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官媒:陛下请成婚唐婉若陈炎君》第172章 入关平地

    “也不是感兴趣吧,”唐婉若说,“只是茶余饭后朝廷里的闲聊话题,平王的事毕竟闹得很大。”
    陈炎君像是点头应了她的话一下,对她说:“先帝在位时朕不能参与朝政,这件事朕了解的也很少,朝中之事颇为复杂,现在朝局不稳又将相不和,你还是少跟他人聊为好。”
    唐婉若点头:“嗯,知道了。”
    入夜,唐婉若点起灯,却听见门外敲门声。
    打开门,太守府内一位侍女站在门口。
    “唐媒人,”侍女说,“老爷请您去客厅。”
    “老爷?太守大人?”唐婉若有点惊讶。
    客厅在后院和前厅中央的地带。唐婉若随侍女穿过一座拱门,来到这里,太守李治茗已经在此等候。
    然而只有她一人。
    “太守大人。”唐婉若先向他行礼。
    “唐大人,”李治茗说,指着身旁的椅子,“请。”
    唐婉若坐下,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李治茗让侍女下去准备茶汤,差开她后方才转过头对唐婉若道:“今夜请唐大人来是有些未完的话想和唐大人说说。”
    “未完的话?”
    “唐大人还记得白日所聊过的事情?”李治茗问。
    唐婉若了然,笑道:“没想到太守大人这样八卦!”
    李治茗摇头,说道:“不是本官八卦,只是在朝为官数十载,当年那事多有耳闻,同朝为官,体会自然要比新晋官员要多一点,所以感慨也要多一点。”
    唐婉若默默地听着他的话,李治茗又道:“当然,平王殿下阐述的当然会比在下讲的精彩,这件事本官就不再和唐大人复述了,本官想和唐大人说的是当年两位将军在民众心中印象。”
    “民众心中一定是忠心耿耿,不可多得的好将军!”唐婉若说,顺而笑了一下,“不然太守大人也不会特意提出来了。”
    “不错,”李治茗点头,“不过毕竟是朝中大将,民众了解的还是较少,但在朝中论武将,无人不提此二位,他们战功无数,誓死效国屡次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却一夕间通敌叛国,实在令人唏嘘。”
    他说着又摇着头,闭上了眼:“本以为尘埃落定,但此番旧事让平王翻了出来,本官亦是想起此事,白天问唐大人是想弄清楚唐大人的看法,如果唐大人也觉得两位将军或许存在冤情,现在周帝开明,唐大人又在陛下身边,这趟又是去往平地,故而希望能稍带为此事提点一二。”
    李治茗说的十分含蓄,但唐婉若还是听懂了。
    “太守大人想为此事翻案?”唐婉若道。
    “不,本官从未这样说过,”李治茗道,“只是出于公道之心提醒一下唐大人,毕竟平王在京城里谋划的这些事牵连到的只有唐大人一人而已,故而认为唐大人应该这样做才是。”
    李治茗虽然这样说着,但立马语气柔缓了下来,对她道:“也算本官向唐大人的一个请求吧,几百口人的嘶叫声几乎是那时同期官员共同的梦魇。”
    说罢,一声叹息。
    这一夜唐婉若睡的不安稳,为李治茗的话多有思虑。
    要不是他说起来,她大概都要淡忘平王说的那个故事了。过去朝中两员大将通敌被灭满门,但平王说是为了去救牛将军。
    各执一词,但这件事终究是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孰是孰非又有谁能说的清楚?
    第二天,到了该出行的时候。唐婉若由于一夜思虑,眼眶下的黑眼圈十分严重。
    “陛下一路顺风,”李治茗为他们送行,“唐大人,请记住本官的话。”
    唐婉若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点头然后上了马车。
    车上,陈炎君看到了她这幅精神不振的样子,问道:“昨夜没有睡好?”
    她笑着摇头:“没有,可能是在太州认床。”简单的搪塞过去,马车缓缓驶出城门。
    “陛下。”她突然开口,打破了马车里的宁静。
    陈炎君看着她。
    “嗯,”她有些犹豫,“您之前说要彻查平王口中说的那些事,是不是真的?”
    陈炎君稍有疑惑,皱眉:“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唐婉若摇头:“前面就要到平地了,就问问,当时平王老伯自刎,我是答应了他的,如果老伯说的是真的,会请求陛下还这件事公道清白。”
    话说到此,陈炎君也稍微想起了寿宴当晚未穹宫里发生的事情。
    “那也要此事确如他所说,朕才当照他的话办。”
    “那,如何确定两位将军清白?”唐婉若有一些期待之情。
    陈炎君看着她,摇头。
    她的情绪又一下子跌了下去。
    “你想为这两位将军洗白?”陈炎君问。
    唐婉若摇头,眼神一直看着地面:“如果两位将军真的是被冤枉,无论如何,至少希望在史书里不要背上这种罪名,遗臭万年吧!”
