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131章 外戚之争(1)

    军臣单于终于明白,原来所谓的马邑只不过是汉军勾引他的诱饵,而那个马邑县令的人头只不过是个死囚犯的他,他被人家给耍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汉语军臣单于还是明白的,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逃命!
    十万匈奴大军瞬间跑了个干干净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负责截断匈奴后路的王恢,看到匈奴浩浩荡荡的撤退大军,吓的一哆嗦,放着落水狗不敢打,就这么瞪大眼睛行注目礼,目送匈奴归故乡!
    武帝时代第一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号称马邑之围,最终成为一场无功而返的游戏。
    有功大家跟着领赏,有过大家跟着遭殃,要说这次这事,虽说没有干掉匈奴大单于,但是自己没有什么损失,可以看做是无功无过!
    但是刘彻不这么想,自己亲自指挥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动用了三十万人,国库的粮食都被吃了一半,银子更是花了无数,最后换来的就是一场无功无过的演习?
    如果这事没有人背锅,大家会怎么看我,无能?无聊?还是无用?再说了,我顶着主和派那么大的压力打这一仗,如果没有人顶缸,那些家伙肯定会拿这件事情说是,那我的面子往哪放,我还怎么做老大!
    锅,一定要有人背!
    刘彻想来想去,能担此重任的只有王恢!
    打仗是你挑的头,没打出结果你当然承担后果。别人是没有等到匈奴,情有可原,他作为主战派,竟然临阵畏缩,不敢与敌人交锋,搞了半天,原来是个嘴炮将军!
    这种祸国殃民的家伙,留下也是个祸患,既然你非死不可,那就在死前帮朕一个忙,把这口大黑锅背走,朕在心里会感激你的!
    王恢被判处死刑!
    背锅可以,为皇帝背锅说不定还能得到不少好处,所以历朝历代经常有大臣主动给皇帝背锅,萧何当年就做过很多次,所以刘邦很喜欢他,但是有一点,锅不能太大,拿命背锅谁都不愿意干,王恢的家人赶紧到处找关系,希望可以救王恢一命,找来找去,找到了丞相田蚡!
    作为百官之首,皇帝的亲舅舅,如果田蚡都帮不上忙,那就神仙也救不了了。
    王恢的妻子儿女砸锅卖铁,凑足所有家产,一起给田蚡送去:只求丞相大人救王恢一命。
    田蚡是个很仗义的人,在圈子里的口碑也不错,既然拿了你钱,就一定会帮你办事,我办事,你们放心!
    为了不让名声砸在手里,田蚡不惜血本,直接找到了姐姐—王太后,希望姐姐可以劝劝儿子,放王恢一马。
    但是现在这事,已经不是钱可以解决的,所以尽管王太后找了刘彻,依旧被拒绝,王太后也明白儿子的心意,劝不动就算了,比起弟弟的面子,儿子的面子更加重要!
    所以说:皇帝要杀你,再多的钱也救不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做的好好的大行令,非要节外生枝,飞黄腾达的机会却变成了索命无常,王恢知道大势已去,在狱中自尽。
    田丞相虽然事没有办成,疏通关系还是花了不少钱的,多退少补,看在王恢自杀的份上,不够的部分就自掏腰包,不要你们补了。
    王恢这事算是告一段落,但是田蚡却因为飞扬跋扈,引出许多故事来,最终酿成武帝初年最严重的外戚之争!
    据史书记载,田蚡身材短小,面貌丑陋,龙生龙,凤生凤,要说老娘姐姐都是大美女,田蚡怎么也不应该差到哪里去,但是在外人看来,田蚡跟做太后的姐姐站在一起,简直就是两类人,要不是别人介绍,打死也不会相信这是同母异父的亲姐弟。
    但他们姐弟有一点相同,为人处世,都很精明,不知道是不是遗传自老谋深算的母亲臧儿。自从被二次启用以后,田蚡把外甥刘彻哄的服服帖帖,大事小事都听取他的意见,他推荐的人大多数也得到重用。
    上能为君分忧,下能收钱办事,田蚡成了大汉国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但是有一个人却很不服气!
    灌夫!
    这位老兄前文交代过,七王之乱的时候因为父亲阵亡进入暴走状态,一个人在吴楚联军大营七进七出,全身上下被扎的跟刺猬一样还在到处砍人,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猛将,连景帝刘启都对他十分敬仰。高度怀疑,常山赵子龙的传奇故事有他一部分。
    有了这层关系,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见到他都要给几分面子,灌夫自己也十分得意,动不动以带头大哥自居,一言不合就动拳头,有一次出席饭局,和窦甫起了争执,灌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要打人家,窦甫是太皇太后窦漪房的娘家兄弟,要是真打了窦老太太的娘家人,有是个灌夫也的完蛋,幸好武帝刘彻先知道这个消息,急忙把灌夫外放为官,躲过了一场劫难。
    即便这样灌夫也不知道收敛,外放结束以后回到京城依然我行我素,在他的老家颍川,养了几百个宾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俨然是当地一霸,地方官知道是灌夫的门客,也不敢怎么地他们。
    这样一个匪气十足的灌夫,却有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窦婴!
    自从和田蚡一起被免职以后,窦婴就一直赋闲在家,窦漪房死后,田蚡东山再起,窦婴却被冷落在一边。
    看着几年前的一个奴才现在飞黄腾达,成了当朝宰相,而自己却门庭冷落,窦婴十分失落,心里很不是滋味。
    作为好朋友的灌夫,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想帮窦婴一把。
    有一次,窦婴到田蚡家里喝酒,田蚡知道灌夫和窦婴交情深厚,就随口说了一句:我一直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候,但是又担心他忙,不方便!
    当朝丞相想拜访,自然是求之不得,灌夫当场带窦婴同意,并邀请田蚡明天到访!
    田蚡也同意了。
    灌夫马上把这个消息告知窦婴,窦婴虽然不喜欢田蚡,但是人家正当红,而且这么给面子主动来你家吃饭,即便是不想结交,也得尽地主之谊,所以当天晚上,窦家忙了一个通宵,打扫卫生的打扫卫生,准备酒席的准备酒席,就等着明天一早找到田蚡。
    结果第二天等了一上午,田蚡也没有来。
    灌夫跑到田家一问才知道:人家田蚡还没有起床呢!
    灌夫窦婴这才明白,所谓的上门拜访,不过是人家耍你,拿你寻开心呢!
    但是事已至此,只能把戏演完,灌夫憋着一肚子火,还是把田蚡接到了窦婴家。
    大家若无其事的开始喝酒!
    按照西汉时期流行的做法,喝酒是要配合舞蹈的,这舞蹈不是别人跳,而是自己跳,比如说我和你喝酒,我跳段舞给你助兴,按照有来有往的原则,你也跳一段给我助兴。
    听起来是不是很带感!
    作为主家,窦婴先跳了一段给大家助兴,灌夫也跟着跳了一段,结果轮到田蚡,人家田丞相就坐在那里,不动如山!
    灌夫终于坐不住了,小子你太不厚道了,耍我一次还想耍我两次,也不看看自己是谁,当年爷金戈铁马的时候你不过是个将军府的下人,想请我喝酒我都不鸟你,如今出息了,但是你再有出息也要讲规矩啊。
    灌夫借着酒劲狠狠鸟了田蚡一顿!
    窦婴一看形式不对,赶忙拉开,并叫人送灌夫休息,自己陪着田蚡一直喝酒到深夜!
    双方尽欢而散,看起来一切太平,没想到好戏还在后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