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徐哲》第55章 传说中的美人鱼!

    “找到了!在这呢!”
    姜斌哈哈一笑,随即指着地面上一个显然用刀刻上去的箭头符号,出声道:“看来这苏冰棍还有点智商,不仅留下了记号,还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徐哲闻言无奈的摇了摇头,道:“行了,别扯那些没用的了。这记号应该不止一个,既然苏婵是往这个方向去了,我们就沿着她一路留下了的记号找过去就可以了。”
    “嗯,走吧!”
    两人重新出发,这一次沿着苏婵刻在地面上的箭头符号缓缓向前行走着。
    徐哲和姜斌的速度没敢太快,生怕一个不留神便错过了某个重要的指示标记,毕竟这天池坛底伸手不见五指,而手电的光源又有限,现如今既然确定了苏婵在哪儿,那反倒无需像之前那样过于心急了。
    苏婵选择的这个方向与之前徐哲和姜斌所走的通道截然不同,两人走着走着,眼前竟然愈发变得开阔起来,原本那种山体石头的地面也不知不觉间变成了青砖,显然是人工开凿遗留下来的产物。
    如若不然,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又怎么可能会有方方正正的青砖呢?
    百无聊赖之际,徐哲指了指地面上的青砖,对姜斌说道:“我记得你之前说过要子承父业,将来也打算做古玩生意。那现在我就考考你,你看看这地面上的青砖应该是哪朝哪代的?”
    “就这破玩意?”姜斌不屑的撇了撇嘴,大大咧咧道:“你丫还真别看扁我。咱对于青砖的来历知道的可不比你少。青砖这个东西始于西汉时期,直到东汉才真正被广泛运用。当然,还有个别佐证说青砖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至于现在咱们脚底下的这些嘛,其实只要仔细看根本不难发现,这些青砖的年份最多也就是三百多年而已,算一算差不多也就是明末清初的时候。”
    “呦,你这死胖子还真能看出来啊?”徐哲也不知道他说的对是不对,青砖的来历和烧制工艺他从古籍中多少了解过一些,但是这东西具体的年份却只能是懂得古董鉴定的专业人士方能看出来的。
    见姜斌说的头头是道,且脸上无比得意,徐哲猜测对方应该确实是得了姜国明的几分真传,不过想想也对,姜斌自打与自己认识以后,便说过将来要和他老爹姜国明一起做古董的生意,这大学四年都过去了,姜斌既然要做这个,姜国明又怎么会不教他一些真东西呢?
    “刚才你考我了,这下我也考你一个。说到青砖,那你知道这青砖产自哪里,又和哪里的青砖一样吗?”姜斌一脸坏笑的看着徐哲。
    见状,徐哲微笑着摇了摇头,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啧啧,原来你也有不知道的啊?哈哈哈!你胖哥我还以为你是百度呢!”姜斌嘿嘿一笑,随即臭屁道:“我们都知道这青砖是用粘土烧制的,你看,我们脚下的青砖十分细腻,光滑如玉。这样的砖据我所知都是在平江府铸造。平江府位于运河旁,土质细腻,含胶质多,可塑性强,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因为在运河旁,只要是青砖烧制完成后,便可以经由水路直接运往京都。
    说到这你应该也猜出来了。没错!我们脚下的青砖便和京都紫禁城的地砖是一样的。”
    “哦?和紫禁城的地砖是一样的?”这点徐哲万万没有想到,可仔细一回想,姜斌的推理也的确不无道理。
    要知道萨满教可是清朝的国教,上到皇帝,下到朝臣无一例外都对萨满教十分崇敬。
    以这个为基础,那作为清朝国教的十二祖神祭祀殿用和紫禁城一样的青砖那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当时的人对于神灵的敬畏远非现代人可比,往上数历代更荒唐的事情都有,如这种耗费人力财力下到天池坛底修一座祭祀殿反倒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想到此处,徐哲隐隐回忆起他曾经在清代的一本典籍上看到过,貌似清朝皇帝基本上每年都会抽出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前往长白山脉拜山,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当时徐哲只以为是扯淡的,毕竟哪个皇帝那么没正事,年年抽出时间来拜山,而现在想来此事倒是未必就是文人墨客虚构出来的,甚至很有可能所谓的拜山只是一个幌子,真实的情况应该是皇帝下到这祭祀殿里有什么事情。
    当然,这个想法只是徐哲的一个猜测,究竟是与不是,只能等到真的进入祭祀殿后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了。
    “嗯,我敢断定两者就是一模一样的。”姜斌笃定道。
