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巧沈玉泽》第160章 众臣的反对

    “大皇子不必生气,小王爷年轻气盛,况且也是一片孝心,没什么,没什么。”
    丞相大人笑了笑,虽然嘴上全是客客气气的话,但是丞相大人面色严肃,看不出任何表情。
    大皇子狠狠地瞪了帝正阳一眼,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那么蠢,在这个节骨眼上站出来,说那些没有用的话。
    “还是丞相大人好肚量,怪不得父皇几十年了,还是那么的看中你。”
    大皇子笑了笑,他起身,从上面缓缓走到了文武百官面前,眼睛扫视了一圈,突然开口:“所以晚辈才不太明白,既然丞相大人有如此宽广的肚量,怎么就容不下一个边陲小国呢?”
    大皇子今天在朝堂之上提出,他准备接受那个边陲国家的进贡,非但如此大皇子还准备邀请那个国家的使者过来,可没成想这个提议刚刚提出,底下的那些大臣竟然想都没想就直接反对。
    这让大皇子很是窝火,这是他这段时间以来提出的第一个决策没想到竟然会被大臣们集体抵触。
    而为首的,便是丞相大人。
    “大皇子这句话就不对了,首先,您口中的边陲小国可不是什么小国,而是国土面积有我朝一半之大的草原国家,想必大皇子心里面也清楚的很,这个国家好战,且物资贫乏,粮食短缺,因此经常骚扰我朝边境,甚至有的时候还肆意屠杀边境百姓,累累罪行罄竹难书,大皇子您怎么还能接受他们所谓的进贡和朝拜呢?这不仅让边境那些冤死的百姓亡魂难安,更会让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心寒啊!”
    “是啊是啊!大皇子三思啊!”
    丞相大人这句话一说出来,底下的那些大臣们纷纷开口附和,一时间朝堂之上全是反对的声音,大皇子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开口大喝一声“住口!”所有的声音便立刻停止了下来。
    大皇子瞪了一眼丞相,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丞相啊丞相,你好歹也是在朝中做了几十年官职的人,难道不明白舍小取大的道理吗?如果这一次我们能跟他们国家和好,那以后就不会有什么边疆百姓受伤的情况出现,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丞相看了大皇子一眼,开口一字一顿道:“大皇子还真是贵人多忘事,难道大皇子不记得五年前皇上曾经听从大皇子您的提议,很这个无耻国家和好,后面刚刚过了半年他们就翻脸不认人的事情了吗?那一次边疆多少百姓生灵涂炭?难道大皇子还要重蹈覆辙,让边疆的百姓为您的错误买单?”
    “百姓百姓百姓!丞相你别忘了!你是再为父皇当差,你的荣华富贵可都是父皇给你的!不是什么狗屁百姓给的!”
    大皇子看到丞相如此不给自己面子,他忍不住暴走,开口恨恨地说道。
    “哼,看来大皇子平日里对皇上的教导也没有放在心上,皇上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朝廷中的官员要想方设法地为百姓谋福祉,而不是像大皇子嘴里面说的那样。”
    “你……”大皇子顿住,他看到了周围大臣那怀疑的目光后,顿时停下。
    这一次天凤帝把朝中的事情交给他,其实就是一场考验,等到时候天凤帝回来之后,他肯定会问这些大臣自己的表现如何,也就是说,这些大臣对自己的印象,极其重要。
    大皇子把想要破口而出的话给生生咽进肚子里面,他把丞相这笔账暗暗记在心里面,表面上的脸色却缓和了许多:
    “既然丞相大人这样说,那本王也就不好说什么了,这样,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一直都低着头不肯说话?丞相大人都表了态,你们也别傻愣着,说说看你们的想法?”
    大皇子知道自己现在还不是丞相的对手,他干脆越过丞相身边,走到其他大臣的面前,一字一顿地开口问道。
    大皇子看着那些头低的像一颗豆芽菜的大臣们,一言不发,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大臣站出来指出丞相刚才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大皇子就有底气继续坚持自己刚才的观点。
    可是大皇子等了很长时间,却无论如何都等不到有一个大臣站出来来指责丞相。
    面对这样的情况,丞相仿佛是早就预料到了一样,他嘴角勾了勾,面色平静:“大皇子,既然大臣们都觉得大皇子这样做有失妥当,那大皇子还是听一下我们这些老臣的意见,这件事情就暂且搁置吧。”
    “放肆!丞相大人,不管你的官职有多高,你也不能这样对本王说话!以前本王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皇子,你们不把我放在眼里就算了,怎么现在父皇都已经对我委以重任,你们还是这幅样子?就算你们看不起我,那也不能看不起父皇吧!”
