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93章 错(2)

    晁错在文帝的时候虽然也混得不错,但是比起袁盎还是差一头,尤其是自己的主打产品--削藩,概念炒作几十年,文帝一直没有买,作为尚书的嫡系传人,晁错很不甘心。
    文帝死后,景帝刘启上台,晁错作为嫡系部队开始受到重用,哥俩动不动开小会,皇帝的独家消息都是从晁错这出来,晁错的主意景帝言听计从,知道的说他们君臣齐心,不知道还以为两人有一腿。
    晁错只是一个左内史,得到这种待遇,让丞相申屠嘉非常郁闷,丞相的职责就在那挂着,协助皇帝管理百官,这倒好,一个小官都跳到自己头上,谁管谁?
    有道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申屠嘉记恨晁错,袁盎和晁错是出了名的死敌,一来二去,申屠嘉和袁盎开始结成统一战线。这哥俩,纯粹是露水夫妻,以前的关系并不好。申屠嘉是武士出身,跟着刘邦一步步从基层做上来,才能有限,但是根正苗红,做事踏实,出身干净。而袁盎,强盗家庭出身,靠哥哥的裙带关系加上自己的投机天赋爬上来,申屠嘉最看不起这种靠关系的家伙,所以向来不怎么鸟袁盎。
    袁盎从吴国国相的位子上退休回来,半路遇到申屠嘉,急忙上前请安,申屠嘉见到是袁盎,车都没下,点点头就过去了,热脸碰个量屁股,一般人会羞愧难当,但是袁盎觉得这反倒是个机会,文帝走了,的另外找个靠山,申屠嘉不喜欢他不要紧,人都是可以变的,关键是怎么让他接受自己,袁盎决定试试。
    巴结丞相,自然要用些手段,比如说夫人路线,金银珠宝路线,阵营路线等等,但是袁盎太了解申屠嘉这个人,以上手段对付周勃之流十分有效,对付申屠嘉不行,这种人草莽出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吃软不吃硬,且嫉妒心强,瞧不起文人,开国的那些家伙,从刘邦到一般武将,都有这个毛病,想让他接受自己,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激将。
    申屠嘉见到袁盎,十分傲慢的告诉他:如果是公事,请到我办公室,如果是私事,恕不接待!
    袁盎微微一笑,说道:您觉得自己比起陈平周勃怎么样?
    这个问题摆明是个套路,要是萧何曹参之流听到,二话不说直接就乱棍打出去,不说人话,跑我这装。
    但是申屠嘉偏偏吃这套,为什么?武将出身,做了丞相有些心虚,怕人家这些文人瞧不起他,所以虽然外表傲慢,内心比较虚,一定袁盎这么说,马上上套、
    申屠嘉答到:我比不上他们。
    当然比不上,就是能比上也不敢说比得上啊!
    袁盎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继续说道:即使是陈平周勃这种智勇双全的人物,包括高祖皇帝,只要有人给他们提意见,从来都是虚心听取,有用的就用,没有用的也是客客气气,你比他们差远了,却比他们傲慢,别人说话听不进去,所以我说你要大祸临头。
    申屠嘉被袁盎这么一忽悠,恍然大悟,赶紧换了一副嘴脸,不但给袁盎下拜,还把自己痛骂一顿,以后要向袁大人多多学习等等。
    袁盎顺利的进入了申屠嘉阵营。
    他们的第一个敌人就是晁错。
    晁错受宠以后,十分高调,憋了十几年,扬眉吐气,难免有些忘乎所以,走路都不会走了,在活人面前嘚瑟不说,在死人面前也嘚瑟。
    他住的内史府挨着太庙,平时上朝的绕个圈子,晁错仗着自己受宠,在太庙的外墙上打了个洞,再上朝的时候直接钻洞穿过太庙,省路省时间。
    太庙是公共场所,所以没过多久,晁错和先帝抢地盘这事大家都知道了,申屠嘉正愁抓不到晁错把柄,赶紧上奏折揭发晁错。
    没想到晁错也不是省油的灯,在丞相府里安排了卧底,申屠嘉的奏折还没有递上去,晁错已经得到消息,连夜进宫向基友景帝坦白。
    第二天,申屠嘉把弹劾奏折递上去,刘启台词头天夜里就想好了,就一句话:晁错打洞的墙不是外墙,是外墙以外的短墙,我让他打洞的!
    申屠嘉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十分不甘心,后悔没有利用丞相职权来个先斩后奏,现在告状碰了一鼻子灰,被这个家伙狠狠的涮了一把,以后哪还有脸出来混,堂堂丞相,就这样被人家哥俩给玩了,越想越郁闷,越想越生气,刚走到家,一口血就喷了出来,有了第一口,就有第二口,喷啊喷,申屠嘉就这么喷血过多而死。
    高度怀疑是因为激动过度导致体内血管瘤破裂,失血过多而死。
    申屠嘉丧事还没有办完,晁错就被提拔为御史大夫!
    这就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死了你一个,幸福我全家!
    当了御史大夫,晁错的胆更肥了,又开始十分执着的贩卖自己的主打产品—削藩。
    景帝的智商虽然有限,但也知道这事马虎不得,把王公大臣都找来,让大家善良商量,这事可行不可行,毕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天下大乱,不能太冲动。
    大家都知道这事肯定是晁错忽悠的,但是申屠嘉都没斗过他,其他人更不敢抢风头,眼瞅着削藩新产品拍卖会马上要落锤,英雄出现了!
    我反对!
    窦婴!
    窦太后堂哥的儿子,刘启的表弟。
    刘启和表弟窦婴的关系向来不错,窦婴也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再加上外戚的身份,他出来反对分量十足,晁错虽然嚣张,但对外戚还是有些忌讳,毕竟窦太后还在,真把这瞎老太太惹出来,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这事又夭折了。
    可惜没过多久,窦婴也出事了。
    事情还的从刘启的家里说起。
    刘启老娘窦漪房,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刘启还有个的弟弟叫做刘武,刘武小时候十分讨父母喜爱,不客气的说,要不是因为刘启比刘武年纪大,皇位指定是刘武的。
    问题恰恰出在这位小王爷身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