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107章 太子与太弟

    栗姬叉着懒腰,磕着瓜子,在后宫等着皇后册封的诏书,而刘嫖和王美人,则开启了宫斗之路。
    第一招:说坏话!
    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王美人的情商轻松碾压栗姬,她十分狡猾,从来不在景帝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反而天天说一些不咸不淡的好话,给景帝留下一个贤惠的好印象,坏话由刘嫖来说。
    作为皇帝的姐姐,说说弟妹的闲话很正常,毕竟人家是亲姐弟,老娘还在,一家人说说家长里短很合理。刘启也不会怪罪姐姐,不但不会怪罪,刘嫖的话对于刘启是非常有分量的。
    拉皮条出身的刘嫖在说坏话方面非常有天赋,她非常精明的选择了一个非常毒辣的题材:栗姬为了争宠,用巫蛊之术诅咒其他嫔妃。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恶毒的指控,要知道在当时,巫蛊之术非常盛行,上到皇帝皇后,下到平民百姓,深信不疑。一般而言,没有深仇大恨,谁也不会用巫蛊之术对付别人,一旦用了,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大仇恨。
    把这种毒招用在后宫宫斗,刘启非常不爽,栗姬是自己的妃子,其他妃子也是,他是皇帝,也是一家之主,希望自己家庭和和睦睦,即使那些妃子皇子虚与委蛇,但是该做样子还是要做的,而栗姬,作为太子的母亲,要做皇后的人,应该做表率、榜样的人,怎么能做这种下三滥的事情。
    栗姬是否做过这件事情,历史没有记载,但是从栗姬的言行来看,她很有可能做过,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无凭无据刘嫖胆子再大也不敢乱说。当然,说有很多种说法,往小了说是说,往大处说也是说,何况巫蛊之术如此流行,难道就只有栗姬一个人用,其他人就不会用?这些无法考证,但是完全有理由相信,巫蛊之术在后宫司空见惯,而刘嫖却把这个屎盆子全部扣在了栗姬头上。
    过了一段时间,刘启有意无意的对栗姬说道:我百年之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妃子和他们的儿子。
    说这话,刘启摆明就是有立她为皇后,让刘荣即位的打算,稍微有点智商情商,这时候应该立刻痛哭流涕,感激涕零,先努力推脱,实在推脱不了,也要一万个点头答应。
    但是这位栗姬姐姐再一次展示了她无与伦比的低情商,她不但对刘启的话无动于衷,还以正房的身份狠狠的尅了老公一顿:你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我一个也不会放过,还指望我照顾她们和她们的儿子,你想的美,等你死了,我一个一个收拾他们。
    刘启的心很凉。
    我还在你就这样说话,我死了还不任你为所欲为,难道你要让我人亡家破!
    不仅如此,栗姬还在背后骂刘启是一条老狗。骂的光明正大,后宫人都知道。
    如果栗姬只是一户普通人家的主妇,骂骂自己的老公顶多别人会说当家的是个气管炎,但她的老公是皇帝,谁能管皇帝,凭什么让你管。
    凭心而论:这位栗姬姐姐,真的是一个低情商的悍妇,让她做皇后,很不合适。
    刘嫖见自己的眼药疗效显著,继续加大用量,不仅说栗姬的坏话,隔三差五开始说准女婿刘彘的好话,什么天选之子啊,什么聪明伶俐啊,什么光大汉室啊,好听的话一箩筐,有的也说,没有的也说,反正吹牛不上税,大姑夸侄子,想怎么夸就怎么夸。
    刘启想到之前的预兆,心里越来越矛盾。
    有心让刘彘做太子,但是刘荣没有犯什么错误,总不能因为他妈不是东西就怪罪儿子,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何况废太子是国家大事,无缘无故是交代不过去的。
    太子成为这场斗争的关键!
    不废太子,即使栗姬做不了皇帝将来也是皇太后,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王美人和刘嫖达成共识,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定要废掉太子。
    王美人想到了一条毒计:欲擒故纵,嫁祸江东!
    她明知道栗姬已经失宠,却指使大臣上书,劝刘启立栗姬为皇后,以刘启多疑的性格,一定会以为是栗姬急不可耐,指使他人做的。
    这把火彻底点燃了刘启的怒火,在此之前,他多次动了废掉刘荣的心思,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借口,劝立皇后这件事情给了他机会,他不但处死了上书的大臣,还以此为借口废掉了太子刘荣。
    栗姬彻底失宠,郁郁而终!
    别人是坑爹,她是坑儿子。
    母以子贵,自己不争气,儿子也跟着你倒霉!
    刘启废太子一事虽然大局已定,依然引发轩然大波,太傅周亚夫,太子太傅窦婴极力反对,周亚夫是个实在人,看到刘荣无缘无故被废,仗义执言,被刘启猜忌,两人关系急转直下,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窦婴是太子的老师,刘荣就是他最大的一笔投资,眼看要上市暴涨的节奏,谁知道忽然被查封倒闭了,所以别谁都着急,仗着自己功劳大,极力争取却一无所获,一怒之下辞职回家种地去了。
    最得意的是王美人和刘嫖,两个女人经营多年,终于得偿所愿,就等着刘彻做太子,王美人做皇后了。
    一切看起来很美!
    可惜,还有一个人也在等着这个机会。他也想做太子,不但想,而且想了很多年。
    他没有亲家帮助,也没有宫斗经验,但是他的老娘鼎力支持他,那些宫斗在他老娘目前简直是弱爆了。
    跟我斗,你们都还差的远了!
    梁王刘武!
    七国之乱以后,刘武因为死守梁国,立下大功,地位蹭蹭上升,刘武自己也十分得意,出入车马都跟哥哥一个造型,不知道的还以为刘武也是皇帝。
    哥哥刘启听说以后十分不高兴,但是老娘还在,刘武又是亲弟弟,不好明着发怒,只能暗中让人知会太后,窦太后听说以后也不高兴,虽说都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君臣有别,自己弟弟都不听话,以后皇帝怎么管别人,所以经常找借口训斥梁国的使臣。
    刘武被老娘一顿骂,赶紧派韩安国到首都解释,韩安国不但能带兵打仗,还十分能说会道,把梁王的举动说的天衣无缝,刘启一看刘武真心认错,也就不再计较,说来说去都是一家人,手心手背都是肉,生气是暂时的,和睦是永恒的。
    窦太后看兄弟俩言归于好,十分高兴,又旧话重提,希望刘启把位子传给儿子。
    重提就重提,老太太还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拐了个弯,一次娘仨吃饭的时候,窦太后说道: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
    刘启从小语文学的也不太好,以为老娘的意思是等她不在了,让哥哥照顾弟弟。
    哥哥照顾弟弟,天经地义,所以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回去一寻思,这话不对,哥哥照顾弟弟,干嘛要这么拐弯抹角的,赶紧把袁盎以及太学的几个博士请来翻译。
    博士告诉他:殷道亲亲,意思是说按照商朝的制度,太子死了,就传位给给弟弟,周道尊尊的意思是按照周朝的制度,太子死了,传位给孙子,其义一也就是说两种做法都一样,以后你不在了,位子还是传给弟弟比较好!
    刘启很郁闷,都怪语文老师死的早,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就没教我呢,现在都答应了,该怎么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