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吴寅朱庆春》第35章 中介初相遇

    吴寅明白,老人并没错。没有一个父母会不为子女考虑。雨霏父亲不能让自己女儿嫁给一个连住房都没有的男人,这心情能理解。
    吴寅如果有女儿,也不会让她结婚连个洞房都没有。
    吴寅与中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这么发生了。
    永城如同当年的绝大部分中国城市一样,在九十年代中晚期还没进入大规模房产开发热潮,并不是随时都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新房让吴寅和雨霏选购,他们就先从二手房中选择。
    当时大小不一的二手房经纪公司已经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布永城,已经达成一点规模的公司已经开始脱离黑板中介阶段,将房源登上了报纸广告。
    积蓄不多,家境一般的吴寅从广告中找到一套总价勉强能够承受的二手房。
    慈宁新村地段非常好,位于永城闹市区附近,属于一类地段,九十年代初的房龄,也还不算太旧,五十六平米的房子要价六万四。
    吴寅便打了房产经纪的电话,带了雨霏去看房。虽然嫌房子太小,可是地段好,附近又是永城有名的星湖公园,雨霏决定去看看。
    这是他俩看的第一套房。
    两室一厅的房子,以当时吴寅的眼光来看,并没觉得套型有什么大的缺陷。就如同那些年代的绝大部分住宅一样,两间卧室很大,餐厅不大,还兼着过道功能,除了阳台门在卧室内,其余所有的门都冲着餐厅。卫生间和厨房也很袖珍,甚至不比雨霏家四十几平米住房的大,勉强够用而已。
    之所以便宜,原因也很简单--这是一套顶楼,一套西首的顶楼,西边就是车水马龙的慈宁路。
    房产经纪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姐,这是吴寅遇见的第一位房产经纪。
    大姐很健谈,在她的解释中,这套房子是非常出众的。西首有窗,厅就是亮厅,比中间套的暗厅要好。“你想啊,一回家,打开门就是漆黑的一个厅,多难受,像进了山洞一样,这个厅有窗,多亮堂!”大姐首先指出亮厅的好处。
    当时的永城人是不喜欢西首房屋的,夏天西晒的阳光会毫无遮拦地把整个屋子晒成蒸笼,而冬天呼啸的西北风又会使室内变得极冷。
    雨霏当即提出了异议,西首的房子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又是顶楼,夏天房子里可以蒸桑拿了。
    吴寅看着屋顶一抹水痕说:“还会漏水。”
    大姐经验明显比他们老道,很快就提出了解决方案。
    “屋顶漏水没事,你去买一些防水卷材铺上,几百块钱就够了,上面那层亮亮的东西还能反射阳光,不会太热的。”大姐还说:“夏天太热可以打空调啊!一个夏天顶多多打一礼拜的空调,才多少电费?房子比中间便宜那么多,省下来的钱,光利息就远远超过那一点点电费了!”
    吴寅也成了一名房产经纪后,那位前辈大姐的言行对他是有影响的。她并没有像后面接触的某些经纪人那样回避问题或狡辩,而是对客户的疑问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这是优点。
    缺点是还不够专业,比如她口中的防水卷材。吴寅在成为房产经纪后,便特意跑到建材市场去打听,先了解了名称是SBS防水卷材,然后还从老板那里知道怎么分辨材料好坏贵贱及实际使用中的质量差别,大致使用年限保证及破损维修方法。
    这使吴寅在顶层二手房的销售中,成功率提高很多。
    大姐没成功。
    虽然她打动了吴寅,却没能打动雨霏。
    吴寅开始了漫漫看房路。
    吴寅选的雨霏不满意,她便自己开始留意广告,很快就找了一套,与吴寅过去看房。
    当时永城北部的北安春秋刚交付不久。
    新交付的小区比老小区总归是好很多的,小区内新种的草皮整齐划一,绿油油的非常养眼,那些樟树雪松之类虽然被砍掉了许多枝杈,但已有嫩叶正在长出,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郁郁葱葱,与老小区杂草丛生树枝凌乱枯死缺乏有效管理的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就是门口的保安也穿着统一的制服,迥然不同与老小区老态龙钟的门卫。
    刚进入小区,雨霏就对吴寅表露了自己对北安春秋的喜爱。
    八十九平米的三室两厅一卫,在住着四十几平米的雨霏看来,差不多算豪宅了。
    当然,这价格对吴寅来说也算豪宅的价格了--接近十六万。
    一千八百元每平米的单价,相对于后来楼市打了鸡血似的上涨的房价来说,连个零头都算不上,可是在九十年代后期,却是当时的吴寅难以企及的高度了。
    吴寅很清楚自己的资金状况,连父母能够拿出的积蓄,他总共只有十一万。
    买了房,还得装修,还得买家具、电器。
    雨霏能拿出的不到两万。
    房产经纪是个看上去比吴寅大不了多少的年轻男人,很卖力地带着他们在室内转着圈看套型,介绍每个区域的功能及优点。
    吴寅觉得他在浪费时间。
    吴寅是买不起这种大套型的。
    雨霏津津有味地听着房产经纪的讲解,开始考虑如何布置这套新房,似乎吴寅已经同意买下这套房子似的。
    吴寅残忍地拒绝了。
    当然吴寅不能说买不起,吴寅的理由很充分--城北地带是老工业区,空气太差,会影响身体。
    结婚了马上会有孩子,空气质量太差对孩子不好,吴寅是这么和雨霏说的。另外再找吧,还有一年时间可以挑选呢。
    一语成谶。
    真的断断续续找了一年,直到一年后雨霏提出了分手。
    雨霏与吴寅不同,吴寅看房时选价格能够承受的小套型或城市边缘的住宅区,而雨霏并没过多考虑价格因素。
    也许出于攀比心,也许出于居住舒适度,生活便利度考虑,雨霏去看的都是比较贵的。
    人心节节高,就如古人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看多了面积大、套型佳、楼层好、地段好、环境优美的好小区后,吴寅再带雨霏去看普通老小区的二手房,再也引不起雨霏的兴趣了。
    雨霏喜欢的这类房子,吴寅也很喜欢,但完全超出了他的经济承受能力。
    吴寅和雨霏商量,是不是先买一套小房子或地段差一点的,等几年后有了积蓄,再换大的地段好的。
    雨霏很不高兴地说:“我们一辈子只结一次婚,是大事,总要风风光光的,买一套小房子,朋友同学来闹洞房都挤不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