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旺姚举人》择新王神贞密议 行冠礼李熙登基

    上回书说到大清东、西两边都出了大事。东面是藩属国朝鲜,西面是另一个藩属国越南。话分两头,只能先表一端。写书的先给列位看官说说朝鲜出了些什么事情。
    《史记》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封箕子于朝鲜,成为诸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后来燕国的将军卫满入朝鲜,推翻了箕子后代,自立为王,定都平壤,史称卫满朝鲜。
    汉武帝出兵灭了卫满国,设立了汉朝四郡,朝鲜并入汉朝版图。
    到了西晋末年,朝鲜北部的高句丽灭了四郡,与新罗,百济三国鼎立,史称三国时代。
    唐朝时,新罗倚仗唐朝势力统一了朝鲜,建立新罗国,史称统一新罗时代。
    宋朝时朝鲜各地起义,推翻了新罗,建立了后高句丽,后百济和泰丰三国,史称后三国时代。
    后高句丽大将王建被拥立为王,灭掉了后百济和泰丰国,改国号为高丽。
    到了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一三九二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黜了高丽王,自立为国王,改国号为朝鲜,成为李氏朝鲜王国的第一代国王。
    我们的故事就从李氏朝鲜第二十五代国王哲宗晏驾后讲起。
    那是同治二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一八六三年十二月。
    朝鲜,昌德宫。
    昌德宫本是朝鲜国王的离宫,三面环山,中有池塘,依势而建,颇有风韵。
    正门叫做敦化门,入门后有护河,由锦川桥过河,就是正殿,叫做仁政殿。再向后是宣政殿。宣政殿后是国王的寝宫熙政殿和王妃的寝宫大造殿。两侧有奎章阁,是存放典籍的地方,演庆堂,是集会的地方。最后是个园子,森森古树围着个荷塘,亭台楼阁凌水而立,是国王和王妃游乐的所在。
    昌德宫虽然精致,若是国家大典时,就显得有些小了。朝鲜本来的王宫叫做景福宫,被倭人作乱一把火烧了。因朝鲜国小力弱,一直不能重建,就用昌德宫充当王宫。
    此时仁政殿中,烧着四个暖炉,北风依旧吹进阵阵寒意。大殿正中宽大的座椅上铺着黄绸软垫,在等待它的主人。座椅后面是个暖阁,挂着珠帘。神贞王后正端坐在珠帘后面。
    这时,神贞王后已经五十五岁了。
    她十一岁嫁给纯祖的世子为世子嫔,十九岁生子。丈夫早逝,她二十六岁那年,儿子成为朝鲜第二十四代国王宪宗。宪宗无子嗣,在她四十一岁时就逝世了。宗室选择了德完君继承大统,做了第二十五代国王哲宗。
    神贞王后中年丧子,又王权旁落,心里十分不甘。她见兴宣君李昰应为人清正,崇尚儒学,就有意结纳,作为东山再起的帮手。于是,她收养了兴宣君的二儿子李命福为养子。
    哲宗和宪宗一样,也没留下子嗣,做了十四年国王就英年早逝了。
    国王没有子嗣,觊觎王位的宗亲就不在少数。神贞王后这次不会再让王权落入他人之手了,早早的就密招李昰应入宫商议。
    “兴宣君,哲宗仙去,你看谁能继承大统呢?”她问。
    李昰应知道她的心思,嘴里却说:“这是王室大事,臣不便参与,全凭王后陛下决断。”
    神贞王后看了他一眼,似乎要看穿他,见他木然的站在那里,很恭敬的样子,才放心的说:“我已经想好了,就由命福儿接任王位。你看怎样?”
    李昰应听了,装作大吃一惊的样子,躬身道:“熙儿才不过十一岁,怎担当得起国家大任,还望王后陛下三思。”李昰应的儿子叫李熙,乳名命福,所以他说熙儿。
    神贞王后见他迂腐,笑了笑说道:“兴宣君不必担忧。命福做了王,你就是大院君了。有你辅佐他,我是很放心的。”
    在朝鲜,国王的父亲叫做大院君。
    李昰应听了,连忙说道:“我才疏学浅,治理不了国家的。如果王后陛下心意已定,还请王后陛下垂帘听政,扶持熙儿几年。”
    神贞王后叹了口气,说道:“唉,看了也只好如此了。我年事已高,本意是退隐后宫,寻些乐子颐养天年。现在为了国家,看了还要辛苦几年。”
    神贞王后选择李命福继承王位,倒不是因为是她的养子。虽然她认了李命福做养子,其实也没养过几天。
    李命福喜欢玩耍,见了书就打哈欠,办事没个主见,她认定这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心里就不喜欢。
    不过,选国王的时候,李命福的弱点却都成了长处。有了这子弱父迂的占了王位,她才好把持住朝政。所以,她才选择了李命福。
    神贞王后和李昰应一番谈话后放了心,就找来父亲赵万永和叔叔赵寅永来商议。两人听她说了选择李命福做国王,都说李昰应这人正直,没野心,迂腐,选择他的儿子最合适。
    神贞王后问赵万永:“父亲大人,现在要做王的也有几位,最有实力的是安东金家和潘南朴家。您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赵万永哼了声,沉声说道:“就是谁做王,也轮不到他们金家。”
    本来宪宗时,赵万永掌握了军权,赵寅永为领议政,兄弟二人控制了王国的军政大权,也压住了安东金家的气焰。不曾想到了哲宗时,金家秘密举报了赵万永贪污军饷,强买田地,结果赵万永被免了职。所以提起金家他就十分愤怒。
    赵寅永沉吟半晌,说道:“王后陛下,继承王位以正统为先。只有正统才能让臣民钦服。现在您是前王宪宗的生母,李熙又是您的养子,他继承大统要比金、朴两家更合乎道理。”
    赵万永插话说:“这是自然,还用你说。”
    赵寅永一笑,也不争辩,继续说道:“不过,我国几百年来附属于中华,只有得了中华皇帝的册封,才真正算得上是正统。”
    赵万永拍手大叫:“兄弟这事想得周到。我们要快排使节去大清朝廷请封号,不要让别人占了先。”
    神贞王后说:“叔叔说得有理,依你看谁去合适呢?”
