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少玉楚楚》第54章 玄铁令的秘密

    第一次的见面,小皇子爱猷识理答腊对白少玉印象很好。到了下午,小皇子的武术老师博尔力扎来了。小皇子显得很兴奋,博尔力扎是蒙古第一大力士,力大无穷,马上马下的武功都十分厉害。小皇子示意白少玉可以走了,改日再进宫。李多福把白少玉送出宫。
    “今天见了小皇子,感觉如何?”妙玄法师问道。
    “小皇子勤奋好学,很聪明。”白少玉答道。白少玉又将今天的情况讲述了一番。
    妙玄点点头说道:“慢慢熟悉宫内的情况,等待机会。”
    “等待什么机会?”白少玉问道。
    “一方面可以了解宫内对当前形势的对策和态度。如果获得有用的情报,对各地的义军非常有利。另一方面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寻找《乾坤令图注》。”妙玄说道。
    “《乾坤令图注》?这是什么东西?”白少玉惊奇道。
    “是关于解释玄铁令的来历和用途的。因为,玄铁令其实是乾坤令。皇家叫乾坤令,明教称作玄铁令。”妙玄法师说道。
    “究竟有什么秘密?明灯法师不是说是关于日月神功吗?”白少玉感觉这事有些乱。
    “说来话长!”妙玄法师娓娓道来。
    大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小儿子拖雷的儿子。从小就英武神明,长大后英勇善战,战功卓绝。忽必烈崇尚汉学,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手下任用了一大批汉人。忽必烈能够所向无敌,统一中华,其中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千古奇人刘秉忠。
    刘秉忠本是官宦子弟,因为仕途不顺,出家为僧。书无所不读,尤其深入研究《易经》及宋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堪比诸葛孔明。忽必烈打到哪里都要带着刘秉忠,出师之前就需要刘秉忠占卜,关键事宜都要与其相商。
    刘秉忠曾经为忽必烈呈上万言书,系统地讲述了如何治理国家的方略。大元的官员制度,典章制度都经过他影响而制订,包括大元的国号也是他起的。原先国号是“大蒙古。”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国号为“大元”,源自《易经》“大哉乾元”之意。
    刘秉忠还亲自设计领导了皇城大都的建造。整个大都,皇城规模宏大,结构严整,以太液池为中心进行布局,体现了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
    皇城即是大元的龙脉所在,刘秉忠精于风水,擅长天文,知道蒙古族此时正如日中天,气势如虹,但是他经过推算,知道元朝大而不久,并得出大元气数会在百年之内结束的结论。刘秉忠因为元世祖的知遇之恩,将此秘密告诉了忽必烈。忽必烈听了十分惊恐,寻求解决之道,希望大元可以传万世不灭。
    刘秉忠知道天意不可违,泄露天机,已折阳寿,不久即死去,死时身体健康,无疾而终。刘秉忠死的时候无儿无女,并没有留下后人。
    忽必烈十分伤痛,赠太傅,封赵国公,刘秉忠位列三公,荣耀至极,直到大元亡国,也没有一个汉人有这么高的封号。忽必烈心有不甘,召集元帝国国师八思巴,刘秉忠弟子郭守敬想要逆天改命。他们研究多年,采取了一些措施。郭守敬善制仪器,由他设计了乾坤令图纸,因为构思巧妙,结构复杂,原料限制,当时的制作工艺无法完成。没多久,八思巴也去世。
    玄铁令可以推算元朝灭亡的精确时间。玄铁令是忽必烈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大元国运的关键所在。忽必烈到死也没能制作出玄铁令。郭守敬的图纸也被历代国师保存。郭守敬临死时受皇命写了一本《乾坤令图注》,保存在宫内。
    白少玉听到妙玄的这一番讲话,总算解开了心中的疑云。
    “也就是说只有得到《乾坤令图注》,才能解开玄铁令真正的秘密。”白少玉说道。
    “是的,当年教主万重山偶然的机会从国师那里偷来乾坤令的图纸。知道这个图纸意义重大,命我寻找名匠制作。后来我找到墨大雨,又找来天外飞石玄铁原料,才得以有机会打造此物。为了掩人耳目,教主把信物玄铁令交与我,命我将玄铁令与乾坤令合二为一,墨大雨打造玄铁令时已经将乾坤令并在一起,前面是乾坤令,后面是玄铁令,镶嵌一体。墨大雨却以为只是打造新的玄铁令,并不知道乾坤令的秘密。”妙玄说道。
    “原来如此,那么江湖人知道玄铁令,都以为是明教信物,认为可以号令明教,却不知乾坤令这一层。”白少玉说道。
    “是的,玄铁令本身就有明教的镇教功法,日月神功。得到玄铁令,就可以得到无敌功法。上官无敌就是冲着这个来的。”妙玄说道。
    “而朝廷是冲着乾坤令来的,真是各有所需。”白少玉不禁感慨道。
    “皇族知道明教得到乾坤令图纸的事情之后,十分震怒,不惜联系黑龙会,调集全国的武林高手,围攻光明顶,致使明教毁于一旦。我认为蒙古皇族为了改变气运,一定做了大量的准备。而这个秘密只有某一天,大都受到威胁,才可能解开。”玄妙说道。
    “为什么是威胁大都的时候?”白少玉问道。
    “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才可能是大元气运衰竭的时候。刘秉忠设计大都的时候,皇宫就是龙脉所在,龙脉一断,气数必尽。”妙玄说道。
    “师父,你怎么什么都知道?”白少玉好奇的问道。
    妙玄叹了口气,慢悠悠的说道:“因为我是郭守敬的孙子,郭敬忠。”
    白少玉大吃一惊,郭守敬死去之后,其后代就下落不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处。郭守敬熟悉天文,水利,大元朝的历法就是他制订的,还制作了很多天文仪器,又是风水大师。但是郭守敬临死嘱咐后人不可在大元为官,不许显姓耀名,所以其后人竟然渺无踪迹。如今眼前的妙玄大师居然是郭守敬的孙子,怎能不让人称奇。
    难怪他知道许多秘密。
    白少玉问道:“师父,那忽必烈究竟留下了什么招数可以挽救大元。”
    “这个我也不知道,爷爷也没有留下话。但我想可能是机关工程之类的吧。或者改天时,或者变地理,又或者夺人之造化。未可知也。所以有机会要得到《乾坤令图注》,或能解开秘密。”妙玄说道。
    白少玉又问:“师父,你认为,《图注》会放在宫内什么地方?”
    “如果我猜得不错,应该在太液池万岁山上。太液池是整个皇城的中心,万岁山又是太液池的中心,岛上有广寒,玉虹等殿,殿内有藏书阁。里面藏有从天下各国搜罗的奇书,禁书。但是守卫非常严密,而且机关重重,从来没有人能进去过。”妙玄大师说话的时候,语气沉重,脸色凝重,显然想去盗书是极困难的事情。
    “我一定想办法混进去,探个究竟。”白少玉被激起了好奇心。
    “这个急不得,不要鲁莽行事,耐心等待机会,我们要做周密的计划,才可行动。”妙玄说道。
    “师父,你为何选择我来做这件事情,好像这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似的。”白少玉不禁问道。
    “这就是天意。你是万教主的继承人,未来的明教教主。”妙玄说出来的每一字都像珠子掉在地上,清晰响亮。
    白少玉瞬间惊呆了,为什么?为什么自己的命运如此多变,竟完全由不得自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