒙代的长女,骗取了韩酌的信任。
    韩醇的那两个随从连夜逃回了临潢府,向蒙代述说了萧广野勾结北狄人,杀害太子发动叛乱的大体经过。
    蒙代是个性如烈火的草原汉子,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刻就要兴兵到幽州,找萧广野算账。
    顿珠因为父亲生病,没有随韩酌进京。
    她虽然年轻,却是个有主见的女人,她忍着夫君被杀的满腔悲愤,劝说父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必急在一时。
    这时候贸然率兵进京,萧广野肯定有准备,不如秣兵历马,等待恰当的时机,到时候,萧广野和北狄人的帐,一块儿算。
    蒙代听从了女儿的劝告,开始暗中召集部族中的成年男子,进行战争准备。
    喀喇沁部落一直沿袭着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逐水草而居。
    草原男女,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他们有大约五十万部众,十余万精锐骑兵,是至今还保留游牧习惯的蒙元部族中,最大的一支,也是实力最强的一支。
    喀喇沁的骑兵战力,不输于北狄铁骑。
    机会很快就来了。
    北狄人和萧广野的合作只是互相利用,很快就分道扬镳,而且兵戎相见了。
    北狄人当初和蒙代交好,并联姻,目的就是想拉拢蒙代和她一起对抗大魏朝廷。
    北狄人并不知道他们和萧广野合作杀害韩酌的事情已经败露,在和萧广野开战并夺取幽州之后,狄勒派使者继续诱骗蒙代,希望蒙代能与他们合作,打败共同的敌人萧广野。
    他们希望蒙代利用顿珠和晋王韩醇的关系,说服晋王共同起兵,南下夹击萧广野。
    顿珠虽然只有十八岁,却是草原少有,既聪慧又有主见的女人。
    她了解了北狄人的意图之后,说服蒙代将计就计,答应北狄人的要求,同时,为了公平起见,反过来要求北狄人也派一部分兵力和他们共同南下。
    北狄人同意了他们的要求,派出在草原上纠集起来的五万骑兵,配合蒙代南下。
    顿珠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劝说父王,用召集起来的七万部族精锐骑兵,设下了埋伏。
    北狄骑兵没想到会祸起萧墙,五万骑兵进入喀喇沁人的伏击圈后,双方展开了激战。
    然而,北狄人虽然没想到喀喇沁人会伏击他们,可是,他们心里有鬼,也留了一个后手,在五万骑兵后面还跟着另外五万北狄人的精锐骑兵,两军相隔不超过一天的路程。
    北狄人前军遭到伏击后,立刻派人突围,向后续部队报讯,请求支援。
    喀喇沁的七万精锐骑兵对北狄人五万杂牌军,而且是以逸待劳,本来是稳操胜券的,战斗进行的也很顺利。
    从上午辰时末战斗开始,到午时许,北狄人的五万骑兵已经被消灭近半,面临崩溃。
    喀喇沁人越战越勇,士气高昂,正准备一鼓作气,彻底击溃北狄人。
    却不料,这时候,北狄人的另外五万精锐骑兵忽然出现在战场上。
    这次,轮到喀喇沁人措手不及了。
    顿珠立刻意识到形势对自己这方不利,向蒙代建议立即撤军,再等候时机。
    可是,蒙代原本就是一条草原汉子,性格暴烈,此刻已经杀红了眼,他手下的将领也和他差不多,几乎全部反对撤退。
    就这样,战斗持续了下去。
    喀喇沁人原来占据优势,损伤不大,然而,毕竟经过了差不多一个上午的激战,士兵和战马的体力消耗都很大。
    而北狄人原来的五万人现在已经不足三万,而且几乎个个带伤,战力更加下降。
    新来的五万虽然是生力军,可是,接到前军遇伏的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赶过来,连口气都没喘就投入了战斗,也是一支疲惫之师。
    这样一来,双方几乎是势均力敌,战斗很快就陷入了胶着状态,彼此难解难分,就算想要停下来,也很难做到了。
    经过了一个下午,和差不多一夜的激烈鏖战,双方伤亡均惨重,都无力再战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