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城青蠡》第4章 姐妹

    时值春末,今年的雨水丰润,雨一直下个不停。槐香从屋里走出来,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又回头看看空无一人的凤阳阁回廊,觉得这种天气,真是寂寞难耐。
    想起故乡扬州的春天也总是这般细雨蒙蒙,运河两岸的垂柳吐出新绿,她就领着弟妹跑到河岸边的茶馆吃点心,看着繁忙的商船往来穿梭,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常常站着街对面绸缎坊的那家傻小子痴痴地看着自己,不知那个傻小子如今是否还记得自己。想到这里,槐香不禁深深地叹口气,眼眶有些潮热。
    走进乐城的屋里,看见乐城正靠着窗边,望着外面发呆,于是问道:“小枳,早课做完没有啊?”
    乐城回过头见姑姑进来,赶紧站起来回话:“做完了。”说完,拿出抄录好的《女则》递给姑姑。
    槐香接过来看了看,字迹还算工整,于是说道:“不错,今天可以休息一下,好久没去你母亲那里了吧,让青蠡跟你一起过去看看吧,记得晚饭前要赶回来,知道吗?”乐城一听,十分兴奋,谢过姑姑后带着青蠡去亭角了。
    丽娘见乐城过来,端出些果子给她,说道:“吃吧,吃完正好帮我一起去湖里清理落叶。”乐城和青蠡点点头,赶紧吃完果子,披上蓑衣,带上斗笠跟着丽娘出门了。
    雨中的湖面空无一人,丽娘驾着小船沿岸边划着,乐城和青蠡各拿一个竹篮打捞着水里的枯枝败叶。
    “那么多的落叶,我们得捞一天也不一定能捞完。”乐城一边挥动着竹篓,一边气喘吁吁地发着牢骚。
    “还是我老家无边无际的大海好,海浪把垃圾推到岸边,不用人来打扫。”青蠡说道。
    乐城头一次听说还有大海,不禁十分好奇,缠着青蠡给她讲大海到底是什么模样。
    丽娘一笑,说道:“我的老家也离海不远,偶尔能闻到海腥味,只是没见过,听说有风的时候海浪很大,人在海里捕鱼就很危险。”
    青蠡点点头说道:“是的,所以海边的人都会看天气。我娘只让我在海边捡海螺,蛤蜊,海菜,还有螃蟹,不让我去海里。还是海里的东西好吃,宫里的吃食真是没法比。”
    乐城听得很入神,非常想去海边看看。她问道:“那海里的鱼长得和太液池里的一样吗?海到底有多大呢?”
    丽娘和青蠡笑起来,青蠡骄傲地说道:“海是没有边际的,没人知道海到底有多大,只是听我娘说海那边是神仙住的仙界,叫蓬莱,据说有人曾看到过神仙在海上飘过。”
    “是贵妃娘娘住的那个蓬莱殿吗?”乐城问道。
    “蓬莱是个岛,神仙住的地方。蓬莱殿只是借那个名罢了。”丽娘说道。她看看青蠡,问道:“你家是哪里的,听你口音不是吴地的。”
    “我家在海州。”青蠡说道。
    “那离长安很远吧,怎么会跑到长安来?”丽娘问道。
    “我爹娘都死了,是舅公带我来找姑姑,姑姑就把我带进宫里来了。”青蠡说道。丽娘看看青蠡,觉得德阳姑姑真狠心,把亲侄子搞成太监带进宫,不禁十分同情他。
    “你爹娘是病死的吗?”丽娘问道。青蠡摇摇头,“那是怎么死的?”丽娘有些吃惊地问道。青蠡没吭声,他扭头看看湖面,眼里充满了仇恨的目光。
    丽娘划累了,就放下船桨,看着远处的湖面,又开始跟乐城讲她家乡的事:“也是这样的季节,也是这样的细雨绵绵,余杭的西山坡上种满了茶树,茶树发出新芽,清明前正是采摘新茶的时候。采茶的姑娘们带着斗笠竹篓上山采茶,漫山遍野都漂着淡淡的茶香,人们忙碌着把新采的茶运回山下,炒制新茶。山下湖畔的桃花开满两岸,我和妹妹漫步岸边,折下几支带回去插在瓶中,放在窗台边,与院中的新柳相映成景,回头看看妹妹,她的面庞在桃花的映衬下格外的粉嫩,真是惹人怜爱。我们最爱吃外婆做的米糕,香甜可口,可惜再也吃不到了。”
    丽娘摸了一下乐城的脸,责备道:“你的脸怎么老是没洗干净的样子,你的姑姑没给你擦点润脸的膏吗?”
