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宋子旺姚举人》应三事绣兰入门 功德满子旺升职

    玉凤跟着子旺回到静海家里,绣兰端了热水给她泡脚,子旺站在边上为她捶肩。玉凤见绣兰低了头默默的给自己揉脚,想起她的许多好处来,叹了口气对子旺说:“恁一定要纳妾呃也不能拦恁,但恁要答应呃三件事,否则恁休想。”
    子旺听了忙说:“中,中,三百件也中。”
    “第一件,咱家思福呃是当儿子养的,可不能亏欠了她。”玉凤道。
    “中,思福也是呃的闺女,当然不亏欠。”
    玉凤看了绣兰一眼,哼了声道:“这可不是嘴上说的。谁知道将来恁再得个儿子会怎样。恁要给呃立个字据,家产的一半是呃的。呃想怎的分就怎的分。”
    子旺点头答应:“中,呃就写”绣兰听玉凤只想要一半家产,觉得很通情理,就怕子旺不答应。见子旺毫不犹豫就应了,心里很是感激。
    玉凤又说:“这第二件,恁有了绣兰就要一心待她,不许再纳小妾。”子旺当着绣兰自然满口答应,绣兰心里更感激玉凤。
    玉凤说:“这第三件嘛”她笑了声,拉起绣兰,对子旺说:“从今往回,恁这泡脚的差事又多了,给呃泡了还得给绣兰妹子泡。”
    绣兰听了连说使不得,玉凤瞟了她一眼说:“这门是呃做主,恁要进来就听呃安排,要不就别想进来。”然后问子旺:“恁答应不?”
    子旺本来觉得绣兰伺候的舒服,想让她进了门自己也享些福,玉凤这么一说,自己要给两个女人洗脚,岂不真成了宋老太爷了。他正胡思乱想着,听玉凤问他,就随口答应着:“中”
    玉凤听他答应的不爽快,又哼了一声,说道:“恁要想绣兰入了门再反悔,看呃咋的收拾恁。”
    其实玉凤看似懵懂,也有自己的心计。她想,绣兰揉脚的功夫这样好,能把子旺服侍的舒舒服服,日子久了,这家里那还有自己说话的份。所以,她要趁此机会断了子旺这念头,顺便也拉拢绣兰。
    绣兰见两人说妥了,想到自己的终身总算有了依靠,鼻子一酸,就落下泪来。玉凤见了,掏出手帕给她擦泪,笑道:“呃算是应允了,恁怎反倒哭了?”
    绣兰跪倒在地,给玉凤磕了个头,说:“奴家哭是感激夫人,让奴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奴家虽然名义上是姨太,但永远是伺候夫人的丫鬟。”
    玉凤把她拉起,笑着说:“今后呃们就是姐妹了,什么夫人丫鬟的,再不要提这个子。恁就喊呃大姐好了。”
    子旺纳妾不能大办喜事,就让玉凤出面款待了文莺,还请了孙师爷的夫人。子旺则在天津摆了宴,请了刘同知,孙师爷,钱巡官。本来也要请曹大刀,但曹大刀听说刘同知这么大的官也来,心里害怕,就推说见了做官的不自在,给了喜银,没来赴宴。
    子旺办了这三件大事,心中十分得意。每日就是吃酒,听戏,陪两位太太。虽然晚上又要多洗一个人的脚,可绣兰完事后还会为他按揉,他也很舒服。
    赵守财见他整天得意洋洋,也不再理事,心中着急。他倒不是着急县里的公事荒废,而是着急子旺这般懒散,今后如何能赚银子。
    一日子旺吃过午饭才到县衙,喝了壶茶就要去神仙院听戏,赵守财堵住了他。
    “老爷,咱们这路还修不修了?”赵守财知道讲道理是没用的,就捡了现成的事情说。
    “修,咋个不修了?”
    “您可盘算过这路多长,要用多少银子,打算啥时开工?”赵守财问。
    “哦,这个恁来算就中。呃都听恁的。”子旺急着要去耍,不耐烦的说。
    赵守财呵呵一笑,说道:“大老爷,您可知为嘛前老爷修不了路,您就能修?那是因为您有本事通天,您能办事。若这事我就能办了,那前老爷不久修了吗?”
    子旺听赵守财捧他能办事,就耐心的说:“还是恁先盘算,需要呃做啥恁就说,呃没有办不了的。”
    赵守财告诉子旺,自己已经盘算过了。修这路大约需要三十万两银子,这阵子路卡收了十二万两,另外的十八万两,需要子旺走门路请天津府划拨。子旺听说向天津府要官银,就觉得为难。赵守财说,不给官银也行,需要天津府发个公文,做个保人,允许静海县向钱庄筹借。
    子旺听说还要借钱,就瞪起了眼睛:“恁出的啥馊主意,路又不是呃家的,呃还要借钱?”
