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江山凌枫韩夕瑶》第191章 撤退

    说完,凌枫不再理睬他们,转头对贺石说:“把他们拖出去,给他们最后一个机会,是想亲自上阵杀敌,还是滚回家去闭门思过。
    “如果不同意回家思过的,强行送他们去战场,让他们直接去东门收复东门,如果有投敌的,直接朝了他的家。
    “如果他们选择回家,直接派人把这件事写清楚,昭告全城,让大家都看一看他们伪君子的嘴脸。如果有寻死觅活的,直接挂在旗杆上示众。
    “他们不是想青史留名么,死了也要让大家明白,他们不过是一群沽名钓誉之徒,不敢上前线杀敌。”
    老儒和几位书生立刻被凌枫的侍卫推了出去,贺石让随凌枫一起出征的梁子楷亲自去办这件事。
    很快,梁子楷就笑嘻嘻地回来了,向凌枫禀报,老儒和几位弟子出门以后,就吓得尿了裤子,说什么也不肯去东门,答应回家闭门思过。
    梁子楷命令兵士找人做了几块牌子,上面写着每个书生和老儒的名字,然后写了:欺世盗名、伪君子,七个大字,下面有把他们的所作所为介绍了一番。
    并且派人把这些牌子送到了他们每个人的住处。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府,韩孝绪叹了口气说:“这小子,够狠,是个做大事的人。不过,他似乎对这些读书人很看不惯,难道读书人和他有什么过节?不然,不会做的这么绝啊?”
    萧盈盈微微摇头说:“倒没听说他和读书人有什么过节,不过,王爷想没想过他的出身?再想想南朝朝堂上把持朝政的那些腐儒。
    “南朝现在已是烽烟四起,各地流民造反不断,还不都是西林党那些人害的?据说前振威军贺大将军和振威军的全军覆没和那些人也脱不了干系。
    “昨天不是有消息说,南朝已经把振威军定为叛军了么?王爷觉得贺文忠那样的人能叛变么?”
    韩孝绪讥讽地一笑说:“南朝和北国一样,忠奸不分,江山早晚不保,就算是相信我韩孝绪会反叛,我都不信贺文忠会造反。
    “我就纳闷了,凌溟灏那个蠢货怎么会生出凌枫这么天才的儿子来?”
    萧盈盈抿嘴一笑,随即收起笑容,说:“从姐姐第一封来信的字里行间,我能感觉到,她对这位九皇子的身份有所怀疑。
    “奇怪的是,后来的信里面却对这件事只字不提,王爷,你觉得是不是有些蹊跷?”
    韩孝绪摇了摇头说:“不管是什么出身,这小子都不简单,而且我是越来越佩服他,甚至觉得,我这活了半辈子的人和这么一个半大孩子玩儿心眼儿,有些难堪。
    “更难堪的是,还玩儿不过人家。好了,不说这些了,天都快黑了,该准备的也差不多了,我去看看他,什么时候出发。”
    “你怎么去看他?他毕竟是晚辈啊,他自己会来找你的。”萧盈盈诧异地看着韩孝绪,说。
    韩孝绪一边起身,一边说:“算了,这时候还拿什么架子?人家把所有的事情都替我担起来了,从什么角度,我也该主动过去和他商量一下具体的事情了。”
    他刚走出几步,外面有侍卫来报:振威军大将军凌枫来访。
    韩孝绪摊了摊手,说:“看看,还是晚了一步,让他抢了先,这小子,该守的规矩一点都不会差。
    “他不想守规矩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在乎。那些书生,本王都不敢得罪,现在是被他治得服服帖帖。”
    天终于黑了。
    天黑之前,全城几乎是一起吃了一顿晚饭。
    晚饭后,按照事先的统计和部署,有一部分不打算跟着安南王离开沧州城,又担心被北狄人祸害的百姓和军政人员的家眷,有组织地从西城门撤离,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这些人才撤完。
    接下来,是一万沧州军的骑兵,作为前锋,抢先出城,踏上了前往霸州方向的征途。
    此前,早就有几拨斥侯返回来,把前面数十里的情况向凌枫作了汇报。
    还有更多的携带信鸽的振威军斥侯,早就已经出发,将一直深入到霸州城,把前面的情报发回来。
    沧州方面,除了东城方向保留两千振威军第五军的骑兵,埋伏在堑壕里,警戒北狄人的动向之外。
    南门和北门之外,也都各自向南北方向,在开阔地上,挖了数条堑壕,每道堑壕之间,有横向的壕沟相连。
    这是第一道阻击阵地,振威军和沧州军混编的军队已经早就进入堑壕,埋伏起来,准备阻击,一旦东城的敌人发现沧州军撤离的企图,从南北方向向西门发动攻势。
    而横向的堑壕,一直通向西门的主阵地,是为了南北两个方向的阻击部队撤离准备的。
    因为,南北方向参与阻击的都是小部队,而且,因为战马不能进入堑壕,为了避免敌人用弓箭射击马匹,没办法把马匹放在附近。
    如果没有这些部署,阻击部队就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
    这些堑壕,再加上炸弹的配合,可以保证阻击部队在完成任务之后,逐次交替掩护撤离到城西,与主力会合。
    而这道防线,则是为了延缓敌人直接沿着城墙外,这条最近的道路,向西城发动攻击。
    虽然西城方面,同样在城门南北两侧一定距离内,部署了东西延展的两条堑壕,作为防御工事,然而,先期撤离的,大部分是老弱、妇孺以及辎重部队。
    这些人基本上没有防御能力,而且人数众多,撤离的速度缓慢,万一敌人突破了南北两道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很可能造成全线崩溃。
    尤其在夜间行动,虽然有军士隔不远就点着火把,为庞大的老弱、辎重部队照明,行进的速度仍然很缓慢。
    韩孝绪和凌枫并肩站在西城的城头上,眼望着撤退的人流、犹如火龙一般,从城里一直绵延到运河渡口。
    他满脸忧色地转向凌枫,叹道:“悔不当初,没有听你的劝告,及时撤离。现在,北狄人虎视眈眈地在东城窥视,虽然,我们已经驱赶和捉拿了他们的一些斥侯,可是,估计马上就会发现我们的行动。
    “行动太迟缓了,要是白天还好一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