    乐城憨笑着看看母亲,说道:“黏糊糊的,不舒服!”说完用手摸摸自己的脸。丽娘叹口气,接着划船。
    雨还在下着,乐城和青蠡折了几片荷叶顶在头上,看着分外讨喜,湖中已有荷花打朵,青蠡掰了几只准备拿回去放到屋里。
    竹篓装满了,丽娘让两人将几篓垃圾拖上岸,放在车上,送到不远处的堆场。折返时,雨下大了,两人嬉笑着举着荷叶朝湖边的回廊跑去。
    丽娘看着乐城的背影,微微一笑,她的第一步计划成功了。不过令她意外的是这么快女儿就可以出宫了,她盘算着如何展开下一步的计划。
    忽然乐城听到一阵笑声,抬头一看,回廊里站着几个宫女,看着自己在笑。其中一个少女站在前面,身着粉色芙蓉外裳,浅绿内褂,梳蒲桃髻,一支玉兰发簪别在发髻中;她含笑立于廊前,面色粉白透红,明眸皓齿,正好奇的盯着乐城打量。
    看着青蠡手里的荷花,那女孩微微皱了皱眉头,走过来正色责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怎么能随便在太液池里折花?”乐城和青蠡一愣,不知眼前是什么人,一时愣在那里。
    “哪来的野丫头,见了寿光公主还不赶快行礼。”一旁的宫女呵斥道。两人一愣,赶紧过去行礼。
    随后青蠡抬起头,指着乐城小心的说道:“她也是公主。”对面的少女楞了一下,上下打量着乐城,见她一身简单的胡服,还弄得脏兮兮的,头顶扎着一束马尾,没有任何头饰,正怯怯的看着自己。
    “哦?即是公主,那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宫里的?”少女问道。
    “我叫小枳,住在凤阳阁。”乐城低声回道。
    那少女楞了一下,仔细打量了一下乐城,说道:“哦,我叫文晔,住在绫绮殿。怎么之前没见过,你多大了?”
    “十岁。”乐城回答。
    文晔一笑,说道:“那我是你姐姐了,我比你大3岁。”文晔走上前,接着问道:“怎么搞的,把衣服弄的这么脏?下雨天,不在屋里呆着,这么贪玩?怎么没有侍女或者姑姑跟着?身边就这么一个小太监?”
    “额——,我是来探望母亲,帮母亲干点活,所以把衣服弄脏了。姑姑有事出去了,所以只有青蠡跟着我。”乐城回答。
    “帮母亲干活?你母亲要干什么活?”文晔惊奇的问道?
    “就是清理湖面的落叶,把落叶运到那边的堆场。”乐城回头指了指湖边山脚下的方向。
    “哦,这样。”文晔努力掩饰着吃惊的表情。
    她停了一下,笑着说道:“你还挺孝顺的,快擦擦吧,身上都淋湿了。”说着拿出手巾替乐城擦去身上的雨水。
    乐城不好意思的往后躲了躲,说道:“没关系的,一会儿回去换一身,不用擦了。”
    文晔拉住乐城说道:“凤阳阁还好远的,等雨停了,跟我回去先换身干净的衣服,要不容易着凉,绫绮殿就在旁边。”
    乐城第一次感受到除母亲姑姑之外的关怀,其实即便是母亲,也不会觉得她衣服湿了有什么打紧的。乐城盯着文晔看了看,忽然有种亲近温暖的感觉,她腼腆的笑了笑,往后退了两步。
    文晔以为她认生,上前拉住乐城,含笑说道:“别怕,我母亲是钟娘娘,也很温和,跟我回去。以后我们可以一起玩。”
    乐城没吭气,只是看着文晔,不知该说什么。她长这么大,第一次遇到这样亲切的姐姐,她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姐姐的盛情邀请,就这么傻傻的站在那里。
    雨渐渐小了,文晔执意拉着乐城来到绫绮殿,先见过母亲钟娘娘。
    钟娘娘比贵妃娘娘看着年纪大一些,丰满许多,身着绛紫外裳,鹅黄内裙,一头乌发高高挽起,别着一只孔雀步摇;见文晔拉着乐城进殿,从床榻上下来,走上前问道:“莹儿,你这是拉的哪家的孩子?”
