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黎明春桃银锁》第29章 一头雾水

    正值深秋时节,渠里的水冰凉透骨。黄志安毕竟上了年纪,汲腰深的水一下子掩过了半个身子,浑身禁不住直打哆嗦。他拼命地想往上爬,但渠沿松软光滑,费了老半天劲,也没能爬上来,倒滚得像泥人似的。正在这时,柳万福赶了过来。围观的人群,仿佛学过变脸似的,迅速收敛起幸灾乐祸的姿态,几个村里出名的“马屁精”赶紧跑过来,一起使劲往上拖。
    “啊,有血了!”
    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叫喊,大家急忙顺着声音看去,只见浑浊不堪的水里殷出了一片腥红色,随着波纹在慢慢地扩散。老村长见状着了急,催促着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黄志安拉了上来。他很是狼狈,身体蜷缩成一团,上下牙齿一个劲打磕。更为担心的是,小腿肚子还在不停地淌血。
    “赶紧叫救护车!”闻讯赶来的副村长在一旁敦促道。柳万福似乎这才反应过来,急忙拨通了电话。不大一会儿,“120”响着警笛气势浩荡地飞奔而来。车上跳下两个穿白大褂的医生,一阵忙乱,将他抬上救护车。接着,在尘土飞扬中,快速的离去。
    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事情本不大,但关乎到了村长的人脉,小事也可以像大事靠拢。最终的结果,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一切医疗费都由刘二毛负责,同时,村里召开了一场大会,讲文明、树新风是大会的主题。不容置否,刘二毛理所当然的被树为反面批评的典型,检讨、认错一并进行,刘二毛耷拉着脑袋,低眉顺眼的蹲在地上,黄志安则好不惬意的坐在椅子上,傲气的支着那根立功的大腿,抖来抖去,白色的石膏,在阳光下烁烁发亮,直晃得人们睁不开眼。村民们立在一旁,一脸的漠然,无奈的充当着群众演员的角色。
    柳万福,在村里骄横了十余载,一切似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可有些事情往往不按常规,出乎人们的意料。
    这一日,傍晚时分,银锁和小刘风风火火地从县里赶了回来,居然还带回了乡财政下拨的修路款,这着实让人感到意外。柳万福是又喜又惊,这么一大笔款子,居然能在短时间内搞回来,这小子本事不小啊!
    银锁看着自己劳心劳肺换来的丰硕成果,更是喜不胜收,小伙子乐得真有些合不拢嘴了。柳万福一看,脸色故意一沉,一盆水马上泼了下来:“款子先放起来,修路也只能等到明年了。”
    银锁一愣,笑容僵在了脸上。本以为修路这等好事,叔叔会快马加鞭的把计划提上日程,可没想到竟是这个结果,心里不觉有点纳闷,急忙问道:“为啥今年不开工啊!”
    柳万福端起了茶杯,“渍溜”一声,喝了一口,然后,轻轻的啐出一口茶根,这才不急不躁的说道:“眼看就要上冻了,还咋修路?”
    “不是,还有两、三个月吗?”小刘接过话茬问。
    “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多事!”柳万福眼珠子一瞪,恼怒的瞟了一眼小刘,很是不悦。银锁听得村长话中有话,又不容多问,心里的疑问被生生憋在肚里,不能脱口,顿觉沮丧。他只得把钱摊放在桌子上:“叔,把村会计叫来过目一下,没事的话,我就出去了。”村长点点头,吩咐小刘把村会计叫来。
    约摸半个时辰,村会计李云山骑着一辆摩托车“突—突—突”的来到村委会大院。此人已近六十岁,背稍微有点驼,腋下总夹着一个本子,厚厚的眼镜片架在鼻梁上,高度近视的一对眼睛看人时,总像是在费劲的瞄准目标。这样的外表和装扮,在村里那就是识文断字的先生了。
    外号人称“铁算盘”的李云山,不慌不忙的迈着“八字步”,游进了办公室。看见白花花的一大包钱堆在桌子上,心里顿觉一亮:呵呵,这下又有油水了!管他吃肉还是喝汤,能沾点荤腥就行啊!
    心里想着,表面上却平静如水,一脸镇静的走过去,等候村长的差遣。
    “把这些钱核对一下!”柳万福说。
    李云山遵照村长的吩咐,便一一清点起来。汇总完毕之后,小心的放进了保险柜。几个人随后一起出了村委会。
    十天半个月过去了,那笔数额不菲的专款,似乎被遗忘在保险箱里,村长再未提起,就连如何修路的方案,也不曾落笔一言,拿回了钱却不急着修路,这,是何道理?大概除了村长,是没有人能够想明白的,人们不满的情绪,像一团荒草随着时间慢慢滋长起来。
    还是“铁算盘”主意多,一天上午,趁着老村长外出的工夫,几个人聚在一起,商讨起对付老村长的办法。几个脑袋凑在一处,叽叽喳喳的,越说越激昂。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得过一个诸葛亮!你一言,我一语,片刻工夫,一个土办法便应运而生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