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161章 天才少年(2)

    有了张骞的帮助,霍去病事半功倍、元狩二年春天,汉武帝拜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多骑兵,远征匈奴。
    霍去病依旧采取自己的个性化战术,以战养战,长驱直入.他从陇西出兵,一路杀过焉支山,杀了匈奴八千多人,把休屠王子也给俘虏了,还缴获了休屠王祭天的金人。
    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倒不是说杀人多,而是汉朝从来没有用兵打的那么远,焉支山是匈奴的圣山,老窝被霍去病劫掠,对匈奴的士气打击很大。
    汉武帝十分高兴,张手就赏赐霍去病两千户。
    到了夏天,霍去病会和公孙敖,从北地分进合击,攻入祁连山,斩首三万余人,俘虏两千五百多人,以很小的伤亡代价取得的又一场大胜。
    连续的大胜打出了汉军的威名,也打出了霍去病的名气,卫青以后新一代将星冉冉升起!
    另一方面,匈奴被汉军一而再的欺负,十分郁闷,以前都是到别人家里烧杀抢掠,现在风向变了,自己家天天被人抄,在这么下去,日子还怎么过。总的有所表示。
    为了报仇,匈奴开始连续攻打代郡雁门等地。
    为了打击匈奴气焰,汉武帝派出李广和张骞,出兵攻打匈奴左贤王,一东一西,支援霍去病北伐。
    李广带兵四千,张骞带兵一万,两人两路进兵,左贤王吸取了右贤王的教训,早早做好战斗准备,听说敌军来了,亲自率领四万大军迎战,首先遇到的就是李广。
    倒霉的李广,不是遇不到敌人没有功劳,就是遇到敌人的大部队!
    四千对上四万,怎么打也不是对手啊,以一当十那是武侠小说的桥段,现实生活中这种好事几百年才出现一次,很明显,李广没有这种运气。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匈奴很快就把李广围起来,李广一看形势不妙,如果这么下去不等敌人进攻,自己手下这些人就的主动投降,所以先派儿子李敢带几十个人出去杀一圈。
    李敢是李广的二儿子,也是个猛男,关键时刻不尿裤子,带了几十个人出去一顿乱砍,杀的匈奴不敢过来,然后回来复命。大家一看,老大的儿子如此凶猛,匈奴这么怂包,也就没有那么怕了。
    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更大的考验在后头,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李敢,匈奴也不是个个都是怂包。李广让大家围成一圈,组成一个圆阵,抵挡匈奴冲锋。
    匈奴虽然战力强悍,但是战术素养远远不如汉军,对于汉军各种阵法认识不足,所以迟迟打不开局面,不但没有打下李广,自己还损失了三千多人。
    左贤王一看到嘴的鸭子要飞,亲自督阵冲锋。这下倒霉的轮到李广,打了一天,虽然杀敌不少,但是自己的兵力丧失殆尽,连箭都要射光了,要不是李广神勇,用箭射死了几个领头的,估计大家当场就要完蛋。
    好在天黑了,匈奴暂时休战,到了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匈奴继续进攻!
    就在李广爷俩准备殉国的时候,张骞的援兵到了!虽说只有一万人,但是匈奴已经打的十分疲惫,加上汉军一顿乱喊,别人也不知道究竟来了多少人。
    左贤王一看敌人大队人马来了,只能撤兵,李广捡了一条性命!
    此战结束,按照老规矩,有功者赏,有过者罚,霍去病因为立有大功,加封五千四百户,眼看就是万户侯了,下属赵破奴等人也都跟着沾光,封侯的封侯,赏金的赏金。
    而张骞和公孙敖,因为延误军旗,按律当斩,但是交钱赎罪,贬为庶人!可怜的张骞,十三年的苦日子换来个官位,才打了一仗就回到解放前了,还在赏金是实打实的。
    只有李广,虽然杀敌三千,但是自身军队死光了,不赏不罚,白干了!
    后世许多人为李广鸣不平,觉得他的运气实在不佳,每次打仗总是十分倒霉,而人家霍去病运气好的实在不能再好。其实这种问题要分开来看,就好比是现在企业中,如果一个员工老是很辛苦却没有业绩,作为领导和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是怎么回事?究竟是领导的安排有问题,还是员工的工作方法有问题。
    比如李广,他的工作方式可能就有问题,每次多遇见匈奴的大队人马或者是空手而归,那么他的斥候或者说向导是不是有问题?而霍去病,为什么每次出去都不空手回来,还能捉到大鱼,是不是他的战斗方法有什么特殊的经验值得借鉴。
    我个人以为,李广作为一个前锋将军,与敌人面对面决战是非常出色的,他的个人能力非常强,也非常善于鼓舞士气排兵布阵,但是在战略制定,后勤补给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他经常错失机会或者落入陷阱。加上他自己对于封侯的渴望十分强烈,影响了自身的判断,导致终其一生没有得到封侯的机会。
    如果他的一直防守雁门代郡,做个守城将军,或者主要负责边境地区的小规模冲突,从他过往的履历来看,是非常称职的,但是这些明显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也满足不了李广自己的野心。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他个人的悲剧!
    就霍去病而言,他的战术战法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他摒弃了传统的稳扎稳打的做法,采取了快速机动灵活作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于对地形,气候,信息的把握必须十分精准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并且风险极大。
    霍去病的优势在于,他是汉武帝的亲信,不惧怕失败,所以敢于放心大胆的行事,这是别人想做不敢做的,要知道,一旦失败不是被处死,就是的倾家荡产交罚款,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只有霍去病,胆大心细,结果证明,他的做法是有效的。
    但霍去病也并非无懈可击,历史记载,由于出身宫廷,霍去病与那些老将比起来,对待士兵明显不如。卫青出兵,从来都是与士兵同甘共苦,赢得了属下的爱戴,李广带兵更是如此,爱兵如子就是这个道理,你和大家共艰难,大家对你如兄弟。上下一心,才能万众一心,才能大胜仗,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而霍去病每次出兵,自己吃的喝的带一大堆,自己锦衣玉食,士兵经常忍饥挨饿,他吃剩的好东西宁愿倒掉,也不与士兵分享,在人望方便远远不如卫青李广。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有争议,就是许多人认为霍去病的能力已经超过舅舅卫青,这是一种误解,两军交战靠霍去病这种偷袭奔袭的打法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的,最终的胜利还是双方主力的硬碰硬,在这方面霍去病从来没有证明自己,而卫青的战斗胜利都是基于实打实的战斗。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霍去病是汉武帝大力支持的特种部队,卫青属于主力部队,双方的任务类别人才配置都有差别,单一化的对比是不客观的。
    当然,霍去病还十分年轻,如果后期他能有更多的历练机会,也许会变得更加老练,到那时,接班卫青也就不再话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