    徐哲闻言点了点头,看来这十二祖神祭祀殿百分之八十和清朝脱不开干系了。
    一路边说边走,很快距离徐哲和姜斌两人的位置大概有百米开外的地方隐隐有一处光亮,与太阳光不同,这种光亮更像是烛火点燃一般,照射面积不大,但在完全漆黑的天池坛底却让人感到格外亲切。
    这就好比失明的人得以恢复视力观察整个世界。饶是徐哲和姜斌两人所看见的这火光并不算旺盛,但在这种环境下,已经足以让两人感到兴奋。
    因为这火光便代表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终于到了,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是来到了萨满教的十二祖神祭祀殿,而接下来需要的便是将蛇灵从请神牌中召出来,将其送回本体便可以了。
    “走,我们快过去。”
    加速前行,徐哲和姜斌小跑着便往光亮的位置奔去,距离越来越近,可伴随着距离的缩短,徐哲和姜斌两人都同时发现那发光的东西竟然不是什么火光,而是一个半人半鱼的生物。
    那发出类似火光的物体便是从这东西的嘴里冒出来的。
    “尼玛,这是什么鬼?”姜斌欲哭无泪,他发现自己这一趟长白山脉之旅可能把这一辈子稀奇古怪的东西全看遍了,先是独眼独脚三米高的怪物,紧接着又是成年人胳膊粗细的蚂蟥,到了这里本以为一切终于结束,可没想到又看到这么个不人不鱼的东西。
    最让姜斌无语的是,有关人鱼的故事和影片他也看过,但其中任何一个形象都与他此时所见到的东西全然不同。
    这东西长得其丑无比,嘴巴长得奇大,从嘴里的位置伸出来一根不知是舌头还是什么的长条形物体,那不停燃烧冒着火光的便是这个。
    没有印象中美人鱼那般长发飘飘,更没有影视剧中娇俏的容颜,这东西的脸的确能够看出一丝人的轮廓,但仔细一看却不难发现,这东西的脸颊两侧竟然是那种鱼类的鱼鳃。
    下身是一条长长的鱼尾,但鱼尾的部位竟然被人用一根石柱直接贯穿,石柱的最下方是一个半圆形的底座,就仿佛是直接将这个‘人鱼物’钉在这里似的,再加上面部狰狞,那场面简直要多恐怖有多恐怖。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其膏脂,燃之万年不灭。”
    徐哲脑海当中浮现出东晋干宝著作的《搜神记》中有关于鲛人的介绍,眼前这么一个半人半鱼的生物,想必应该就是古籍中记载的鲛人了。
    历史上有关鲛人的记载非常繁多,无论是《山海经》还是西汉时期司马迁著作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都对这种半人半鱼的生物有关非常详尽的描写。
    而且,这样的情况从很多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都能得到佐证,无论是李商隐的古诗《锦瑟》,还是杜甫的那首《雨》,都隐喻了鲛人在古人印象中的模样。
    当然,单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来看,其中叙述最详细的莫过于《山海经》这部古本了,这本书里面甚至还对鲛人的外貌和体态做了非常细致的描写,而此刻徐哲和姜斌两人所看到的那个‘怪物’,除了没有记载的四肢外,剩下的便和《山海经》一书中记载的鲛人相差无几。
    “咳咳……这老兄不会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吧?”姜斌大着胆子上下打量了这鲛人一眼,而后出声问道。
    “怎么?不像吗?”
    “废话!你觉得这丑到发指的东西,哪一点能和美人鱼的形象挂上钩?还有这美人鱼怎么是公的?这下面连小丁丁都没有,它是怎么繁殖的呢?”姜斌捏着下巴十分不解的问道。
    “屁的小丁丁,它是鱼。你还真把它当成人来看?”徐哲没好气的顶了句。“而且就算是母的又能怎样?没看都被点成长明灯了?难不成你口味那么重,还打算泡她?我说你这一天到晚都在想什么呢?”
    “去去去……我只不过是头一次见到这种生物好奇而已。你胖哥我的取向还是很正常的。”姜斌道。“对了,那帮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弄这么个东西放在祭祀殿里?多不吉利啊!”
    “没什么不吉利的。一些古代王侯将相的陵墓里据说很多都用鲛人的油脂来点长明灯,古籍中记载,鲛人的油脂燃之不尽,无论是陵墓还是这种山体里面的祭祀殿,用鲛人来点灯无疑是最实用的了。
    只不过,这种做法相对残忍了一些,但要知道在古人的眼里鲛人可不是什么美人鱼,充其量也只是一种海底的怪物罢了。
    它们的死与活,那些掌权者哪里会在意。”
    “你说的也对。古代的官老爷连人命都不当回事,一条鱼又怎么会放在心上呢!”姜斌认同的点了点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