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黎明春桃银锁》第99章 争抢之中

    银锁急急忙忙出了院门,便豁开两腿直奔事发地点而去。小刘和银锁相比毕竟还是上了年纪,跟在村长屁股后面直喘气。一手捂着胸口,一手不时抓着帽檐生怕飞走。
    春夏之交,塞外北方,风虽然已经温柔了许多,但有时还一个劲扬着尘土。这时,风刮得正紧,两人又是迎风而上。小刘的形象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婷,样子甚是滑稽可爱。
    约摸一袋烟的工夫,两人一前一后赶到了村南李玉忠母亲居住地儿。
    偏僻的小山村,什么时候都不乏好事者。这不,抬眼望去,一间破旧的院落早已被大家伙围得铁通相仿,有的小伙子甚至坐在低矮的土墙之上。银锁平生最看不惯有事没事扎堆在一起,看红火凑热闹,置大把大把的时间于不顾。眼前这幅场景,令这位刚刚上任不久的年轻村长很是不悦。大家伙见村长来了,很自觉地让开一条道。银锁神情严肃的走到场地中央,四下环视一周。也正如小刘所说,老太太瘫坐在地上,嘴里絮絮叨叨个没完。身边站着两个儿子,好像仇恨地上的每一颗石子似的,一直死死的盯着地面。挖掘机·装卸车威严的停在土房前,大有一声令下奔赴战场的的气势。银锁赶忙走到老太太近前,蹲下身来。“大娘,有啥事咱回屋去说,身子骨闹出毛病就麻烦了!”本想再安慰几句,不曾想老太太把手一扬,扯着嗓门喊道:“这哪是造福人民啊,成心给人找麻烦。拆倒旧房咋就不按原先的全盖上,留下一条空地能干啥?”老太太大睁着一双浑浊的眼睛,直愣愣的看着眼前这个毛头小伙子。银锁再次俯下身,耐心的解释说:“大娘,盖新房政府是有面积规定的,这也是为了统一管理,要不然全乱套了。再说了,政府是为了安置改善老人居住条件才出资修建的······”银锁不厌其烦的解释着。老人听着银锁的一番话,无奈的摇摇头,一手撑地慢慢站了起来。银锁见状立刻搀扶老太太向屋里走去。两个儿子没有言语什么,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
    老太太的大儿子李玉忠是村里的赤脚大夫,日子过得比较殷实。老二李利忠在市里安家,业已娶妻生子。现如今村里地皮值钱了,老人的房产一人一半,一旦开工盖房将要占用另一半的地皮,更何况新房留给谁?在利益面前,两个儿子已经抛开了老人,心里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这无疑给银锁出了一个难题,让工作无法展开。
    银锁看着年过四十的两位大哥,实在不能把理倒向任何一方。他心里暗暗叫苦:这种情况其实跟自个儿家不是一回事嘛!真让人纠结啊!政策不能改,在利益面前,只能有一方站出来做点“牺牲”,事情才能得到解决。银锁说了老人几句安慰的话,然后转身对大娘的两个儿子说道:“两位老大哥,你们再好好商量商量,碰个天阴下雨的,老房子住着也糟心!”银锁又一次转向老人。“大娘,你们先合计着,有结果了通知我们!”说罢,银锁通知小刘:“拆房子不能耽搁,赶紧安排别的住户。”安排完这里的事情,银锁穿过人群,一个人径自朝西南方向走去。
    村长走后不久,伴随着“突,突,突”的轰鸣声,挖掘机,装卸车像是憋着一股子火似的,卷起一把把砂石,整个巷口顿时尘土飞扬起来,工人们在尘土亲吻之下陆续散去。凑红火看热闹的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有说有笑,互相簇拥着也相继离开。
    这个时候,一位上了年纪,头发几近花白的老太太蹒跚着脚步,自言自语说了起来:“利忠这娃也不省心,有了工作不说还买了车,城里又有楼房,干啥非要跟老大争抢!唉,秀英(李玉忠的母亲)媳妇苦了多半辈子,如今,老也老了还是没有一天舒坦日子过!老太太话音刚落地,旁边一个身穿浅粉色上衣的年轻少妇把话抢了过来。“张大娘您说的有些欠妥吧,人家有车有房,那是人家的本事!凭啥老人的财产都给了老大?怪只怪老大没本事!”老人闻言,很想跟这位年轻的小媳妇唠上几句,谁知,小媳妇早已消失在人群之中。
    不大一会儿,房屋四周已空无一人,大街小巷再一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忽的,“”啪,啪”两声作响,“再一次划破了老屋子上空的宁静与安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