    马车沿着官道疾速而行,谁都没有再提起这件事。一路无恙,到达平地关前。
    入关口,平地的人马早已在这里等候。
    白狄拉紧缰绳,马车放慢,唐婉若有所察觉,推开窗,看到前方平地关前一排弓箭手。
    苏子络在窗前策马缓缓同行,看到她惊讶的神态笑道:“平王二十万精兵在城内,被这样的欢迎方式吓着了?”
    唐婉若点头:“确实被吓着了。”
    关口前有严格的排查,对每一个要进出关门的人都不放过。白狄驾马靠近,站在最前方的号令官立即扬旗。
    “来者停下!”
    他严厉地呵斥一声,白狄驾马停下,号令官上前,直接掀开了车帘。
    “做什么的?”又是一声厉呵。
    唐婉若看了看同样入关的人,骑马的都是少数,更别说他们这带马车的了。也难怪关口的号令官会对他们格外关注。
    “随处路过的商人。”陈炎君率先说出口。
    她和白狄都是看了他一眼,也是明白了他的意思。白狄连忙附和,露着谄媚地微笑对号令官说:“是是,我们是四处进货的商人,想去平地买买货!”
    号令官不信,上下打量坐在马车里的陈炎君,又看了她一眼。
    “哪里来的商人?”
    白狄杵在这里犹豫该如何说,陈炎君又开口:“京城来的,怎么不能来平地做生意?”
    号令官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说:“现在这时候可最不欢迎京城来的人,你们要是没别的事赶紧离开吧,到别的地方进货,免得惹祸上身。”
    陈炎君的眸光清澈明亮,盯在号令官身上,问道:“为何,难道平地现在歧视京城的人,还要拦着做买卖?”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我们王爷入京至今还没有回来,现在平地怎么敢放京城的人进去?”
    “竟然防范至此!”他细微地一声,引起了唐婉若的注意,唇角突然间露出一抹冷笑。
    唐婉若看着,问他:“怎么办?”
    陈炎君撇过眼神,那抹冷笑转而间有些诡异,看着她说:“你不是平王义女么?”
    唐婉若倒抽了一口凉气。
    “陛下不会是想……”
    “不错,朕就是这样想。”
    唐婉若沉重地叹一生气,摸摸腰间,幸好临行前将平王老伯随身的那块玉佩带来了,并且担心说服力不够还一同带上了只会交给亲信的令牌。
    两样东西在手,再是如何平王的旧部不会不卖账。
    陈炎君的目光盯在她身上。唐婉若又叹了一口气,走出马车。
    “我是平王义女,见此物如见王爷。”唐婉若说。
    号令官和白狄争执之间的表情,愣了。
    他们自然是入了关,并且由一对护卫护送,沿着平地的街道一直到了一处营地。
    这营地的样子她也是很熟了,曾经在牛金洪的军营里待了那么久,一眼就认出来这里是军营。
    从营地里走出来一位将士,看着装应至少是副将一级。此人剑眉星目,皮肤黝黑呈健康的小麦色,身形健硕,也是一位挺拔英俊的年轻将领。
    他看到了唐婉若,站在马车前紧紧地皱起了双眉。
    “你就是王爷收的义女?”他好像很不相信。
    唐婉若点头:“正是。”
    “王爷只有一位千金已经出嫁多年,从没有收过什么义女!”
    “的确,王爷的千金远嫁北漠,我是王爷在京城认下的义女,这是义父交给我的信物。”唐婉若将这两样东西呈上,青年将领拿过去仔细端详。
    “这是!”他的眼神突然出现了惊恐,“这的确是王爷的贴身之物!”他又看了唐婉若一眼,还是不信。
    “这两样物件要是王爷遇害同样可以让人拿到,你怎样证明是王爷义女?”
    她就知道会是这样!
    唐婉若无奈地叹息摇头,问他:“将军怎么称呼?”
    青年将领厌烦地皱眉:“李湟,你连我都不知道,果然是假的!”随他一声呵斥,四周的将士一起将弩弓和长枪对向他们。
    “且慢!”唐婉若伸手制止他,“义父未曾与我提起过军爷,我自然不知道,但我知道平地虎符在哪。”
    李湟的神色骤然惊讶,唐婉若又道:“这样东西如果不是亲信之人,义父无论如何都不会告诉他人,怎么样,李湟将军?而且这次我也带着义父的遗愿,义父已经在民妇家中祖坟下葬,我来这也是了结义父的心愿。”
    李湟皱着眉在这里考虑了很久。
    扬起手,四周的将士纷纷将兵刃放下。
    “我信你一次,如果你能拿出虎符,本将就信你!到时候平地所有兵马都可任你差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