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隋风云张青仁秦嶷》第101章 遍开局阵布罗网

    等尤能退下,尤俊达才道:“敬老。这位程兄弟是小侄前几日刚刚结识的义弟。可真是有一身勇力。”
    敬老笑道:“‘净街程老虎’的名字,今天在路上也听闲人们说了。嗯,虽说有勇力,好耍些泼皮,但却也是无害百姓的,算是条好汉。”他今天在来尤宅的路上,已经将程咬金的底细打听了一番。虽说他与程咬金颇是投契,却也不敢掉以轻心。
    程咬金只当敬老是夸他,尤俊达却出了一身冷汗。他自来就知道敬老的秉性——嫉恶如仇,若是被他看到了欺压百姓的不平之事,不管那人是谁,定然会付出血的代价,而且不留一丝一毫的破绽。而且最喜欢的一句话便是什么“以刑止刑”。想到敬老那突如其来的杀手,尤俊达不由得一阵心惊。
    想着敬老的辣手,尤俊达不由自主的摇着头,将中指和食指叠在一起,在桌案上轻轻地敲着。思量再三,还是觉得应该和程咬金说一说敬老的事,便对程咬金说道:“贤弟,我来介绍。这位乃是江湖隐世的高人,我们都叫他一声‘敬老’的。敬老出山,也不过三年时光,而且除了我们几个绿林瓢把子以及些老前辈,都是不知道的。”
    程咬金听着,点了点头。尤俊达又道:“兄弟,还记得那日愚兄对你说过的三年前江淮盐枭一案么。”
    程咬金道:“这如何不记得?不是被咱五路绿林联手剿灭了么?”
    尤俊达“哼”了一声,道:“那是我大言不惭、夸夸其谈罢了。这件事,全是敬老一个人的功劳!我们去就是帮他抬残废的。”正说着,他便想起了那淮河畔上的一百七十八个折手折脚、兵器扔了一地、身子齐齐在地上打滚、嘴里鬼哭狼嚎的盐枭。虽是事过三年,他还是打了个寒噤。
    敬老看着他的表情,“呵呵”一笑,道:“虽说人要存慈悲之心,那是对百姓而言的。对于那些败类,无需容慈悲之心。俊达还是有些妇人之仁了。”说着,突然看见尤俊达的中指食指相叠敲着椅子扶手,忙道:“俊达啊,你这个毛病可要改改。说不定那天就要坏事!”说着,自己也将中指食指叠了起来,向尤俊达示意。
    尤俊达一见,愣了一下,回过神来,连忙把手指攥回拳头,点头道:“敬老教训的是,小侄受教了。”
    敬老摆手道:“闲话也不必多说了,我这番来,乃是受雄信之托,帮你劫那杨林的。”说着轻捻长须,道:“与那靠山王将近二十年不见,却是不知他的手下,还如同以前那般精锐么。”轻轻的笑了起来。
    尤俊达笑道:“敬老,小侄已经打听清楚了。他这次派人送礼上京来,没用军队仪仗。只派了三十个脚力。”
    敬老点了点头,道:“与我料想也差不多。不过,可是要当心,他这脚夫,定然是他手下最最精锐的了。否则也不会被委以重任的。”
    尤俊达笑道:“这个小侄自然知道。到时候,只要请敬老您为我等略阵就行了。”
    敬老缓缓点了点头,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打探清楚他的路子了么?”
    尤俊达道:“嗯。清楚了。前两天登州的兄弟从王府一旗牌嘴里套出来的。走的正巧是咱长叶山的后山。”
    敬老“哦”了一声,低头略一思量,道:“俊达,你这就叫人,把去’八卦林’的小道单独围起来。务必要围的结结实实。另外,在其他路上令人多来来回回的多走几下,让人能看出来有很明显来往忙碌的足迹。”
    “这?”尤俊达大是不解,“他们要是走‘八卦林’的话,我们岂不是更省事?为什么要把去‘八卦林’的路围起来?”
