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宋子旺姚举人》轰炮台日朝成约 扣军饷谦镐修圆

    闵妃忍痛葬了母亲。
    闵谦镐来找闵妃,说张淳奎定是受了大院君的指使,他要找大院君报仇。闵妃却说,大院君是王上的亲生父亲,也是闵家能有今天的大恩人,这事就到此为止了。不过,闵妃还是叮嘱闵谦镐派人监视住大院君,免得再生事端。
    过了年,大王妃做主派人去大清朝,请册封李坧为世子。三月时,大清的诰命到了,世子的事终于结束了。
    张淳奎和安弼周死后,原来的禁卫军分为武卫营和壮御营,由青年军官金长孙和柳春万为管带,驻扎在京郊。京内宿卫由别枝军全面接管,闵台镐为别枝军大将军,闵妃的侄子闵泳翊人任别枝军管带。
    闵妃的意思是让闵谦镐接任领议政大臣。不曾想闵谦镐见议政府是个清水衙门,死活不肯。闵妃拗不过他,只好给了他宣惠司堂上官这个肥差。宣惠司掌管全国财政,闵谦镐自上任后专心搜刮贪污,很快就发了财。
    闵妃选了个德高望重的大臣做领议政,这大臣叫做金允直。金大人是四朝老臣,自然德高望重,不过他已经年届八十了,上了朝就要打瞌睡,也就议不得朝政。左、右议政也都选了七十开外的老臣,从此议政府就形同虚设,国家大事都靠高宗一人拿主意。
    高宗又是个没主意的,凡事都要和闵妃商议。说是商议,其实对闵妃计听言从,自此,闵妃实际掌握了朝中大权。
    不过,闵妃做得了朝中的主,却做不了朝外的主。
    本来,闵妃对日本提防的紧,想要先和美法英俄建交,然后看日本动向再做定夺。不料日本先派了使臣佐田白茅来朝鲜洽商建交事情。佐田到了朝鲜一副大国使臣的狂傲嘴脸,让满朝大臣非常反感。于是朝鲜王庭就用了各种借口不予接见。
    佐田闲着无事,就在朝鲜各处游历了半年,结果发现朝鲜官场腐败,经济萧条,军队孱弱。他回到日本,就四处鼓吹现在是派兵征服朝鲜的大好时机。日本派了两艘军舰到来到朝鲜,轰垮了江华岛要塞,并扬言要派兵登陆。
    闵妃见情形危急,自付朝鲜不是日本对手,只好退让了。朝鲜与日本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在条约里,朝鲜吃了不少亏。西洋各国见日本占了先,都毫不示弱的赶了来,要求立刻建交。于是,朝鲜又与西洋二十余国签了条约,吃了更多的亏。
    还有一件闵妃做不得主的事,就是闵谦镐的贪婪。闵谦镐自己搜刮钱财也就罢了,可恼的是他给闵氏子弟做出了榜样。闵氏亲族在全国各地做了不少有实权的官,都学着闵谦镐的样子强取豪夺,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朝臣议论纷纷。
    闵妃也曾召闵谦镐来训戒,但到了这时闵谦镐就抹眼泪,怀念起闵妃的父亲闵致禄和哥哥闵升镐。他说起闵升镐惨死时,就忍不住放声大哭,让闵妃再也说不出话来。闵妃无奈,也只好由他去了。
    本来闵妃是怀着开化自强,振兴朝鲜的信念,历尽艰辛才揽住了朝政大权。没想到开国政策非但没让朝鲜焕然一新,反而屡受大国欺辱。她要稳定权力,就要任用亲属,可这亲属们又是群贪鄙之辈。
    由此,朝鲜国力日弱,百姓民不聊生。
    光绪八年,公元一八八二年。朝鲜大旱。
    宣惠厅正堂。
    正中座椅上,闵谦镐躺靠着椅背,眯着眼睛听右边座椅上的军官说话。
    右边坐着两名军官。上首的是武卫将军金长孙,下首的是壮御将军柳春万。这时说话的是金长孙。
    “大人,我们两营军兵已经一年没有领军饷了,现在军心浮动,还望大人想想办法。”
    闵谦镐慢条斯理的说:“金将军,今年全国大旱你也是知道的。现在到处都是要钱的,国库也是入不敷出啊。”
    柳春万听了,面露怒色。金长孙用左手按住他,恭谨的对闵谦镐说:“大人说得是,我们也体谅大人的难处。不过,是不是可以先解决些粮食?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只怕要出乱子呢。”
    闵谦镐还是慢悠悠的:“一群小卒能出什么乱子,你们做将军的自然有办法弹压。这样吧,我先调些粮食给你。不过不能急,现在全国缺粮,也不是那么好调的。”
    金长孙起身给闵谦镐深鞠一躬,说道:“多谢大人关照。这饷银,您看是不是也能筹集些?”
