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64章 曹参的智慧

    大仇已报,大权在握,帅哥入怀,吕后终于过上了理想的幸福生活。
    刘盈被戚姬阿姨的惨状惊吓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修养,身体终于有了一些起色,精神慢慢好了起来,到了第二年的冬天,齐王刘肥入京拜见,作为同母异父的亲兄弟,刘肥虽然是私生子,但是和刘盈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哥俩从小感情不错,刘盈非常尊重哥哥,入宫以后提议:宫里就是家里,按照家里的礼仪行事,所以哥俩入席以后,刘盈特地请哥哥上座。
    肥哥哥是个实在人,小时候在村里打架经常罩着弟弟,弟弟既然这么说,也就不客气了,直接坐上了上席。
    二姨妈当场就气炸了。
    你这个肥仔,只不过是个庶出的私生子,给脸不要脸,跟你客气你还当真,竟然坐在我嫡出的儿子,当今皇上的上席,我不整死你。
    太监给刘肥端来两杯毒酒,请他向吕后敬酒,刘盈看到是两杯,为了表达兄弟感情,也端起一杯准备和哥哥一起向老娘敬酒。
    吕后一看儿子这么实在,顾不得掩饰,直接把两杯酒一起给掀了,搞的刘肥莫名其妙,以为姨妈更年期还没有过去,情绪不稳定,所以赶紧假装喝醉跑了回去。
    到家以后刘肥越想越不对劲,派人贿赂了吕后身边工作人员,得知原来姨妈打算毒死自己,这可把刘肥吓坏了,一向老实的刘肥既没有争夺过皇位,也没有谋朝篡位的打算,只想每天有吃有喝,做个鸡鸭鱼肉的搬运工,没事宠幸几个美女,却差点因为坐座位这种小事把命搭上,如今人还在长安,能不能完完整整回到齐国都是大问题,戚姬的事情地球人都知道了,难道姨妈下一个目标是我?
    为了保住性命,刘肥的下属想到了一个极其有效又极其下贱的方法---行贿。
    既然你想杀我,我就让你不好意思杀我,得罪你儿子你不高兴想杀我,我就行贿你女儿让你高兴,行贿目标—鲁元公主。
    自从驸马张敖卷入贯高谋杀案以后,鲁元家的收入大减,夫妻双方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就靠那点工资收入,比起当年做赵王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吕后非常疼爱女儿,一直想帮他们却没有找到好办法,死鬼老公生前把地都封给了儿子,想送女儿块好地都找不到。
    齐国有七十多个城,土地大大的,刘肥立即上书,要求把齐国城阳一个郡的土地献给鲁元公主,同时主动尊鲁元公主为齐国的皇太后。
    你没有听错,哥哥刘肥主动要求尊妹妹鲁元为皇太后,职位相当于自己的亲妈!
    辈分有点乱,但是吕后很高兴,要的就是你小子懂事,不是经常教育你们吗,学习韩信好榜样,忠于姨妈钻裤裆。
    刘肥一番自虐,加上大出血,终于平安回到了齐国,刚到家,就收到圣旨,调相国曹参回首都出任相国。
    萧何死了!
    无双国士追亡者,第一功臣谁代之?
    这位一生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处处委曲求全,以自虐来洗刷清白,以出卖来显示忠诚的政客,终于死了。
    走之前,刘盈特意去探望,问萧何:君百年之后,何人可以代君之位。
    萧何已经油尽灯枯,依然非常机警的答到:请陛下自行选择。
    刘盈问:曹参如何?
    萧何答:陛下已得其人,臣死可以不恨。
    于是曹参就在萧何死后从齐国相国升级为全国总相国。
    听起来,两人的关系是非常不错的,其实大错特错,这两个人的关系一直非常不好。
    作为沛县起家时候的老同事,萧何曾经是曹参的领导,两人当年害怕起义失败吃不了兜着走,把天不怕地不怕的刘邦捧上前台,自己默默做了刘邦的后盾,在开始几年,哥俩同心协力辅佐刘邦,互敬互爱,关系非常融洽。
    等到刘邦做了皇帝,萧何做了相国,两人的关系就可以恶化。
    首先是地位之争,萧何是钦点的第一功臣,许多人不服气,曹参就是其中之一,曹参觉得天下是打出来的,军功最大,而萧何没有半点军功却排在第一位,当然不服气。
    第二是道德问题,两人一文一武,曹参的军功一多半是跟着韩信混出来的,对韩信的军事才能佩服的五体投地,甚至有些崇拜,他也非常了解韩信,明白韩信是绝对不会谋反,而萧何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落井下石狠狠的阴了一把韩信,不但如此,在彭越英布两件事情上,萧何也没有尽到责任,还推波助澜,成为他道德上最大的污点。这种见利忘义的小人,曹参最瞧不起。
    第三是个正治问题,他们俩有许多次和好的机会,但是却不约而同的选择放弃,因为太了解刘邦了,如果排名第一第二的两个人关系很铁,老大就会怀疑他们,所以干脆来个老死不相往来,省去了一切麻烦。
    于公于私,这两人的关系好不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曹丞相上台以后,立刻点燃了这三把火:
    第一:以前萧丞相怎么做的还是怎么做;
    第二:各地选拔人才的时候性格内向少说话干活实在的优先录取,性格苛刻爱来事的一律不用。
    第三:喝酒。
    不是每天喝,是顿顿喝,喝多了就不上班在家睡觉,睡醒了接着喝!