    敬老脸一板,道:“照做就是了。不必废话。”
    八月八日。长叶山后山。
    正欲间,一队车马混编的行旅扬起一条长长的烟尘。
    队伍中央是一溜十辆双马驰驱的加长大车,车上各有一马夫策马,身后尽是一个个由楠木所制的棺材。但要是看那地面陷入的车辙,明眼人却又会看出他这其中的玄妙。
    车队前后,各有九名骑马的精壮汉子,这些人年纪大多在三十左右,身上是清一色的墨色劲装,外罩大氅,腰间均是一柄两尺四寸长的连鞘窄锋钢刀,一张张面容努力的保持着冷肃的表情,目中不时迸射出凌厉如刀的眼神,压抑的气氛发出一阵阵的肃杀。
    队仗最前方,并排两匹骏马,上面各驮着一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均做武师镖头打扮。左侧那人,手提一把画戟,右侧那人,掌控一杆长刀。相比身后众人,更是威武非凡。
    空谷传响,不时的传来一声声尖锐而又清脆的鸟叫声。像是人们得到了些什么,又像是失去了什么。
    就在这时,前面又打马过来两人,这二人也是如同后面车队里人的打扮一样。来到二人面前,便欠身一揖,道:“两位,前面过山的路有些怪。”
    左侧那个年轻人“哦?”了一声,问道:“怎么怪个怪法?”
    来人头一顿,道:“回二太保的话,前方有三条过山的路,但有一条被石头木头封的死死的。”
    右侧年轻人一听,便策马而出,马鞭遥指前方,道:“可是那儿么?”
    来人回头一看,连连点头应道:“不错。正是那里。”然后回过头来,“小的不敢说走哪,所以特地前来请示。”
    右侧年轻人点了点头,道:“好,二弟,随我去看看。”
    二人面前,靠左边的两条路宽敞的很,而且遍是足迹,很明显是走人走的多了。而靠右的一条路却是窄的多,好像只能有两马一车能走的开的样子。而且路口被封的死死的。封路的木桩上竟然还刻着“险道禁行”的字样。
    看着面前这三条路,右侧年轻人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右首那擎刀的年轻人名叫薛亮,左首用戟的年轻人唤作罗方。都是靠山王杨林的义子兼心腹爱将。薛亮居长,罗方为次。这次押运“皇纲”之事,便由他二人全权负责。
    看罢多时,薛亮才点了点头,道:“二弟,快叫兄弟们过来,把这条路打通,咱就走这条路。”言谈极其干脆利落。
    罗方眉头一皱,道:“大哥,为何放着这堂堂正正的好路不走,偏偏要走这被堵塞住的小道?”很是不解的样子。
    薛亮摇头笑道:“二弟,出来的时候,父王便要我们仔细观察,不要放过蛛丝马迹。一丝一毫的偏差,就可能要了身家性命的。对么?”说着,手指两条大道,”你看那大道,可是否有许许多多的脚印?”看罗方点头,便续道:“你看。这里比较偏僻,就算是有樵夫猎人,也不合有如此多的脚印。定然是有大批人马在此有所举动的缘故。而且……”说到这,他顿了一顿,示意罗方自己说说看。
    罗方如梦中惊醒,恍然大悟一般叹道:“对啊。定是有些贼人把这小道堵了,他们就可以蹲在大道上拦截过往行人,强抢剪径了。”
    薛亮道:“不错。不过这种雕虫小技,怎能瞒得过你我的眼睛?他既然不想我们走小道,那我们便偏偏要走小道给他们看看!“说话间,便是一副洋洋得意的姿态。
    罗方道:“不错。我这就把兄弟们喊过来。”
    看着周遭的密密麻麻的树林,马队中一个略微年长的汉子眉头渐渐锁了起来。
    “赵平,你这是干嘛?”他的身旁,一个略显年轻的汉子开口轻声问道,“怎么愁的这么厉害?”
    赵平摇了摇头,道:“好深的林子。让我有点触目惊心了。”言谈中,带着七分肯定,三分惊惧。
    身旁那汉子笑道:“你啊,疑心生暗鬼。真是应了那句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只惦记着有响马来抢咱们的东西,也就不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他说话文邹邹的,像是读过几年书的人。
    赵平“哼”了一声,道:“就你读书多,明白道理。也不见得打架时冲到前面。”
    那汉子“嘿嘿”道:“本来就是么。你想想,咱可是靠山王王爷手下最精锐的亲兵了。那绝对是王牌中的王牌。你何必如此多虑……”
    赵平微微摇头,暗道:“你我这副打扮,还有一丝靠山王架下的精兵的样子么?”他没有说出来,只是兀自摇头,却听见那汉子冷不丁的说道:“……你看咱们这气势,这么大的林子,鸟连声叫都不敢有了。哈哈。”
    “什么!鸟叫?”赵平闻言一惊,大叫一声“不好!”拍马便往前边的薛亮、罗方二人身旁跑去。口中连连喊道:“两位慢行。当心了!大事不妙了!”
    却不知这赵平是否发现了端倪,后文自有分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