    大皇子没有办法,只好把天凤帝搬出来压一压丞相,虽然知道对自己刚才的提议没有任何帮助,但是大皇子就是想借着天凤帝的名声来出一出自己心中的那股恶气!
    果然,那些大臣一听到大皇子这样说,纷纷吓得跪倒在了地上,丞相大人一辈子见多识广,本来已经习惯了这种套路,可是他看到其他大臣像是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而纷纷下跪的样子,丞相大人觉得如果自己不跪下来的话,那恐怕会落人口实,到时候被心怀歹毒之人疯言疯语地传出去,说丞相大人不尊重天凤帝,这就不好了。
    于是,丞相大人撩起自己的衣袍,有些不情愿地跪在了大皇子的面前,开口:“大皇子,这种话可万万说不得,皇室的尊严岂能容臣等轻视?”
    “哼,你们知道就好!”
    大皇子看到一群人匍匐在自己的脚下,心情才好了许多,这时,底下的丞相和右尚书相互对视了一眼,右尚书向前走了一步,重新跪下:
    “大皇子,臣有一提议。”
    “右尚书大人请说。”
    大皇子看到开口说话的是右尚书大人,脸色顿时缓和了许多,右尚书大人和其他大臣不同,他从来没有当年反驳过大皇子提出的任何意见,而且大皇子和宁远悦私底下有来往,所以对于右尚书大人,大皇子是把他纳入自己的麾下之中的。
    只可惜右尚书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对大皇子给他抛过去的橄榄枝一直不闻不问,但也从来都没有拒绝过,所以这才让大皇子不明所以,没办法,大皇子只能继续对他以礼相待。
    “大皇子,像这种与邻居国家结盟的事情,也算是一件不小的事,臣觉得,还是需要让皇上知道,听一听皇上他怎么说,在做定夺。”
    “这能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招待一下别国的使臣而已,难道我天凤朝连这点茶饭钱都出不起吗?”
    大皇子不以为意,继续开口说道。
    “是是是,大皇子为人慷慨,况且我天凤朝物资丰富,且国库充足,这点小钱当然是不在话下,只不过这其中的意义太过深远,因此,臣还是觉得,这件事情有必要让皇上事先知道的好,我想皇上一定能够感受到大皇子那颗为江山社稷担忧和操劳的心意,说不定大皇子这一次还能获得皇上的支持。”
    右尚书面不改色的说道,他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像今天这种局面如果继续争论下去的话,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到时候矛盾升级,朝堂之上所有的人都会没有台阶下,如果是这样,到时候再惊动了天凤帝,等天凤帝回来,一定会重重地责罚在场的所有人。
    也就是说,这项没有结果的争论,到最后没有赢家。
    与其这样,倒不如把决定权重新交给天凤帝,这样不管到时候出了什么问题,也跟在场的这些人关系不大。
    大皇子听完右尚书的话,陷入了沉思,他点了点头,淡淡开口:
    “右尚书大人所言极是,这样,本王这就写一份详细的信件,等一会儿便派人送去给父皇过目。”
    “大皇子,臣有一个不情之请。”右尚书看到大皇子接受了自己的建议,于是趁热打铁地继续开口。
    “右尚书请讲。”
    “让信使过去未免太过仓促,到时候皇上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知道该问谁,不去派老臣过去,到时候也好有个人在皇上身边给他解释着些,大皇子怎么看?”
    “嗯,右尚书大人说的有道理,那就劳驾右尚书大人了。”
    大皇子对于右尚书大人这个突然间的请求并没有多想,他铺开纸墨,,绞尽脑汁地用尽一切华丽的词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这一次大皇子可是用了十足的精力来做这件事情,如这件事情做成了,那就算是大功一件,天凤帝一定会在心里面默默记下,这样一来,之后天凤帝考虑到底立谁为储君的时候,可以轻而易举地想起大皇子和他这段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
    没过一会儿,大皇子便把手中的奏折全部写好,他鼓起嘴巴吹干了墨汁,把有些收起来,示意身边的随从把奏折递给右尚书大人。
    右尚书大人恭恭敬敬地把奏折接过来,随后低头朝着大皇子行了一个礼,便转身退出了朝堂。
    大皇子看着其他的大臣心里就一阵心烦,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底下的大臣便纷纷离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