    赵守财笑了,说:“大老爷,是静海县借钱,不是您老借钱。”
    他给子旺解释,说修路是个善事,方便了百姓出行,有利商户往来,功莫大焉。子旺做了这个事,说不定朝廷能给些封赏,再升级官也未可知。至于还钱,如果借三年的话,还钱是下任老爷的事了,不须子旺操心。
    子旺听了哈哈大笑:“老夫子,真有恁的,呃就没想到不用还债的事。中,呃就去找孙师爷商量。”
    第二天,子旺去和孙师爷商议,由府衙做保,静海县筹借二十万两银子,说定给孙师爷两万两。孙师爷还给子旺推荐了个画图的,付了一百两银子工钱,给画个道路走向图。
    又过了十天,孙师爷送来了图。
    子旺拉着赵守财一起看,只见图上弯弯曲曲的画了条路。子旺不高兴的对赵守财说:“孙师爷荐的这个画图的也是个老鳖,把路画的这么多弯,要多走多少路。”
    赵守财呵呵笑着,说道:“老爷您这就不懂了,必然深得奥妙才能画出这样的图来。”他见子旺疑惑的看着,就指着图告诉子旺:“老爷您看,这地方是某某的坟地,所以要绕过去,那地方是某某的良田,也要绕过去。再看那边,又是某某的坟地,还是要绕的。”
    子旺气道:“那来的这么多坟地。这路本来就是笔直的官道,不过要拓宽些,修平些,怎的就成了坟地。”
    赵守财见子旺还没开窍,就起身把门关上,压低嗓门说道:“若是把路修得笔直,工程就少了许多。没了工程,谁来孝敬老爷?再说,官道改了道,卖出去不就成了良田坟地,又是笔收成。”
    子旺听了,一拍大腿,笑道:“中,这事就恁去办了。”
    过了大半年,静海县的四十里官道修好了。孙师爷专门陪了刘同知来看,虽然比原来的官道多了些弯路,要多走八里,但道路宽广平整,四辆马车在路上并排跑也不拥挤,坐在马车上绝不会觉得颠簸。
    刘同知看了高兴,对子旺说:“老弟很是能干,本府一定上奏老弟的功绩。”子旺听了,趁着身边没有旁人,掏出一张两万两的银票塞给刘同知。
    子旺靠路卡收了十五万两,县里借了二十万两,共筹了三十五万两。
    子旺从路卡银子里扣了三万两,修路时又收了十万两的孝敬。他分了一万两给曹大刀,给了孙师爷两万两,刘同知两万两,自己还余了八万两。又分给了赵守财和县里衙役二万两,自己赚了六万两。
    曹大刀本来收费饷银两万两,子旺分给他一万两,共得了三万两。
    孙师爷收了子旺两万两,替子旺办事时给了刘同知五千两,自己得了一万五千两。
    刘同知收了孙师爷五千两,子旺孝敬了两万两,得了两万五千两。
    赵守财分了一万两,县里二十名衙役平分了一万两。
    所有人都赚了钱,大家高兴,私下提起子旺来都竖大拇指。
    静海县有了条平整的官道,邻县商旅们交口称赞。路好了,来往的人多了起来,静海县城的生意也兴隆了,都说托老天的福给县里派来了青天大老爷。
    子旺做了这事心里敞亮,就想再寻件好事来做。他找赵守财商量,赵守财却让子旺赶紧走门路换个差事,能高升固然好,就是不能也换个地界,而且最好远点。他说:“老爷,您可别忘了,再过半年就要开始还钱了。”
    子旺这才想起,修路的银子里有二十万两是借的。他赶忙去找孙师爷帮忙,可天津府下辖的县里没有缺,孙师爷也一筹莫展。
    正好这时朝廷派了委员来考核官员,刘同知在委员面前替子旺说了许多美言。委员召见了子旺,问了修路的事,子旺一一回禀,又塞了两万两银子。委员回去后拟了个可堪重用官员名单,子旺列在了榜首。
    一个月后吏部来了文书,子旺竟从七品知县越了三级,升任正五品的衮州府知州,和刘同知平级了。一时间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就是孙师爷来了也打躬作揖的,让子旺有些不好意思。
    许多好消息之外,也有件不幸的事,曹大刀病了。
    曹大刀本来身体健壮,又练过功夫,二十年来没得过一点病。只是神仙院里有酒有烟有女人,他全上了瘾。酒和女人也罢了,大烟是极伤身子的,半年多光景,竟把个彪形大汉消瘦成了皮包骨头。
    子旺劝了他很多次,说开烟馆是为了赚钱,自己不要染上。曹大刀自从吸了一次后哪里还把持得住,他吃烟又不用付钱,到后来比老烟鬼们还要吸得勤。
    子旺给曹大刀请了天津府最有名的王郎中,老先生号脉后出来悄悄对子旺说,曹大刀的肺都坏死了,也只能吃几服药对付些时日了。子旺不甘心,又找了钱绍请了西洋郎中,洋郎中说得更干脆,让子旺赶紧准备后事。
    子旺和曹大刀兄弟一场,不由得流了许多眼泪。曹大刀也自知命不长久,就和子旺说:“兄弟,我这辈子最高兴的就是认识了你。本来我是要把这大刀会交给你的,可你当了官自不能再做这些勾当。我有个徒弟叫张德江,人有见识,也有胆识,我让他接了坛主的位子。还望你能帮衬他些。你若有了难处,让他出力也是应该的。”
    说完,他冲外面喊张德江。张德江流着泪走了进来,曹大刀让他给子旺磕头,嘱咐说他做了坛主,要把子旺当作太上坛主。张德江答应着,子旺连说不敢。
    子旺告辞后张德江送他出来。张德江打理过子旺的洋布生意,两人并不陌生。子旺说他不日就去山东上任了,洋布生意就做为恭贺张德江坐上坛主的礼物了。子旺又说,听孙师爷讲,天津府要禁各种帮会了,大刀会总坛设在那里太招摇,不如搬来静海。
    张德江说,他也听说了,正和曹大刀商议,在静海县独流镇买个宅子,作为总坛。
    两人说着话,到了大门口,子旺拱了拱手就上了轿子。
    就在宋子旺发了财又升了官,一副喜气洋洋的时候,大清朝的东、西两边都出了大事,让朝廷大员们夜不能寐,连英武果断的西太后慈禧都不思饮食,形容憔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