    有人上门拜见丞相,喝酒,想谈工作,先喝酒,喝酒期间一律不准谈工作,喝完再谈,还没等喝完,就喝醉了。
    喝醉了,更不谈工作!
    不但自己喝,还带着自己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家丁一起喝,大家称兄道弟,醉生梦死!
    被老娘残忍教育搞成神经衰弱的刘盈,本指望曹参能改变一下朝堂被吕家控制的局面,结果一连几个月见不到人,据太监汇报,曹参天天不是喝酒就是睡觉,从来不上班。
    朕让你做丞相,你不来上班,摆明就是不给我面子。
    曹参的儿子曹窋是中大夫,跟刘盈走的比较近,刘盈就嘱咐曹窋回家问问他爹,天天喝酒不上班是什么意思。
    曹参这天在家喝的好好的,被下班回来的儿子给怼了一顿,酒杯一摔,二话不说,操起家伙就打,边打还边骂:你小子好好上班,其他的事情轮不到你说话。
    刘盈听说曹窋被他爹给揍了非常不高兴,把曹参喊来,告诉他曹窋的话是朕让问的,不知道相国是什么意思。
    曹参酒立马醒了,赶紧给皇上赔不是,然后十分诚恳的说道:陛下觉得才能比高皇帝如何?
    刘盈实事求是的答到:不如。
    曹参又问:陛下觉得我的才能比萧丞相如何?
    刘盈再次实事求是的答到:不如。
    曹参等的就是这句话:既然如此,先帝和萧丞相已经制定了法律条例,我们按部就班,恪尽职守不就可以了吗?
    刘盈无话可说。
    曹参做了三年的丞相,就是这么醉生梦死。
    从此以后有了个成语:萧规曹随。
    在我看来,这件事情背后大有文章。
    曹参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我甚至认为在西汉初年的大臣中,以他最聪明,大家可以看到,萧何作为丞相,对上对下都是有争议的,对下,许多人不服气他,对他排名第一愤愤不平,对上,萧何三番五次的作践自己,刘邦五次三番的试探他,还找个借口把他关了一段时间,就是想故意打压他。
    而曹参,这个人自从封侯以后犹如消失了一般,在连续几年的权力斗争中置身事外,即使在夺嫡的关键时刻,也没有听到曹参发声站队,仿佛远离了权力中心,但是萧何一死,立马接过丞相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
    这样的人,怎么能是一个醉生梦死自甘堕落的人。
    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促成了这样的结果:
    第一是在齐国工作期间的经历造成了,曹参从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对于发展经济等问题一窍不通,齐国一个叫做盖公的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清静无为。
    清静无为可以看做是黄老之学比较经典的做法,简单点说就是不折腾,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管住正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在战乱过后,百业凋敝的西汉初年,起到了休养生息的作用,为齐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了相国以后,曹参把这种治国理念推广到了全国,说大一点就是无为而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让全国的百姓都来自我调整,修养声息。从后来繁荣一时的文景之治来看,这一政策是有效且成功的。
    第二点,曹参这样做,有明显自保的含义。无为而治并非什么都不做,政策的执行监督依然是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完成,但是当时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吕后手中,过多的动作容易触及吕后的权力,而其他刘氏子弟包括皇帝刘盈,王公大臣,对于吕后的做法非常不满,双方随时有开战的可能性,为了在权力斗争中自保,曹参采取了一种装糊涂的做法,天天喝酒,一个醉鬼能有什么威胁,谁找我我都是喝酒,把自己打扮成安乐公刘禅一般的人物,置身事外,古人说:大隐隐于朝,也不过如此了。
    这就是曹参的智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