    闵谦镐说:“饷银的事可不好办。你们先回去吧,容我想想办法。”
    为了饷银的事,金长孙和柳春万已经来过十次了,每次闵谦镐都说想想办法,但一年了,什么办法都没想出。柳春万听闵谦镐又这样说,再也按不住心中的怒气,用力拍了下椅子扶手,站子来大声说道:“想什么办法,你就直说吧,有还是没有?”
    闵谦镐见柳春万眼睛瞪着眼睛,怒气冲冲的样子,心里也有些怕。他连忙说:“柳将军不要急嘛,事情可以商量。柳将军先坐下说话。”
    柳春万却不肯坐下,瞪着闵谦镐说:“没什么商量的,你就给个痛快话,哪天能发饷?”
    闵谦镐感到这次是拖不过去了。他这年在府里修缮后花园,动用了这两营的饷银,如果两位将军闹起来,传到高宗那里自己也无法交代。他想了想,说道:“现在国库实在困难。这样吧,我想办法凑三个月的饷银,先给两位将军救救急,其余的,容我再想办法。”
    柳春万还要不依,金长孙却拉住了他,对闵谦镐说道:“那就多谢大人了。我们先回营去,望大人能早将粮食饷银运过来。”
    闵谦镐点了点头,挥手说:“你们去吧,我就不送两位了。”
    柳春万跟着金长孙来到武卫营指挥府。进了房,他大声骂道:“妈的,什么东西。”
    金长孙劝道:“当下国事艰难,闵大人能答应筹集三个月的款项也算是尽力了,我们还要体谅他。”
    柳春万重重的拍着桌子,说道:“国事艰难个屁。别枝军每月领着双倍的军饷,从来也没少过一钱。我们就是后娘养的,才落得这般田地。”
    金长孙说:“兄弟说的也是。不过,别枝军是闵妃的亲军,我们则是张淳奎大人的部属。这自然是不能比的。”
    柳春万听了更加愤怒,几乎是吼了起来:“他闵氏不要欺人太甚。我正想给张大人报仇呢,把老子惹急了……”
    金长孙听了,连忙过去捂住柳春万的嘴,压着嗓子说:“隔墙有耳,你不要命了。”
    见柳春万平静了些,金长孙才放开手,低声说道:“闵氏现在气势熏天,再不要提起报仇两个字了。我们苟且在这里,也不过是为了手下这般弟兄能有个活路。”
    柳春万不再喊叫了,但还是忿忿的说:“你怕闵氏,我却不怕,大不了一死,也比受这般窝囊气强。张大人是怎么对我们的,闵氏又是怎么对我们的,你难道都忘了?”
    金长孙叹了口气,说道:“我怎么能忘了?现在人在屋檐下,又能怎么办呢?”
    柳春万倒了些水出来,用手指沾了,在桌子上写了个“反”字。
    金长孙看了,呆了半晌,见水迹模糊了,才问:“兄弟真有此意?”
    柳春万点头,说道:“大哥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金长孙听了,心中大喜。其实,金长孙早就忍耐不住闵谦镐的欺压了,不过他这人心机深沉,表面上不露声色而已。他知道自己力单势薄,就用言语撩拨柳春万,果然柳春万吐露了心声。
    金长孙拉着柳春万坐下,低声说:“你我兄弟一体,如果兄弟定了,我自然舍命相陪。不过这事事关身家性命,还要仔细计议。”
    柳春万见金长孙这么痛快的应允了,心中十分高兴。
    他听金长孙这么说,就点头称是。他虽然暴躁却并不鲁莽,也知道造反的事非比寻常。
    金长孙又对柳春万说:“我们都是大院君的手下,大院君失势,我们就永无出头之日了。我看,只有推翻闵妃,请大院君重新执政,我们才能有好日子过。”
    柳春万悄声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能激起军士的激愤,这事也不难。不过,现在闵谦镐刚同意给粮食和军饷,只怕难以挑动军兵了。”
    金长孙笑道:“这倒无妨。我们只有如此这般,定能激起兵变。”
    柳春万听了大喜,说道:“怪不得都说你是小诸葛,这办法不错。我先回营了,咱们同时行事。”说罢,大步走了出去。
    不几天,两营军士中流传开个谣言,说是王庭因为付不出饷银,要把两营裁掉一半,合并为一营。过去所欠的十二个月饷银也只能偿付三个月的。
    军士们先是私下议论纷纷,然后开始愤怒了,就推举了代表找金、柳两位将军请愿。
    两位将军分别接见了军士代表,表态却是一样的。他们先是对军士们表示了同情和理解,然后垂头丧气的说为了这三个月的饷银和一点粮食,他们受尽了闵谦镐的气。军士们再闹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劝大家息事宁人,等粮食来了,先填饱肚子再说。
    士兵们听了,更是群情汹涌,纷纷说退伍没有问题,但所欠的饷银必须如数发放,否则就打进京城去找闵氏算账。
    就在军营里乱做一团的时候,军粮运到了。金、柳两位将军出面安抚,让大家先回营休息,说明天一早发放军粮。大家见来了粮食,虽然心中还是不忿,但也就散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