    “母亲猜猜?”文晔俏皮的说道。钟娘娘看了看,笑着说道:“你就是贵妃娘娘新认的那个乐城小公主吧。”
    “母亲怎么知道?”文晔奇怪的问道。钟娘娘笑着拍了拍文晔,拉着乐城上下打量了一下,“贵妃新收了女儿,这么大的事,宫里早就传开了。再说,看你那表情,她后面又跟个小太监,就猜到了。哎呀!怎么搞的这么脏,你的姑姑也不管管你?荷月,快领去先换换衣服吧。”
    “母亲怎么没告诉我,我还想给母亲个惊喜呢。”文晔娇嗔地说道。
    钟娘娘的侍女荷月走过来,拉着乐城准备去换衣服,可是乐城害羞的一个劲儿的往后躲,文晔笑起来,说道:“跟我来吧,我领你去。”说完拉着乐城进屋里去了。
    侍女芄兰拿出文晔的一套衣服给乐城换上,也帮乐城梳了个蒲桃髻。
    乐城在镜子前看看,觉得自己一下子漂亮了许多,她从青蠡兴奋的眼神里就能看出来。
    文晔在一旁说道:“妹妹穿上这身衣服就像个公主了,不如多拿几套回去,反正这些衣服我穿都小了,你穿正好。”说完,招呼芄兰再去收拾几套衣服,包起来让青蠡拿着。
    钟娘娘看着乐城甚是喜欢,邀她没事多来绫绮殿和文晔公主一起玩,一起念书,乐城高兴地点点头。
    留她吃过午饭后,娘娘差人送她们回亭角。文晔十分不舍的叮嘱乐城要经常过来,乐城爽快地答应了。钟娘娘看着两人高兴地走出绫绮殿,自言自语道:“文晔这苦命的孩子,总算有个伴儿了!”
    坐在马车上,青蠡新奇的打量这个马车,说道:“要是贵妃娘娘给你一辆马车就好了,你坐上面,我驾车,该多好。”青蠡兴奋的说道。
    “你会驾马车?”乐城好奇的问道。
    “会啊!我爹教我的。”青蠡说道。
    “那你爹是车夫?”乐城问道。
    “才不是呢,我爹是个镖师,海州很有名的镖师。”青蠡说道。
    “镖师是做什么的?”乐城问道。
    “镖师就是帮人送货的,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保护货物不被抢。”青蠡说。乐城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到了亭角,两人高高兴兴的下车去见丽娘。
    丽娘见乐城换了一身漂亮衣服,皱着眉头问道:“你们去哪里了?这衣服是谁的?”
    “去了绫绮殿,钟娘娘和文晔姐姐给的。”乐城见母亲不高兴,怯怯的回答。
    丽娘冷冷的说道:“把衣服脱了,送回去。”乐城低着头往后退了一步,没动。
    丽娘生气的吼道:“我跟你说话,你听到没有?”
    “挺好看的,钟娘娘也是好心,为什么送回去?”青蠡在一旁说道。
    丽娘盯着乐城,一字一句的说道:“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要,随便要人家东西就是没志气!人要有骨气,自己有骨气才能被人看得起,知道吗?赶紧脱了还回去。”丽娘命令道。
    乐城尽管及不情愿,但还是按照母亲的话做了,将衣服又送回绫绮殿。
    钟娘娘问明缘由后,没说什么,又带着乐城驱车来到亭角,见到丽娘说道:“原谅我只是好心,并没考虑到你的感受。不过我想你不必怀疑我的诚心,怎么说我也是孩子的庶母,送些衣物给孩子还在情理之内吧。”
    钟娘娘将衣物放下,接着说道:“你不必觉得自己身份低微就刻意觉得别人都低看你们母女,这样对孩子不好,保持自尊的同时,也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善意相助,才不会让孩子感到自卑,你觉得呢?”
    钟娘娘一番话着实让丽娘无可辩驳,也觉得自己之前的反应是否过于敏感,于是谢过钟娘娘,收下衣物。
    “小枳和文晔年纪相仿,不如让她们常来常往,在一起念书玩耍,也好增进姐妹情谊。”钟娘娘说道。丽娘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称是。
    丽娘认得钟娘娘,当年她被贞顺皇后压得大气都不敢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幼子,只求安稳度日。如今也算是熬出头了,只是什么时候又多了个女儿?这令丽娘有些疑惑。
    当年丽娘站在贞顺皇后的身后,看着匍匐在地的钟娘娘,心里曾暗笑她虽贵为圣上的女人,其实过得连她这个侍女都不如。谁想到世事轮回,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圣上的女人,而且更加卑微!丽娘不禁仰天长叹。
    乐城从此又多了个姐姐,而且这个姐姐还颇有姐姐的范儿,对乐城关爱有加,带着她读书认字,教习礼仪,倒是让槐香省了不少力气。
    乐城也从文晔的身上慢慢学了些淑女的行为举止,举手投足间有了些许改变,也能静下心来看书习字了,这让槐香颇感欣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