    赵寅永道:“王后陛下,兴宣君精通汉学,尊崇儒术,又是给他儿子请封,我看他去合适。不过,兴宣君木讷了些,还要个能言善辩的同往。听说兴宣君有个幕僚叫做千喜然,博学善辨,可以作副史。”
    “这样最好。事不宜迟,叔叔你去安排,明日就让他们启程。我们自己也要防备些,叔叔再调两营火枪军来宿卫王宫。”
    三人计议已定,悄然而散。
    李昰应果然不负重托,大清朝廷发了诰书,册封李熙为朝鲜国王。
    于是,就有了这时仁政殿举行的朝鲜国第二十六代国王高宗的加冠礼。
    神贞王后端坐在暖阁里,大礼服下面趁着棉袍,一阵冷风进来,还是感到寒意,不禁缩了缩脖子。外面的群臣和观礼的王族拥挤在殿前不大的广场上,不停的跺着脚搓着手。只有宿卫的军兵,还笔直的站在广场四周,但如果细看,身体也在发抖。
    大家都盼着新国王赶紧亮相。倒不是新国王有什么可期盼的,而是赶紧完了仪式好回到娇妻美妾那里去取暖。
    赞礼官终于喊道:“储君驾到。”
    一队仪仗举着旗牌从敦化门进来,后面跟着个四人抬的软轿。轿椅上缩着个十一岁的孩子,身著黄绸祥云大袍,两个宽大的袖子遮放在扶手上。轿旁扶轿而行的中年男子身材匀称,面目消瘦,双眼炯炯有神,在寒风中十分挺拔。
    轿中坐的就是即将成为国王的李命福,扶轿随行的是他的父亲李昰应。
    仪仗队到了仁政殿前分两侧而站,轿子放在阶前。李昰应扶李命福下了轿,挽着他拾阶而上,进了大殿。
    两人进殿后先参拜了神贞王后。然后赞礼官喊着祭拜天地,又拜了先王。
    神贞王后在暖阁中看外面群臣祭拜,领头的就是自己的叔叔领议政大臣李寅永。她见已经七十二岁的叔叔颤颤巍巍的下拜,边上的侍者搀扶了半晌才从地上起来,不禁皱了下眉。
    她心想,自己的父亲和叔叔年事已高,很快就不能理事了,要尽快提拔起自己的两个侄子,如果能找到可结盟的外援最好。
    她想着心事,赞礼官念的赞美前王功绩和眼前这小孩如何应天命的那些话就都没听进去,就连大清朝的诰文也从耳边飘过。
    忽然她听到赞礼官大声喊道:“请神贞王后为新王加冠。”她才摄回心神。
    神贞王后从暖阁中缓缓出来,双手捧着王冠,庄重的戴到跪在面前的李命福头上。她中气十足的说道:“承先王遗愿,奉大清诰命,李熙继承我翼宗大统,为第二十六代王高宗,封号翼成君。”
    广场外群臣又跪倒,山呼千岁。
    神贞王后又柔声对李命福说:“陛下今后身系天下百姓,还望能励精图治,强我朝鲜,造福天下。”李命福拜伏领命,然后由侍者搀起,做到了大殿正中的王位上。
    外面的群臣再次伏地山呼。
    就这样,十一岁的孩子李命福成了朝鲜国王高宗。
    高宗从袖中拿出一沓纸,赞礼官上去躬身接过。这是高宗即位后的第一次旨意,当然是神贞王后写好了交给他的。赞礼官高声念着:
    尊神贞王后为大王妃,暂摄政事。
    尊李昰应为大院君,任议政府左议政,参赞政事。
    大赦天下,全国放假三天庆贺。
    礼毕,新王高宗在演庆堂大宴群臣。冻得浑身发抖的大臣们听到这里,纷纷向演庆堂拥去。刚才还十分拥挤的广场转眼就空空荡荡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